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条件对草莓成花的影响及促花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环境对草莓成花的影响光照、温度、定植前需冷量和CO2 浓度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草莓的花芽形成。1 .1 光照 光周期和光质对草莓开花有显著的影响 ,而光照强度影响较小。草莓按对光周期的开花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短日结实型 (在短日照条件下分化花芽 )、长日或四季品种 (长日照条件下分化花芽 )、日中性品种 (花芽诱导时对日照长度不敏感 )。光周期反应是数量性状 (兼性的 ) ,在同一类型内不同品种的反应曲线也不同 ,一般而言 ,光周期小于 1 4h(小时 )短日型品种分化花芽 ,而长日型通常需要大于1 2h(小时 )的光周期。Downs等 ( 1 995 )…  相似文献   

2.
主要气象因子对蓝莓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高丛蓝莓品种"北陆"为试材,在掌握蓝莓物候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对"北陆"蓝莓花芽分化的影响,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所需温度、湿度、光周期的阈值及最佳条件,为蓝莓种植特别是设施反季节栽培熟期控制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北陆"蓝莓花芽分化初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20℃、湿度6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花序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5℃、湿度8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萼片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5℃、湿度8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花冠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2℃、湿度7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雄蕊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15℃、湿度8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心皮原基分化期所需最适条件为温度20℃、湿度60%、光周期少于12h-短日照。  相似文献   

3.
乌凤章 《北方园艺》2018,(15):45-52
以3年生笃斯越橘苗为试材,将苗木分别置于4℃低温下短日照(10h)和长日照(14h)人工环境中,21d后测定不同处理叶片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锻炼期不同光周期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较小;显著降低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低温锻炼明显提高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这种作用主要与低温诱导有关,而受光周期影响较小。低温锻炼期不同日照处理明显提高了赤霉素(GA3)含量,其中短日照处理下提高幅度明显大于长日照;低温短日照处理下脱落酸(ABA)含量明显降低,而低温长日照处理下变化不明显;不同光周期处理对吲哚乙酸(IAA)含量无明显影响;短日照处理下玉米素核苷(ZR)含量无明显变化,而长日照处理下明显提高;低温短日照处理下ABA/GA3和ABA/IAA下降程度明显大于低温长日照。表明笃斯越橘叶片对低温锻炼环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由于低温短光周期对笃斯越橘ABA、GA3合成及激素平衡影响大于低温长光周期,从而对低温适应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幻想’矮牵牛幼龄期和限界性诱导光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迁光的方法测定‘幻想’矮牵牛的幼龄期和限界性诱导光周期。结果分析表明: ‘幻想’矮牵牛的幼龄期约在6片真叶期结束, 其限界性诱导光周期为3周。与连续诱导光周期相比, 限界性诱导光周期能明显抑制‘幻想’矮牵牛株高的生长, 对株幅和分枝数无明显影响。建议在‘幻想’矮牵牛8叶期时给予长日照处理以促进开花; 3周以后再给予短日照处理以节约能源, 同时可以控制株高。  相似文献   

5.
丝瓜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佩聪 《园艺学报》1990,17(2):126-132
本文研究了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 Roem.)和有棱丝瓜(L. acutan-gula Roxb.)的光周期反应。试验表明,丝瓜两个种都是在长日照下延迟发育,短日照则提早发育。短日照处理以子叶展开后开始为适宜。有棱丝瓜在10-20h光照范围内,第1雌、雄花的节位呈随着日照时数的延长而提高的趋势。不同品种对短日照的反应有所不同。‘乌耳’、‘登峰’和‘双青’三个品种对短日条件要求比较严格,而‘青皮’和‘棠东’两个品种对短日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短日处理可加速植株的雌性发育,提早发生雌花,增加雌花数和提高雌/雄花比率等。这些效应随着短日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6.
运用梯度变化光照对新铁炮百合开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为绝对长日照植物,其光周期临界暗期约为11.5 h。对长于12.5 h的光照长度而言,新铁炮百合花蕾长度的增长率随日照长度的延长呈S型曲线,曲线转折点为14.5 h的光照长度。  相似文献   

7.
孙兆法  张淑霞  李梅  李凌 《园艺学报》2011,38(6):1121-1126
 采用迁光试验研究长日照植物蒲包花‘秀丽’的限界性诱导光周期,不同发育阶段对光周期的敏感性和光周期处理对盆花品质的影响,并推测了童期长度。连续短日照和经7 d长日照后移至短日照的蒲包花,从处理到开花的天数显著长于长日照14 ~ 42 d后移至短日照的处理,而14 ~ 42 d长日照转移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14 d的长日照处理足以促进蒲包花开花,其限界性诱导光周期在7 ~ 14 d之间,长日照14 d以后蒲包花的花芽发育对光周期不敏感。长日照7 d后转到短日照,从处理到现蕾的天数减少而从现蕾到开花的天数增加,顶花芽败育,侧芽萌发开花,表明长日照7 d促进了花芽分化,但此时花芽发育对光周期仍敏感。本试验条件下,生长至3对叶片时蒲包花已结束童期。长日照促进株高和主枝长度的增加,21 d长日照后转移到短日照的处理,株高、主枝长度显著大于14 d时转移的处理,开花整齐,盆花品质显著提高。长日照转到短日照时,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总质量均随着迁光天数的延迟而下降;短日照转到长日照时则相反。9月上旬播种育苗,在3对叶片时开始长日照处理21 d,蒲包花‘秀丽’可在1月上旬始花,保证春节上市。  相似文献   

8.
对文心兰(Oncidium)进行不同的光周期处理,结果发现长日照条件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克隆获得文心兰OnGI基因,其编码区长3 483 bp,编码1 161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石斛(Dendrobium nobile)DnGI同源性最高,为86.57%;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他兰科植物为同一组.组织表达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地平线’天竺葵的花芽分化特性及光周期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石蜡切片 方法观察了花芽分化的过程,探讨了7 种光周期处理对始花期及开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平 线’的花芽分化过程可以划分为8 个时期,持续时间大约为9 周;(2)‘地平线’花芽分化时期与各生长 指标(株高、株幅、真叶数和播种周数)均极显著相关,通过回归方程判断其幼龄期在5 片真叶前结束; (3)‘地平线’为量性短日照植物,促其早花的最佳光周期为昼12 h/夜12 h;(4)较长日照下‘地平线’ 的株形高大松散,较短光周期下矮小紧凑。‘地平线’天竺葵在5 片真叶前,采用16 h 日照栽培,可得到 健壮幼苗;5 叶期后,12 h 日照诱导,可促进分枝开花。  相似文献   

10.
刘海涛 《花卉》2008,(9):18-18
地球上每天日照时间的长短,随着纬度、季节而不同。一天24小时内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变化称为光周期,它是指一天中日出至日落的理论口照时数,而不是实际有阳光的时数,后者受降雨频率及云雾多少有关。我国地处北半球,以北半球为例,纬度越高(即越向北方)夏季日照越长,而冬季日照越短。因此,北方一年中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苗期不同光周期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有棱丝瓜皇冠一号和夏丝一号两个品种的光周期反应.试验表明,短日照处理能促进两个有棱丝瓜品种植株的雌性发育,提早雌雄花,显著的增加雌花总数,提高雌雄花比率;10 h光照处理能极显著提高两个品种产量,6 h和8 h处理显著减产.皇冠一号的雌雄花比率和产量要极显著的高于夏丝一号,但夏丝一号的雌花开花时间极显著早于皇冠一号.  相似文献   

12.
刘宝勇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2):44-44,77
采用光周期控制的方式对甜万寿菊进行处理,使甜万寿菊的花期较正常情况提前1周,证明甜万寿菊是比较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进行短日照处理可以有效地对其花期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等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成花是当今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高等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由自身遗传因子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决定.在已知的成花途径中,光周期途径是研究得较为清楚的一条途径.目前高等植物光周期成花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针对拟南芥进行.光周期调控中CONSTANS(CO)是关键基因,它进行光信号和生物钟信号整合,节律性地表达激活FLOWERING LOCUS T(FT)表达,诱导植物开花.在不同的光周期反应的植物中,基因调控成花作用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现就光周期成花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海涛 《花卉》2011,(10):9-10
地球上每天日照时问的长短.随着纬度、季节而不同。一天24小时内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变化称为光周期,它是指一天中日出至日落的理论日照时数.而不是实际仃阳光的时数,后者受降雨频率及云雾多少有关。我国地处北半球。以北半球为例,纬度越高(即越向北方)夏季日照越长.而冬季日照越短。冈此,北方一年中的日照时数.季节之间的相差较大.如哈尔滨冬季每天i=l照只仃8-9个小时,丽夏季可达15.6小时。南方的季节栩差较小,如广州的冬季每天日照有10~11个小时。而夏季也只有13.  相似文献   

15.
豆类蔬菜在植物学上都属于豆科(Leg-uminosae),包括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豇豆(Viana sinensis En-dl.)、毛豆(Glycine max Merr,)、豌豆 (Pisum sativum L.)、蚕豆(Vicia fa-ba L.)、扁豆(Dolichos lablab L.)、刀豆(Canavalia glabiata DC.)等,按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有限生长型和无限生长型。 豆类蔬菜和其他蔬菜一样,每年在大致相同的季节开花、结实,这是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产生的,亦是昼夜长短对生长发育影响的结果。 一、豆类蔬菜对 光周期的反应 豆类蔬菜对光周期的反应,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1.豆…  相似文献   

16.
在温带地区,用枳及其杂种作砧木的柑桔树生长良好,但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枳砧柑桔往往生长欠佳,其原因也涉及柑桔光周期的问题。在夏威夷的试验结果表明,枳经长日照(16小时)处理,其干  相似文献   

17.
色素万寿菊是短日照作物,在长日照地区,常规方法栽培不能解决病害加重问题,依据生态习性在苗期进行短日照光周期调控处理,使开花提前,并延长花期,在阴雨季节,植株生长势仍保持健壮,表现抗病性强。以大花品种万寿菊为试材,采用遮光方法,研究了光照时间缩短后,对色素万寿菊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对真叶期每日光照8h光照时间超过14d,可有效避开病害发生期,实现免药耕作,提高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蔬菜》2019,(1):22-22
<正>2018年12月15日,《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马铃薯团队题为"Phytochrome F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otato photoperiodic tuberization"的学术论文。论文揭示了光敏色素F和光敏色素B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介导马铃薯光周期块茎形成的潜在调控模式,深化了对马铃薯长日照适应性进化的认知。研究发现,长日照抑制结薯决定了马铃薯对栽培区域的适应性,其调控机制既是马铃薯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黄瓜品种明显地分为华南、华北两种生态型。一般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华南生态型品种要求较严格的低温和短日照,华北生态型品种对高温和长日照感应不明显。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两种不同生  相似文献   

20.
短日照处理天数对一品红开花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日照处理不同天数后转到自然长日照下, 研究短日照处理对促成栽培的‘千禧’和‘早生天鹅绒’一品红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天数对其发育进程、苞片着色和观赏品质有显著影响。苞片转色后结束短日照处理, 节数与连续短日照相似, 但开花显著延迟; 现蕾时结束短日照处理, 开花时间、冠幅与连续短日照相似; 过渡性叶片面积在短日照处理至现蕾后13~14 d才与连续短日照相似。一品红对短日照处理天数的反应存在品种差异。现蕾前结束短日照处理导致一品红过渡性叶片的节间和花梗伸长、苞片着色变差, 出现开花逆转现象。为了保证观赏品质, 短日照处理要持续到现蕾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