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优良观赏树种——小叶丁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叶丁香又名四季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植株丛生,成熟树高1~1.5米:单叶对生.叶近圆形或卵圆形,基部楔形、圆形至阔楔形,叶片长2-3厘米:3年生树开始开花结实,圆锥花序密集,  相似文献   

2.
暴马丁香俗称暴马子、白丁香、荷花丁香、阿穆尔丁香,系木犀亚科丁香属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林区,是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暴马丁香可谓全身是宝,用途广泛,其纹理通直,木材优质;树姿美观,可供观赏;全株人药,可治疗多种疾病。暴马丁香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丁香是我国北方到处可见的观赏花木,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茎光滑,单叶对生,圆卵形至肾形.花序为混合圆锥花序,自混合芽中抽出.花紫堇色,先端四裂,花筒细长如丁,花丛庞大,花有浓香.蒴果,花期4~5月.种类有紫丁香、荷花丁香、北京丁香、小叶丁香、欧洲丁香、花叶丁香和什锦丁香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滞尘能力较强的丁香属Syringa植物,促进丁香在城市绿化中生态功能的发挥。  方法  以6种丁香属植物为研究材料,在满叶期通过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植物经过不同孔径的滤膜后滞留的各直径颗粒物,并对丁香属植物叶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探究叶片微观结构对植物滞尘效应的影响。  结果  ①丁香属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满叶期,6种丁香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什锦丁香S. chinensis、北京丁香S. pekinensis、欧丁香S. vulgaris、紫丁香S. oblata、暴马丁香S. reticulata var. amurensis、白丁香S. oblata var. alta。②什锦丁香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强,通过微观结构观察发现什锦丁香叶片上表面沟槽纵深,下表面气孔周围褶皱密集,有助于滞留颗粒物。③从偏相关系数来看,叶表微结构各参数与单位叶面积总颗粒滞留量(UTSP)和直径为0.2~2.5 μm颗粒物滞留量(UPM2.5)均未达显著相关(P>0.05)。  结论  沟槽的深度可能是影响植物滞尘的原因之一,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时,什锦丁香可作为优良的园林滞尘灌木树种。图2表3参26  相似文献   

5.
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气馥郁故得名。长久以来,丁香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花名树,以其花繁、色美、枝秀、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的特点,在园林绿化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属植物有30余种,中国产23种,是公认的丁香属植物的主要产地和自然分布中心,由东北至西南均有分布,以秦岭及西南地区所产种类较多。欧、美各国及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印度、朝鲜、日本等国也普遍栽培。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片显微结构可作为植物分类的一个重要依据,以平凉市丁香属植物叶片显微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对丁香属叶片显微结构的差异探索,为平凉市易混淆丁香属植物分类提供依据。利用水合氯醛透化技术及生物显微技术,测定丁香属植物叶片的显微常数。对丁香属不同种植物叶片显微常数进行统计,利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丁香属不同种植物叶片中,脉岛数、栅表比、气孔指数均存在差异,可以辅助区别丁香属不同种植物,为丁香属植物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香属木犀科植物,现知全世界约有4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东南部。我国为丁香主产地,有32种,从东北至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由于丁香本属植物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土壤,花序大而芳香,花期早,是吉林省优良的观赏花木。本文主要从气候条件、栽培历史等角度探讨了双辽市引种栽培丁香的有利之处。  相似文献   

8.
丁香属植物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 试验测定了丁香属12种植物鲜花粉在室温(25℃)、冰箱(4℃)、液氮罐(-196℃)中保存不同时间的花粉活力。研究结果表明,在25℃保存条件下,11种花粉可保存至7 d,其中有5种保存30 d后仍有活力;在4℃条件下,12种丁香花粉均可保存至30 d,其中红丁香和紫丁香保存180 d后仍有生活力,但萌发率显著低于新鲜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19%和15%;在-196℃条件下,有11种花粉能够保存至180 d,且基本与新鲜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因此,超低温保存是较长期保存丁香属植物花粉活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丁香属植物引种与选优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香属植物是蜚声世界的园林观赏植物。我国是丁香属植物的主要自然分布区和栽培起源中心。我们采用多种途径引种收集,使呼和浩特树木园已有31个丁香种、变种和栽培品种;以对各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探讨丁香无性繁殖及栽培技术;进而选优,为呼和浩特市及邻近地区园林绿化优选出13种丁香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叶丁香又名四季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植株丛生,成熟树高1.0~1.5m,单叶对生,叶近圆形或卵圆形,基部楔形、圆形至阔楔形,叶片长2-3cm,3年生植株开花结实,圆锥花序密集,自侧芽生出,花紫红色,芳香,6月是开花盛期,常有秋季再次开花现象,蒴果披针形,常为镰刀状,10月上旬种子成熟。小叶丁香是阳性树种,耐寒、耐旱、耐贫瘠、耐轻盐碱,抗病虫害能力强。产于辽宁省、西北、华北及华中有分布,常生于石质山坡上,黑龙江省除黑河以北地区以外其它地区均可栽培。小叶丁香适宜于四旁绿化,也可丛植、片植于路旁、草坪、林缘,由于株形低矮、枝叶稠密、萌芽力强、耐修剪,多修剪成球形配置在草地景点或道路隔离带中,还可修剪成绿篱,用于分隔小区。如果带状栽植后不修剪,当花开时节,形成一条花带,景色迷人,近年来苗木市场小叶丁香供不应求,是城市绿化的优良、珍贵树种,前景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1.
丁香属多年落叶灌木,别名紫丁香、华北丁香。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丁香属于我国传统花卉之一,也是华北园林中的著名观赏树木。近年来,库尔勒市积极引进丁香进行种植,景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丁香属植物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丁香属植物种间、欧丁香品种间以及丁香属与女贞属之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使用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丁香属14个种、欧丁香种的37个品种和女贞属3个种进行了AFLP分析。利用Ntsyspc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分析,以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计算Nei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AFLP扩增共产生44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5条,多态率为88.4%,各样品间的遗传距离在0.01~1.44之间。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部分欧丁香品种与顶生花序系的种聚类为一个分支;短花冠管组的种聚类于长花冠管组的内部;长花冠管组的种内部巧玲花系与顶生花序系的种聚类有交叉现象;女贞属植物聚类于丁香属植物的内部。据此推断,欧丁香品种的育种过程中有顸生花序系的种的加入;丁香属植物的分类应该去除组的划分;巧玲花系与顶生花序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丁香属植物不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类群,女贞属与丁香属之间的起源与分类学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包头地区丁香属植物分类及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属(Syringa L.)植物的泛称.大多为灌木或小乔木。本属植物约有30余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丁香的花期大都集中在春末夏初.个别种类有在秋季二次开花的特点。丁香的花色素雅.普遍为紫堇色、粉红色、白色。香气淡雅或浓烈.是我国北方地区庭院里常见的观花植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丁香整形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香属木犀科丁香属,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于春季花叶同放,花丛成团,香气宜人,是我国北方应用最普遍的观赏花木之一,可丛植于草坪中或建筑小品周围,也可列植于园路两旁,还可与其他种类丁香相配植建成丁香专类园。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又是工矿区绿化、美化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丁香属(Syringa spp.)植物虫害的防治对象.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丁香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园、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及部分家属区的绿化带内丁香属13种(变种)植物进行了整株虫害调查,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危害丁香属的昆虫种类,并给出了防治建议.调查发现,至少有11种昆虫危害丁香属植物.其中:蛀干类昆虫柳蝙蛾(P...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贺兰山丁香与生长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力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为理解其影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贺兰山丁香灌丛下及其附近裸地分别采集3份土壤样品,在测定两组样本的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基础上,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组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贺兰山丁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不大,能使水分、有机质、总氮、速效钾、速效氮的含量显著增加(P < 0.05),但导致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 < 0.05);使蔗糖酶、脲酶、漆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 < 0.05);使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减少,但对细菌丰富度基本没有影响,使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增加。在微生物的属水平上,贺兰山丁香使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和真菌中的螺旋聚孢霉属、复膜孢酵母属、木霉属、Paranamyces明显增加,使细菌的鞘氨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真菌的Lentinula、镰孢菌属、赤霉菌属、Lycogalopsis、土赤壳属、曲霉属、集壶菌属、支顶孢属等类群的微生物明显减少,这些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与植物生长地土壤的营养成分和土壤酶活力改变息息相关。结论贺兰山丁香主要通过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增加土壤酶活性,通过提高功能细菌的丰富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水分含量,并促进土壤中碳、氮、磷、钾等元素的循环。   相似文献   

17.
羽叶丁香是中国特有的濒危树种,三级保护植物,丁香属中唯一一种羽状复叶植物。其花形优美,具芳香,可做优良的观赏花灌木,其根、茎、枝干均可入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目前羽叶丁香仍处于野生状态,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自然条件下种子结实率、萌发率都较低,因此,建立羽叶丁香组培繁育体系,培育一定数量苗木,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应用于园林绿化,对增加园林绿化树种种类、提供药物原材料及保护羽叶丁香种质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野生羽叶丁香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的范围在不断减小。通过采挖野生羽叶丁香植株获取药材,容易导致乱砍滥伐,进一步加剧了对其生存环境和资源的破坏。野生羽叶丁香种子萌发率和结实率都较低,有性繁殖较弱,扦插生根率低,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少,因此,有必要通过人工干预培育羽叶丁香植株。本文通过简单介绍羽叶丁香,对如何播种繁育羽叶丁香进行探讨,希望对该物种的保护与研究做出相应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自然分布范围广且广泛用于传统医药,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我国常见药用丁香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结果表明,丁香属植物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木脂素、三萜类、苯丙素类等,其药理作用为抗炎、抑菌、抗病毒、抗氧化、强心保肝。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7,(7)
<正>1黄花丁香黄花丁香(Syringa sp)为木犀科丁香属。乔木,株高可达10米,主干明显,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全缘。圆锥花序,长20~30厘米,花黄色,有香味,花期5~6月。蒴果矩圆形。该品种极耐寒,是目前丁香属中唯一的黄色系品种,在世界范围内属罕见珍稀品种,黄花丁香是暴马丁香的变种,由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未期选育成功,现在已应用于园林绿化中。与京桃、紫叶稠李、常绿树种配植,园林效果十分显著。适生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宁市广泛引种栽培的丁香属10个植物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共出现POD同工酶酶带9条,EST同工酶酶带12条,其中POD-1,POD-2和EST-1,EST-2为所有品种共有酶带,是丁香属植物的特征酶带,其他酶带在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酶谱中酶带的分布位置对丁香属不同品种进行鉴别.DPS聚类分析表明:10种丁香属植物可分为5大类.同工酶谱分析可作为丁香属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