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控制彭泽鲫在静水池塘中繁殖措施彭泽鲫一周龄即达到性成熟,且能在静水池塘中自然繁殖,使池塘成鱼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与其他鱼类争氧,争食,增加池塘中的密度等。如果能控制其繁殖,对提高池塘中鱼类总产量和效益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主要措施在于:1.在彭泽鲫繁殖...  相似文献   

2.
鱼蚌混养对池塘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池塘,并且极显著低于单养鲢鳙鱼池塘。单养鲢鳙鱼池塘藻类平均密度均极显著高于鱼蚌混养池塘,其中在鱼蚌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与三角帆蚌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鲢鳙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中、高密度鱼蚌混养池塘,并且显著低于低密度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三角帆蚌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鱼蚌池塘中绿藻和裸藻的生物量在养殖过程中上升显著。低、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三角帆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低密度混养池塘中蚌湿重、壳长及壳宽相对增长率均为最大,显著高于中、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研究表明,养鱼池塘混养三角帆蚌不仅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还能控制藻类数量,促使绿藻和裸藻等大型藻类的生长,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总量,最终还能有效提高三角帆蚌的存活率及生长率。从改善水质,藻相结构,蚌成活率及生长等指标角度考虑,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最佳放养密度为1.0只/m3。  相似文献   

3.
池塘鱼菜共生立体综合种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中种植空心菜,每亩池塘能采收1000~3000千克的产量,良好的水环境鱼产量也能增产10%左右。因此,池塘中水面种植空心菜、水下养鱼的立体综合种养,有着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池塘种植空心菜、鱼菜共生立体种养技术初探总结如下,供参考。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最好选择老旧和底泥淤积较厚、水质肥、透明度低于30厘米的池塘,  相似文献   

4.
底充式增氧对改善池塘水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池塘中进行了底充式增氧对池塘水质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氧2~3h能减小或消除池塘温度和溶解氧(DO)跃层,显著提高池塘底层水体的ρ(DO)(P〈0.05)。在上午8:00~11:00这段时间开增氧机的效果最佳;试验池塘的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NO2--N)的质量浓度为对照池塘的72.5%~74.1%和2.6%~2.7%,能促进池塘氧化反应,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池塘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池塘网箱养蛙,是利用网箱在池塘水体中实行高密度养蛙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法,它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做到鱼蛙互利,又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1992年在湖南省湘乡市东山乡试养成功,1993年又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生石灰是一种很好的池塘清塘和消毒药物,在池塘中施放,能杀死鱼类的病虫害;能改良水质,增加水的缓冲性;能改良池塘的土质;能直接起施肥作用;还能提高池水的pH值。可以说在高产精养池塘中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药物。但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池的淤泥加厚,水深变浅,粉质饲料的增加等综合因素,致使一些养殖户在使用生石灰,由於方法不当,不仅效果甚微,更为严重的是引起泛塘,损失惨重。现就笔者在多年实践中的有关经验与读者交流: 1.生石灰必须是没有水化的块石灰  相似文献   

7.
池塘河蟹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池塘养殖中,水质若能够满足要求,河蟹就能顺利生长发育;要管理好池塘河蟹养殖用水,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水质变化的普遍规律,在生产中根据水质变化的现象和水质监测结果,对水质问题作出合理的解决措施。1池塘养殖水质概述做好池塘河蟹养殖水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养殖需要的水质标准,以便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把水  相似文献   

8.
血鹦鹉的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池塘养殖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citrine)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益,以1~2cm体长的鹦鹉鱼幼苗为试验对象,在天祥水产公司一0.53hm2池塘,投放10万尾鱼苗,进行为期3个月的池塘养殖试验。通过对血鹦鹉的日常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探究其池塘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为规模化池塘养殖血鹦鹉探寻一条可行的道路。结果表明,池塘养殖血鹦鹉鱼类不仅能实现天津地区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化,而且也能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动态     
一种能提高池塘大规格鱼种和成鱼产量30—50%的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最近由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成功,并通过技术鉴定。这项技术以池塘生态为理论基础,根据生物增氧和流水养鱼的原理,综合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在几个传统静水养鱼池塘,加修虹吸涵洞或涵管,借助水泵每天定时抽取其中一个池塘的表层水2—4小时,使上、下水层对流交换,提高水体中、下层溶氧量,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从而获得高产、稳产。利用这项技术能大幅度地提高精养鱼塘的鱼种和成鱼产量。这种方式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0.
正推广池塘菱鳖混养技术,能取得很好的优势互补效果。由于南湖菱在生长过程中对鳖的粪便有很好的吸收转化效果,能净化养殖水体,减少水质污染,同时在秋季成熟还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而鳖在池塘生活过程中,对南湖菱的病虫饵料有多少就吃多少,大大减少南湖菱病虫害发生。重庆市万州区通过近几年的池塘混养菱鳖技术推广,经济效益显著,南湖菱每年产量可达  相似文献   

11.
团头鲂的性腺在池塘中能够发育成熟。在北方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池塘中产卵和人工催产的最适季节。受精卵在水温25~28℃,30小时左右即能孵化出苗,鱼苗当年能长到5-7cm。  相似文献   

12.
汤景山 《水产养殖》2014,(12):48-49
<正>新沂市草桥镇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成鱼养殖池塘套养甲鱼是在常规鱼养殖池塘中套养经济价值高的甲鱼,充分利用池塘水域中现有的饵料生物资源,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商品鱼产量、规格,不增加饵料成本的情况下,每667 m2增产甲鱼20~30 kg,增收1 000元以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套养的甲鱼不但对池塘养殖鱼类无危害,还能有效消灭患病鱼、虾,控制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3口经网膜双层护坡改造后的河蟹养殖池塘在主养期的水环境参数。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河蟹池塘在5—9月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其TN、TP、COD_(Mn)等指标均能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排放的要求。提出网膜双层护坡值得在河蟹养殖池塘中推广改造。  相似文献   

14.
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相似文献   

15.
<正>斑节对虾,俗称台湾草虾,具有个体大、肉味美、养殖周期短、适盐范围广和售价高等特点,过去一直在海水池塘中开展养殖。借鉴成功的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以及斑节对虾经逐步淡化后能在低盐度甚至淡水池塘中生长的特点,近年来,我们进行的斑节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生产试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生产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青墩进行,养殖池塘3只,面积分别为4×667 m2、11×667 m2和  相似文献   

16.
赵汉取  王雨辰 《水产养殖》2011,32(10):31-35
对5种类型养殖池塘90400只中华鳖在生态养殖期前100d的死亡率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中华鳖温室转外塘生态养殖期的日死亡率呈对数方程分布,且可分成3个养殖阶段,分别为日死亡率快速下降期,日死亡率稳步下降期和日死亡率无显著变化期。中华鳖的日死亡率在不同池塘环境下有显著性的差异,表现为土质池塘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水泥池塘,在养殖池塘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亦能减低中华鳖的死亡率。总体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华鳖最佳的生存环境为土质池塘种植30%~50%的沉水型水生植物,并且保持池塘生态环境处于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渔业主管部门在水产健康养殖推进行动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加快老化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对现有的池塘养殖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工作。目前全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十二五’末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根据当前全国池塘改造进展情况,本刊特作综述,以期能为各地进一步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在观赏类水产动物中,锦鲤以其多彩的花色和矫健的游姿赢得人们的喜爱,是广大观赏鱼爱好者最为欣赏且养殖持续时间最长的品种之一,养殖锦鲤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14年许昌水产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在长葛百祥水产养殖场进行锦鲤鱼苗培育、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取得较成功的经验,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1.1池塘条件采用泥底池塘是锦鲤鱼苗培养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为了方便池塘水质的调节和养殖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19.
闫旭  庞守忠 《内陆水产》2003,28(1):15-16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水产技术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在淡水养鱼池塘中,80%的产量来自于某一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杂食性鱼类;20%的产量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服务性鱼类。它与我国传统的肥水池塘养鱼相比,能良好地控制养殖池塘水质,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和养殖的用水量;采用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按一定比例混养服务性鱼类,既可改善池塘水质,又可利用池塘内天然生物资源换取一定量的鱼产量,增加水产品养殖经济效益。湘云鲫是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培育出的具有杂交…  相似文献   

20.
池塘水质的调控和管理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败。每年7-9月,由于高温、多雨等原因,池塘水质变化异常,易造成病害频发,因此,加强养殖中期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一、养殖用水主要水质理化指标溶解氧:对虾养殖过程中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5毫克/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