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一大害虫,1990年以来连续暴发成灾,尤其是1992年为历史上罕见的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各方面条件分析,1993年棉铃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如下防治棉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参考。1 准确、及时预测预报,指导防治棉铃虫在我国一年大约发生3—7代。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大部棉区一年3代,黄河  相似文献   

2.
新疆棉区主要有害生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新疆棉区的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历史演替进行分析,探讨有害生物成灾机理。表明新疆棉区的主要的有害生物为棉蚜,棉铃虫,棉叶螨及棉花枯和黄萎病,有害生物已成为新疆棉花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作者对新疆棉区的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棉花可持续发展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是我国黄河流域棉区的常发性害虫,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棉花上,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小麦上,二、三、四代在棉花上暴发成灾,对棉花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预测近几年内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仍呈上升趋势,势必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1 棉铃虫大发生的概况及特点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山东、河北两省及河南部分棉区暴发成灾,仅山东、河北两省减产皮棉1亿公斤左右。1992年棉铃虫在黄河流域棉区,江苏北部、安徽淮北、湖北及辽宁部分地区大暴发,在各种作物上棉铃虫第1—4代累计发生3.34亿亩次,在棉  相似文献   

4.
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及转移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2001年对新疆南部棉区主栽作物棉花、小麦、套播玉米和夏播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密度、棉铃虫百株虫量以及这些作物田的杂草数量和杂草上的棉铃虫虫口密度等进行调查,以莎车县的调查数据为例计算各类作物田中各代棉铃虫的发生总量,比较得出各代棉铃虫在新疆南部棉区一年中的转移规律即:第1代棉铃虫发生于小麦田和棉田,第2代棉铃虫发生于棉田,第3、4代棉铃虫发生于套播玉米田和棉田上。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是世界性农业害虫。90年代以来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大发生,尤其是1992年的大暴发,虫量之高、历期之长、为害面积之广、受害作物种类之多、经济损失之大,在世界植棉史和我国历史上均属罕见。棉铃虫与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烟芽夜蛾(H.virescens)、美洲棉铃虫(H.zea)等同属夜蛾科的实夜蛾属(Heliothis)。具有食性杂、分布广、活动能力强、繁殖力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棉铃虫的发生危害逐年加剧,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在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主产棉区严重发生后,1992年在我国北方又特大发生,对棉花、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的猖獗危害程度均为近几十年所罕见。因而在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用有效的农药品种进行及时防治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对确保棉花不致因虫灾而减产,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尤为显得重要。1992年在河南新乡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夏志贤(山东曹县植保站,274400)近年来棉铃虫在黄淮海棉区严重发生,因此调查好田间越冬蛹的存量,对翌年第一代棉铃虫发生的正确预报,至关重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田间的越冬蛹,除棉铃虫外,尚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草夜蛾、甘蓝夜蛾和粘...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棉铃虫发生概况及1997年趋势展望王金辉(湖南省植保植检站长沙410005)90年代初以来,我省各主产棉区棉铃虫发生面积急剧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至1995年、1996年相继大发生,已成为我省棉花生产的严重障碍。1棉铃虫已成为我省棉区棉花主要...  相似文献   

9.
戴小枫 《植物保护》1994,20(1):33-34
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棉铃虫应急综合防治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推广”专项协作组戴小枫执笔1990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广大棉区连年猖獗发生,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由于种种原因,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棉花减产。然而,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91年以来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规律,即总体发生为害加重、主要害虫时段性交替猖獗、次要害虫为害上升、苗病和黄萎病为害突出;分析了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即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种植抗虫棉导致棉铃虫的为害下降、覆膜滴灌措施促病虫害早发重发、果(菜)棉混作和设施农业发展导致次要害虫为害上升及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促进病虫害发生为害等;提出了实现新疆棉花病虫害治理建议,即加强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演变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新疆病虫害监测技术进步、建立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体系、充实新疆棉区基层专业人员和强化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初以来,我国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棉区棉铃虫相继大暴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新疆棉区也因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棉铃虫呈明显上升趋势。吐鲁番盆地1994年仅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新光二队发生,不久在全区普遍发生,特别是1996年第2代棉铃虫在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常年植棉近54万亩。1990年三、四代棉铃虫普遍发生严重,虽然大力防治仍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据统计,山东、河北两省因棉铃虫为害减产皮棉近1亿公斤。一、四代棉铃虫发生概况四代棉铃虫在华北棉区历年发生较轻,有些地区往往达不到防治指标而弃治。1990年由于三代棉铃虫发生偏重,残虫量大,造成了四代棉铃虫在三省棉区中等偏重发生,鲁西北、  相似文献   

13.
任芳  梅建勇 《湖北植保》2011,(6):41-42,48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全变态昆虫,是我国各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寄主范围很广,为害127种植物,其中栽培作物60种,野生植物67种,在黄陂区常见作物中,主要寄主作物有棉花、玉米、番茄、辣椒、小麦等,通常以蛀食棉花青铃为害重,严重影响棉花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暴发成因我国棉花害虫、害螨有254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概括为“两棉两红”,即北方棉区的棉蚜、棉铃虫和南方棉区的红铃虫、红蜘蛛。由于近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系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生态系成员的棉花害虫也随之而变化。在南、北棉区有些害虫危害加重,有些害虫危害减轻,此起彼伏。让人们惊异的是棉铃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992年在北方棉区竟暴发成灾,南方棉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北方棉区麦田第1代棉铃虫,过去少有受害记录,可是今年麦田每平方米幼虫平均密度达10头以上,严重的高达20头以上,为历年平均虫口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治理棉铃虫工作已成为我国发展棉花生产的热门问题。一个小小的棉铃虫,上引起了国家领导人重视,下牵动了广大棉农的心。1992年,我国北方棉区由于棉铃虫大暴发,造成了一些地区棉花严重减产,使植棉面积出现了较大的滑坡。1993年,农业部针对棉铃虫继续暴发的趋势,连续组织4次防治现场会议,动员棉区各级干部和广大棉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用三年时间控制住棉铃虫大发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抗性及对非靶标害虫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litura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其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存活率、营养代谢及中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第2代幼虫的抗性程度最高,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1.33%,但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抗性程度较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5.33%和13.33%。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其存活率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无显著差异;甜菜夜蛾对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叶片的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分别为16.68和93.12%,均高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的10.72和92.00%,但差异不显著,而斜纹夜蛾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差异也不显著。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甜菜夜蛾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02 U/mg prot,显著低于取食常规棉花的0.05 U/mg prot;斜纹夜蛾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为0.15 U/mg prot,高于取食常规棉花的0.10 U/mg prot,但差异不显著,其它中肠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是易遭受病虫为害的作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严重暴发,致使棉花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1992年棉铃虫在全国棉田发生1 257万hm2次,当年累计防治2 355万hm2次,挽回皮棉86万t,实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我国棉花产业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郭予元院士带领团队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和控制策略,揭示了棉铃虫迁飞扩散规律及其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明确了转基因抗虫棉花生物安全和靶标害虫抗性机制,解析了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使得大灾之年棉区棉铃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并对促进我国农业昆虫学基础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学科引领作用。其中,对棉花-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间化学通讯机制的研究,开创了棉铃虫治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该领域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棉花-棉铃虫-侧沟茧蜂三级营养通讯间关键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棉铃虫及其寄生性天敌中红侧沟茧蜂嗅觉行为分子机制的研究,棉花虫害诱导关键挥发物生物合成机制的探索,及基于三级营养关系设计昆虫行为调控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上述研究成果为阐明棉铃虫及夜蛾科昆虫、中红侧沟茧蜂等膜翅目天敌寻找寄主的化学通讯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设计害虫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不同抗虫棉品系对棉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就不同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系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虫保铃棉品系自控区上发生的害虫与天敌种类,害虫总数与对照品种相比,其差异均不显著,棉铃虫发生为主的大丰棉区,抗虫棉上棉铃虫数量都较对照显著减少,其中高抗品系上减少更多,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以棉蚜发生为主的如皋棉区,所有抗虫棉品系上棉蚜均大量发生,而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则虫口下降,鉴于棉铃虫和棉蚜均为我国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抗虫棉上棉蚜的危害加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洋  王伟  张仁福  武刚  姚举 《植物保护》2015,41(3):138-142
为了解目前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对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程度、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代表棉区主栽品种黄萎病抗性类型、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新疆棉田中棉花黄萎病发病田占58.2%,其中病情指数达5.0以上的棉田占28.1%;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中37.3%为落叶型菌系;阿克苏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中棉49号’、‘中棉414号’、‘2905’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耐病,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阿克苏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始期较往年趋早,发病程度趋于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棉黄萎病快速发展期,后期由于高温抑制作用,发病趋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