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50年代中期,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渔船在海上作业时间不断增加。为了减轻渔捞操作的劳动强度并提高渔获量,加拿大渔业科技人员在加拿大西海岸的小型尾滑道拖网船上成功使用了卷网机。以后逐渐扩展到较大的渔船以及世界其它地区。1966年英国白鱼管理局在20米长的尾拖渔船上试用卷网机,1967年在30米长的尾拖船上试验,  相似文献   

2.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7,9(4):181-182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3.
丁导生 《海洋渔业》1984,6(6):280-281
<正> 9.若发现网具不稳定,不正常,用什么方法去调整它?答:在调整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调整方法约有下列几种:(1)加长下空纲:加长了下空纲,就是加长了沉纲,可以使网具刹地,起稳定作用。一股每边可加长15~30厘米,但最多不可超过50厘米。(2)增加浮沉力比例,增加沉纲重量:增加沉降力后,可使网具稳定刹底。简便方法是在沉纲上附加铅块(一般附在袖端或网口转弯处)。(3)减低车速:有时因拖曳得太快,也会使网具不稳定,所以适当减低车速,可使沉纲刹底。  相似文献   

4.
<正> 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包括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沉降速度两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围网的作业渔场已逐渐由近海向外海发展,随着作业水深的递增,围网网具的沉降性能在渔业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大。围网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与有效捕捞深度紧密相关;围网下纲的迅速沉降,能防止鱼群从下纲逃逸。  相似文献   

5.
围网底环纲张力的测试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崔建章  陆赤 《水产学报》1984,8(4):339-342
底环纲是有环围网的收缔纲索,在国内机轮围网的操作中,依靠近百条这样的绳索,将括纲的收括力传递给下纲,以封闭网具底部,围住鱼群。掌握它的张力值不但可为设计围网的收缔部分提供依据,而且可通过它的张力变化,间接地了解网具受力变化情况。我们于1982年9月实测了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一顶围网底环纲的张力以及各受力时刻下纲的下降深度。了解了底环纲张力值及其变化的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6.
网.抽D绳zipper line 网囊上开闭取鱼口的绳索。 手纲sweep line 网板拖网中,连接网袖和网板的纲索。其中,双手纲式中位于上面的一根称上手纲,下面的一根称下手纲。 游纲pennant 网板拖网中,连接曳纲和手纲,便于收绞手纲操作的纲索。 曳纲warp 拖曳网具的纲索。 带网纲bush rope 束U网、张网作业时,连接网具和渔船的纲索. 侧纲side rope 装在网具侧缘的纲索。 浮标绳buoyrope 连接浮标和渔具的绳索。 底环绳purse ring bridle 有环围网中,连接底环和下纲的绳索。 网头绳bridxe 单船围网作业时,连接围网翼端和带网船(或带网浮标)的绳索。 跑…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上实测的金枪鱼围网下纲沉降及提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围网网具生产作业性能,对于研究人员设计金枪鱼围网及渔业从业人员改进捕捞操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研究根据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在中西太平洋作业时所搜集的网具数据,系统分析了网具在沉降及提升阶段,网具下纲各个部位的沉降深度、沉降速度及提升深度和提升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网具自然沉降深度从取鱼部到后网头呈依次递增趋势,最大沉降深度则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趋势,绞纲对于网具沉降具有显著影响;(2)网具自然沉降速度从取鱼部到后网头呈现递减趋势,下纲各个部位平均沉降速度则较为一致,维持在0.16 m·s-1左右;(3)在提升过程中,网具两端最先被提升,中部最后被提升,且网具在水下60~80 m完成包围;(4)网具下纲各个部位提升速度先缓慢上升,后快速增加,包围完成后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六片式拖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建章 《水产学报》1995,19(1):43-51
利用1/7比例的网具模型,在拖曳水槽中对六片式拖网进行水槽试验。得出网口高度公式为:H=0.121CV^-0.811。网具阻力公式为:R=0.069d/aLCV^1.559。同时得出力纲上装配浮子能提高网口高度3.6%,上中纲与上纲长度之比不能大于0.140,上边纲长度可大于相对应的力纲3.3%等设计网具数据。  相似文献   

9.
围网沉降性能测试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围网的沉降性能主要是指围网下纲的最大沉降深度和下纲的沉降速度。对它们的研究,不但可在设计网具时为确定沉降力、网目尺寸、网线粗度和网具结构等参数提供依据,而且可让船长掌握自己网具的特点。在操作中,结合外界因素掌握起放网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大目拖网使用中出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即网具配纲大都以经验法配纲,无法保证网具下水受力均匀。笔者根据渔具理论,依据几何原理,结合十几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大目拖网的边纲配纲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近几年的大量配纲实践证明了这种计算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已经广泛地为广大渔民所接受。现将这种计算法推导如下。先看边钢1-3处配纲长度L1-3(图1中AC):设缩给系数为u,网目为a,AC为实际钢长。依几何原理得依渔具理论得则再看边纲1—2处配纲长度L12(图2的DF):因此,得出边钢1-3处、1-2处的配纲计算公根据上述公式,笔…  相似文献   

11.
目前拖网和拱兜子网均为一底纲扫底,对贴底鱼来说,大多被压擦而过,在昼间拉网尤其如此,从收网以后鱼获看,贴底鱼很少被捕获,为避免底纲压贴底鱼而过,另一方面,防止网具拉挂损坏网具、更好地利用底鱼资源,应设计新式网具、装置,以求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损失,现将设计装置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围网渔船作业机械化程度低、起放网速度慢等问题,围绕加快围网网具整理速度,提高整体作业的效率,开发了1.5T围网理网机。利用CREO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理网机实体模型,并将建好模型导入ANSYS Work Bench中进行有限元受力分析,对理网机作业工况位置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最大应力结构部件进行优化分析设计,最终得到结构合理、强度满足安全系数的理网机部件参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式曳纲倾角仪,是专为测量网具在研究与实船测试中曳纲的倾角参数的。本文介绍的该仪器,在设计上有其先进的特色——线路简单、实用,对网具的应用和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调整作业参数对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有规格小、操作方便、起放网省时的特点。针对规格为185.4 m×97.5 m(41.8 m)的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水平扩张、浮力、重锤重量、沉力、空纲长度5个作业参数,分别进行3~6次调整试验,测试阻力和网口高度,并比较能耗系数。结果表明:在下纲端部间距分别为16.65、18.75、20.85m 3种水平扩张下,扩大水平扩张可引起网口高度下降,但阻力上升的幅度不大,能耗系数变化不明显;随着浮力的增加,网具阻力、网口高度均呈上升趋势,低拖速下增加浮力对网口高度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浮力增加可使网具的能耗系数下降,但在浮力达到19.6 k N后,再增加浮力能耗系数反而有所升高;增加重锤重量和在下中纲处增加沉力对网具阻力的影响效果相近,均呈上升趋势,增加重锤重量对网口高度的提升表现在低拖速时,随着拖速的上升网口高度的提升作用下降;增加沉力可提升网口高度,但在沉力达到14.36 k N后,再增加沉力对网口高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能耗系数反而上升;空纲长度从66 m增加到84 m可明显提高网口高度,而网具阻力上升不明显,能耗系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渔业现代化》1975,(2):28-28
浙江省绍兴县主要以外塘养鱼为主,全县外塘养鱼水面共九万五千多亩,其中国营养鱼场的养鱼水面占二万多亩,成鱼起捕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就用电动起网机起网。网具长三百公尺宽六公尺,用竹筒作浮子,用废铁作沉子,用起网机起网时,在水深一公尺的水域,只需六个人操作。起网机系卧式,鼓轮用熟铁制成,外径三百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16.
单船中层拖网网具操作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上海远洋渔业公司960.00m×226.28 m(107.80 m)中层拖网为母型网,按田内网渔具模型试验准则,进行水池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大型单船中层拖网的手纲和叉纲长度至少在240 m和130 m以内增长,有利于提高网口垂直扩张和降低能耗系数.当拖曳速度小于4.0 kn时,下手纲应比上手纲长2 m,当拖曳速度大于4.0 kn时,下手纲应比上手纲长4.0 m.对于多个燕尾的网具,连接上、下纲的2根叉纲应比中间的叉纲长2~3 m.在不影响操作的条件下,浮、沉力配备越大,越有利于提高网具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主要作业参数对单船中层拖网性能的显著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网口高度和网具阻力作为单船中层拖网性能的表现,在拖速3.0~5.5kn的范围内,选择上、下手纲,重锤,沉力,浮力,上、下叉纲7个作业参数作为影响其性能的因子,共进行了27次不同因子相互组合的模型系列试验。结果显示:显著性因子个数随拖速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拖速后显著性个数不变;在不同拖速条件下,上手纲和下手纲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均不大;重锤和浮力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均是网具性能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渔业现代化》1975,(2):37-37
在这项标准两主编单位分别进行座台试验基础上,归口单位于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了这次分析会。会上代表们以毛主席革命路线为纲,“以最少型号,满足最大需要”为原则,顾大局、讲风格,实事求是地研究了调查、试验报告,对两种五吨液压绞网机的结构、技术性能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供以后选优提出了明确意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型试验的秋刀鱼舷提网纲索张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4年11—12月进行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舷提网静水槽模型试验测定的网具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模型网绞收过程中的张力变化,以及绞网速度和下纲配重与模型网网具张力的关系,试图研究涤纶材料的模型网网具起网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模型网侧纲、下纲的张力在绞网过程中随时间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绞网过程即将结束时张力达到最大值。(2)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均随绞网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着绞网速度的提高增速加快,不同绞网速度组之间张力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当绞网速度在0.12~0.36 m/s之间时,网具张力变化比较稳定;绞网速度在0.36~0.60 m/s时网具张力增加的幅度较大。模型网侧纲、下纲张力随下纲配重的增加逐渐提高,但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曳纲长度与网位水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拖网操作技术的改进,原来的底拖网网具巳不仅扑捞底层或近底层的鱼类,通过曳纲长度和浮沉力的调整,也可以捕获表层或近表层的鱼类。前些年的秋汛捕虾生产,一些机轮所采用的浮拖网就是底拖网通过曳纲长度和浮沉力配备的调整,把网具从底层提升到表层进行生产作业的。这种浮拖法早在70年代初期辽渔公司有些渔轮在捕起浮的青鱼等鱼类时曾采用过,有的船亦获得数十箱或数百箱的大网头,但仅是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