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鄂大麦960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丰产稳产、综合抗病(逆)性强的饲料大麦新品种。本文介绍了鄂大麦960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鄂大麦072是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阶梯式聚合杂交,多年定向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综合抗病(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突破性大麦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5号(原代号为苏B0306)系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于2003从如东6109×苏农22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属于弱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于2006年8月通过江苏省大麦中间试验,该品种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现委托上海农场种子公司独家经营该品种,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充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60年代末期开始多棱大麦新品种的选育,70年代曾有出8023白、8023紫、村农三号、2号等课大麦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SO年代初开展啤麦品种选育的同时,仍未放松多棱大麦品种的选育。尤其是80年代中期,由于啤酒行业的迅猛发展,掀起了种植啤麦的高潮,导致多棱大麦种植面积的锐减,以致多棱大麦品种奇缺。但我们认为国内外生产的大麦主要用于饲料。随着饲养业的发展,大麦作为优质饲料粮的发展潜力很大。因此选中西引2号等为中心亲本,配了一批组合。扬饲麦1号(原名6907品系)即来自西引2号X菲特组合。该品系在选种圃中即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5.
“莆大麦7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市农科所自 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 ,曾育成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 ,其中莆大麦 4号、莆大麦 5号品种 ,相继成为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福建省大麦当家品种 ,为福建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 ,针对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 ,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 ,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 (原编号 8950 6 7)。该品种系用植 3/ 85- 10杂交育成 ,1994年进入鉴定圃 ,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 ,表现丰产性好、抗病…  相似文献   

6.
扬农啤7号是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利用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啤酒大麦新品种,于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品种选育及中试综合表现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为广大啤酒大麦生产和经营者选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所自70年代开始进行大麦新品种选育,曾育成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莆大麦6号等系列高产、优质、抗病的大麦优良品种,其中莆大麦4号、莆大麦5号品种,相继成为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麦当家品种,为本省提供二次较大面积的品种更新和促进大麦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针对本省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粮缺口问题,提出以高产优质为育种主攻方向,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编号895067)。该品种系用植3/85-10杂交育成,1994年进入鉴定圃,后提升到品比和省区试,均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现在全省已…  相似文献   

8.
华大麦8号是湖北省2009年8月审定命名的高蛋白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鄂审麦20090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0.35 kg/667 m^2,比湖北对照品种鄂大麦9号增产8.01%,籽粒蛋白质含量15.8%,主要品质指标超过国家优质饲用大麦标准,且表现为早熟、多抗。本文报道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讨论了该品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3经过二年的湖北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408.85kg/667m^2,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13.1%,连续2年居第一位,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9006,为了探索该品种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0.
优质高产啤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6号(原代号为苏B0403)系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于2004年从(6308×5078)×苏农22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属于弱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于2008年8月通过江苏省大麦中间试验,即将通过江苏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已申请国家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4327E,现委托海丰农场种子公司独家经营该品种,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充分发挥该品种在江苏及邻近省份啤酒大麦生产中的作用,现对该品种试验产量水平、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西大麦1号系西昌学院大麦育种课题组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饲料大麦新品种经品系鉴定,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均表现出早熟、分蘖力强、优质、高产、抗病和抗倒伏力强,综合性状好的特点.该品种2009年通过四川省非主要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9012,适宜于凉山大麦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驻大麦 4号”饲料大麦新品种 ,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晚播早熟、增产潜力大、有突破性的大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抗病 ,适应性广 ,耐渍耐旱 ,穗大粒多、高产稳产 ,赖氨酸含量较高 ,是一个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 ,已于 2 0 0 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示范推广面积已达 12 3万hm2 ,为河南、湖北大麦产区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福建省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闽诱3号麦株,诱发变异、选育出粒、苗多用型二棱皮大麦新品种福大麦1号。文章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籽粒、麦苗产量表现及其蛋白质、17种氨基酸、SOD酶活性等进行了检测和多品种比较。针对该品种的不同栽培用途,总结出进行籽粒、麦叶、青大麦生产应采取的相应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垦5号(原代号:垦啤黑糯1号)是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选育的黑色食用糯大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2012年通过甘肃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甘认麦2012001).该品种支链淀粉含量高,加工品质较好,是国内选育的第一个糯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从莆大麦5号的选育试论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麦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 ,受到多种病害侵染和为害 ,大麦白粉病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植株受白粉病侵害较重时 ,生长衰弱 ,早衰枯萎 ,籽粒变小 ,千粒重降低 ,产量损失轻者 2 0 %左右 ,重者可达 30 %以上。但是 ,大麦白粉病是专性寄生菌 ,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 ,选育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 ,是消除白粉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饲料大麦品种莆大麦 5号的选育 ,在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九·五”期间全省推广面积达 3 33万hm2 ,其中 1999年种植面积占全省大麦总面积的 4 6 % ,成为福建省新的大麦当家品种 ,从莆大麦 5号的选育 ,…  相似文献   

16.
驻大麦4号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驻大麦4号”饲料大麦新品种,是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最新选育的晚播早熟、增产潜力大、有突破性的大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例,抗病,适应性广,耐渍耐旱,穗大粒多、高产稳产,赖氨酸含量较高,是一个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巳于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示范推广面积巳达12.3万hm^2,为河南、湖北大麦产区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浙江省台州地区大麦生产情况、经济意义和社会效应,回顾了解放以来台州地区大麦品种的演变,分析了本区主要大麦良种的经济性状,从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今后大麦品种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大麦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大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改良工作已有50年的历史,选育了一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大麦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我所九五以来育成的通过江苏省审(认)定的三个啤酒大麦品种和几个后续啤酒大麦新品系,并对九五以来大麦新品种的性状改良及选育技术作了分析,阐述了我所大麦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建国以来大麦品种的改良应用 ,经历着评选利用地方品种、引进利用国内外品种和改良选育本省当家品种的三个发展阶段 ,实现了大麦品种改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跨越 ,极大地提高品种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分析三个阶段品种改良的过程 ,探讨品种改良的发展方向 ,以促进大麦品种改良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