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雏鸡的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差,抗寒保温能力差,因此雏鸡在饲养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现代化养鸡生产,在全舍饲、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因环境因素造成的病害变得更加突出,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1.1低温的危害表现雏鸡在第一周内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在第三天达到死亡高峰。受害  相似文献   

2.
<正>1温度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低温而导致雏鸡死亡的比例很大,尤其在出雏第3天死亡会达到高峰。造成低温的原因是由于鸡舍保温性能差,外界气温过低,加温条件减弱,如停电、停火等,育雏室内有穿堂风或有贼风。如低温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经过低温环境未死的雏鸡,也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和传染病,对雏鸡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3.
1温度鸡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低温而导致雏鸡死亡的比例很大,尤其在出雏第3天死亡会达到高峰。造成低温的原因是由于鸡舍保温性能差,外界气温过低,加温条件减弱,如停电、停火等,育雏室内有穿堂风或有贼风。如低温时间过长,就可引起雏鸡大批死亡。经过低温环境未死的雏鸡,也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和传染病,对雏鸡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4.
雏鸡死亡率高是制约养鸡业发展的瓶颈。导致雏鸡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如饲养管理不当、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中毒病等。农村散养户在养殖过程中雏鸡的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正>一常见问题1第一周死亡率高细菌感染:大多由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引起。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果雏鸡生活在不适宜、不稳定的环境中,易影响雏鸡正常的生理活动,抗病能力下降,部分雏鸡就可能发病死亡。如果温度控制失误,易引起雏鸡腹泻;温度过低,幼雏拥挤扎堆,部分雏鸡因挤压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6.
正雏鸡的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差,抗寒保温能力差,因此雏鸡在饲养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会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现代化养鸡生产,在全舍饲、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因环境因素造成的病害变得更加突出,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雏鸡在第一周内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在第三天达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部分中小养鸡场经济效益较低,有的甚至出现亏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雏鸡死亡率偏高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在考察了众多中小养鸡场的基础上,归纳了目前中小养鸡场雏鸡死亡的种种原因,并参阅了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了解决办法,旨在指导中小型养鸡场经营者强化管理,降低雏鸡死亡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1雏鸡死亡原因分析蛋鸡死亡多发生在育雏阶段,随日龄增大,抵抗力增强,死亡率下降。正常情况下,育雏阶段的死亡率不应超过3%。超标死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1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有的养鸡场育雏保温设备简陋,较难掌握合适的育…  相似文献   

8.
正刚出壳的雏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很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弱,一般来说在第一周内的死亡比较大,引起雏鸡前期死亡的原因很多,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1疾病因素1.1鸡白痢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是育雏期最先遇到的传染病,3周龄以内雏鸡发病死亡率较高,也是雏鸡前期死亡的主要疾病因素。鸡白痢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9.
李春华 《动物保健》2001,(4):30-30,35
2000年12月6日,本市某鸡场从北京某肉鸡总公司引进商品代 AA 肉仔鸡3万只,雏鸡从引进的第6月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0.2%。不久先后又引进2万只和5千只雏鸡,均有死亡现象,死亡率为0.3%以上,成为办场以来雏鸡死亡率最高峰(以前正常情况下引进的雏鸡两周内死亡率保持在0.08%左右)。现将  相似文献   

10.
肉雏鸡对环境温度的表现极为敏感,尤其是低温对肉雏鸡的影响极大。冬季天气寒冷,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早晚的温度很低,肉鸡易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受凉,出现腹泻、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寒冷的环境下,肉雏鸡常扎堆取暖,会导致雏鸡死亡量较大,损失严重。因此,要做好育雏舍环境温度的控制工作,需要掌握不同阶段雏鸡的最适环境温度,选择适合的保温形式,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并处理保温与通风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在养鸡生产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死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主要因素,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影响.由于雏鸡阶段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增重快;羽毛生长快;消化能力差;活泼而胆怯、群居性强;代谢旺盛;对饲料的营养要求高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极差.据统计,鸡场雏鸡死亡率在3%~8%,农家养鸡为5%~10%.  相似文献   

12.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州西昌市郊某鸡场2008年12月5日购进882肉用型雏鸡2980只,分两栋饲养,个别雏鸡从7日龄表现呼吸症状,17日龄开始死亡,到9月22日,第一栋雏鸡死亡432只死亡率为29%,第二栋雏鸡死亡376只,死亡率为25%。到50日龄时雏鸡死亡达1016只,到80日龄鸡群淘汰时共死亡1341只,死亡率为45%,确诊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3.
凉山州西昌市郊某鸡场2011年8月12日购进882肉用型雏鸡2980只,分两栋饲养,个别雏鸡从7日龄表现呼吸症状,17日龄开始死亡,到9月8日,第一栋雏鸡死亡432只,死亡率为29%;第二栋雏鸡死亡376只,死亡率为25%。到50日龄时雏鸡死亡达1016只,到80日龄鸡群淘汰时共死亡1341只,死亡率为45%,确诊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1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4.
鸡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禽的传染病,尤以雏禽的易感性最高,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发病,即可造成较大的损失。2000年6~7月,海宁市养鸡户王某、徐某的2批肉雏鸡相继发鸡曲霉菌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徐某自2000年6月11日从杭州某孵坊购入岭南黄雏鸡1500只。王某于2000年6月23日自本市某孵坊购入江村黄雏鸡4000余只。2户发病的共同特点是:从购入雏鸡的第3、4天就有雏鸡死亡,7~10日龄死亡达高峰。到12日龄时,徐某之雏鸡死亡457只,死亡率达到30.47%;王某的雏鸡至10日龄死亡296只,死亡率为7.4%。2批病鸡均…  相似文献   

15.
雏鸡体小娇嫩,抗病力弱,加之大群密集饲养.很难达到100%成活率。雏鸡死亡的原因很多,有意外死亡,如压死、淹死、啄死、咬死、踩死等;加之疫病的原因,雏鸡发病后死亡率比较高.发病死亡是雏鸡育成率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提高雏鸡育成率既要进行科学饲养.提高雏鸡机体抵抗力.又要加强管理,防止意外死亡.还要加强疫病综合防控.有效提高鸡群抗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硒是一种极重要的微量元素,而且也是有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事实证明,一旦在食物的锁链中缺乏硒,就会导致家畜、家禽乃至人发病和死亡。肇东县五七大学鸡场连续二年发生雏鸡白肌病。1979年从齐市购入雏鸡1500只,死亡1261只,死亡率84.1%。1980年又购入1650只雏鸡,死亡231只,死亡率14%,病鸡314只。同年肇东鸭场鸡舍饲养2250只雏鸡,死亡46只,死亡率2%,病鸡304只。经病因学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检等综合确诊为幼鸡—硒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7.
肉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温度敏感和环境适应性较低的生理特点,育雏期是肉鸡规模化养殖的起点,因此必须提高肉雏鸡育雏期成活率。本文对肉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为疾病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两方面,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更好的减少肉雏鸡育雏期死亡率,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养鸡业,但是雏鸡早期发病死亡率普遍较高,有的饲养户雏鸡死亡过半,损失惨重。为了解雏鸡早期死亡原因及死亡规律,为今后养鸡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为此,我们从1995年开始,历时三年,在每年的...  相似文献   

19.
雏鸡体小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很差,完全靠人给它创造条件来满足其需要。这期间,如饲养管理不好,则发病死亡率较高,甚至全部死亡。有人说“雏八成”,意思就是说把雏鸡养好了,整个鸡群就有八成的把握。因此,作为一个养鸡场、专业户应特别重视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肺型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白痢继发肺部感染疾病,出现在集约化养鸡之后,特别是在地面平养、环境卫生恶劣、空气污浊潮湿、温度过低情况下,可造成雏鸡10~18日龄小批量的持续死亡,常见于白痢后期雏鸡肠道适应饲料的过渡阶段,发病群体主要为开产苗或雏鸡前期沙门氏菌感染较重者,在白痢治疗过程中肺部和呼吸道抵抗力下降,感染了如葡萄球菌、支原体、霉形体、链球菌等环境中的常见细菌,以至于败血死亡,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本病以发病持续时间长、死亡率高为特点,是白痢后期死亡率较高的继发病之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