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民增收问题是目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现今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增长的快慢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社会问题:中央明确提出“十五”期间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就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要场所,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地区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对于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有责任和使命去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生对农村地区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较低,需要高校思政课尝试寻找一条路径来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需教师在日常授课中,潜移默化地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传授给学生。基于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是河北省乐亭县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农村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改善生活,更多的农民转城市,虽然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我国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实现现代化,奔向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经济建设不仅是农产品种植,还包括农村交通、供水、供暖、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管理建设,由此,将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通过加快农业优化升级、农村协调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步伐,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为此,国家制定了"三农政策",希望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我国在实施"三农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方能促使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就通许县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将可持续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小康”既有相当高度又相当现实,其难点就在于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我国20多年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证明,生态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保护,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成功模式,已成为带动农村建设小康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全面深入地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最近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专家组对全国各地的370种生态农…  相似文献   

9.
吴洋 《当代生态农业》2005,14(1):134-136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然而,无论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对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农”问题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吉林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出吉林省图书馆联盟作为全省信息资源和技术的中心,要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服务“三农”,用科技支农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与农村水土保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新世纪的主要问题,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分别从“三农”问题的内涵、其解决的背景以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农村生态环境退化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也可部分地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关键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所能更好地助力新时期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顺利的实施,运用定性分析结合经验研究,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现状,提出普惠金融应在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为甘肃省乡村振兴提供更好服务,从而实现普惠金融有效支持“三农”发展的目的,这对于未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要选择一定的模式,富裕文明生态村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已表现出了农村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应采取适宜的策略,正确处理小康村建设与区域发展、农村城镇化、农民素质提高及政府、社会之间关系,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迈向农业现代化,乃至现代化强国的最佳实践。本文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它是对农村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是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不高,这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制约农业的全面发展,影响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基于此,探究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民增收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是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下,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阐明了农村经济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也充分说明了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到实践真正的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之年。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要求,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条主线,突出"保供给、促增收"两大任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夯实发展基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经  相似文献   

20.
丁雪 《核农学报》2022,36(2):488-489
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几年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其中"三农"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他们对于现代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现实意义,只有在优秀人才队伍的带领下,我国农村地区才能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贫困地区不仅缺少足够的"三农"人才,而且在优秀"三农"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现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培养更多优质"三农"人才、提高农村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打造全新的农业生产发展队伍,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落实与走向成功所需要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