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灯台树是南方常见的绿化树种,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绿翅绢野螟是灯台树的主要害虫,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叶肉,引起落叶,造成秃枝,严重影响灯台树生长。进行害虫绿翅绢野螟田间调查及发生规律研究,并提出对绿翅绢野螟的控制技术,为防治绿翅绢野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大学东校园内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 L.)上的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4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就温度对绿翅绢野螟4龄幼虫呼吸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变化,绿翅绢野螟4龄幼虫的CO_2释放速率变化明显,在15和35℃条件下幼虫CO_2释放率极差异显著(P<0.01);而在20~30℃之间变化幅度小,差异不显著(P>0.01).同时,确定了绿翅绢野螟4龄幼虫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发现在20~30℃条件下其温度系数Q_(10)值最小.由此说明20~30℃是绿翅绢野螟4龄幼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是糖胶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取食叶片及卷叶危害,严重影响糖胶树的生长发育及观赏与药用价值。为补充其基本生物学信息,提供综合治理绿翅绢野螟的理论依据,开展了绿翅绢野螟各虫态发育历期、繁殖与幼虫取食量等的研究,以期为明确其防治适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建实验种群两性生命表,分析绿翅绢野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各龄幼虫取食量和存活率等种群参数。【结果】在温度(28±1)℃、相对湿度(70±5)%及光周期(L∶D=12∶12)的条件下,绿翅绢野螟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为(45.42±0.55)d,内禀增长率为(0.099±0.006)d-1,周限增长率为(1.104±0.007)d-1,净增殖率为(92.28±22.50,子代)。雌成虫个体的繁殖力为(369.20±65.44)粒;单头雌成虫最高产卵量达1 267粒。在幼虫期,随着虫龄的增加,发育历期随之增长,取食量随之增加。高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低龄幼虫;4~6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1~3龄幼虫。【结论】综合考虑幼虫各虫龄的发育历期及取食量,认为1~3龄幼虫阶段是其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绿翅绢野螟在盆架树上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架树是园林、行道的优良绿化观赏树种,近几年来,随着盆架树的大面积扩种,不同程度地遭受绿翅绢野螟 [Dia phania angustalis (Snellen)]又名绿翅绢螟的为害,成为其主要的害虫,严重影响了盆架树的生长发育,降低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盆架子绿翅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小红 《广东农业科学》2009,(8):124-125,130
盆架子是园林、行道树、风景树中一个较好的抗污染树种,绿翅绢野螟[Diaphania angustalis(Snellen)]是盆架子主要害虫,茂名一年发生7代,以老熟幼虫和蛹越冬.综合防治以天敌迷仁跳小蜂为主,结合生物农药,局部使用化学药剂,达到对绿翅绢野螟的长期治理和控制,防治效果达80%.  相似文献   

6.
绿翅绢野螟的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妹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1):111-112
本文介绍了绿翅绢野螟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对其在盆架树上发生为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5年的调查发现,泉州森林公园主要病虫害有26种,其中虫害23种、病害3种,危害较大的有松突圆蚧、松墨天牛、黑翅土白蚁、红棕象甲、曲纹紫灰蝶、绿翅绢野螟以及蚜虫、蚧虫、粉虱、木虱等刺吸式害虫。根据滨海城市森林公园是市民重要休闲场所的特殊性,提出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和措施;总结构建了符合闽南气候特征及滨海城市公园建设管护特点的病虫害防治作业措施年历。  相似文献   

8.
瓜绢螟又名瓜螟、瓜野螟、瓜绢野螟,是驿城区蔬菜的重要秋季害虫。主要为害丝瓜、黄瓜、西瓜、甜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葫芦科的蔬菜和瓜果。驿城区每年种植瓜类蔬菜品种较多,面积达3000hm^2。由于菜农未掌握瓜绢螟的防治技术。导致每年瓜类等作物生长后期连续被瓜绢螟危害.平均损失达30%左右,防治不力田块损失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9.
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杨绢野螟主要危害雀舌黄杨、瓜子黄杨、锦熟黄杨等黄杨类绿化植物。危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整株叶被食殆尽,植株上仅剩丝网、残叶和碎片,极大地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本文综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依据秦岭林区黄杨绢野螟危害特点,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给出恰当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活史及综合防治措施。重点要求检疫预防,加强抚育、养护管理,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通过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黄杨绢野螟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黄杨绢野螟是黄杨类植物一种危险性害虫,近两年黄杨绢野螟在延安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文章简述其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总结了该虫具有寄主范围窄、转移危害性强、突发性和暴食性危害特点,调查观察了它的大发生还与气候、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最后,根据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杨绢野螟专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及珍珠杨的叶片,影响其生长和观赏,严重时,造成整株枯死。防治最佳时期为3月中、下旬或5月中、下旬的越冬代或第1代幼虫期,一般杀虫剂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依据秦岭林区黄杨绢野螟危害特点,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给出恰当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5.
厦门市绿化树害虫发生情况与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通过采用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市绿化树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厦门市绿化树的虫害主要有鳞翅目的蚕蛾、蓑蛾、尺蛾、毒蛾、绿翅绢野螟、小灰蝶、松毛虫、地老虎;同翅目的蚜虫、粉虱、叶蝉、蚧壳虫(蜡蚧、球坚蚧、吹绵蚧、糠片盾蚧等);缨翅目的蓟马;蜱螨目的红蜘蛛;双翅目的瘿蚊;等翅目的白蚂蚁;鞘翅目的蛴螬等等。虫害多发于菩提树、苏铁、芒果树、海枣、大花紫薇和榕树类等6种植物。采用高效生物杀虫剂"天时",以进口常规化学农药20%好年冬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为对照农药进行室内试验,结果对以绿翅绢野螟为主的鳞翅目害虫防效达到95%。  相似文献   

16.
瓜绢螟又名瓜螟、瓜野螟、瓜绢野螟,是驿城区蔬菜的重要秋季害虫,主要为害丝瓜、黄瓜、西瓜、甜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葫芦科的蔬菜和瓜果.驿城区每年种植瓜类蔬菜品种较多,面积达3000hm2.由于菜农未掌握瓜绢螟的防治技术,导致每年瓜类等作物生长后期连续被瓜绢螟危害,平均损失达30%左右,防治不力田块损失可达60%以上,对瓜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缀叶丛螟的特征特性及分布与危害情况。缀叶虫螟的发生与黄栌树体生长情况、立地条件、物候条件等有一定相关性,并提出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的综合实施对缀叶丛螟的防控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瓜子黄杨上黄杨绢野螟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4代,以第3代低龄幼虫越冬,1年中分别在5月、7月和8月出现一次幼虫危害高峰。该虫可采取摘除茧、虫苞和用药防治,选用20%杀灭菊酯、2.5%功夫菊酯、20%除虫脲、1.8%阿维菌素等药剂10d后对黄杨绢野防治效果87.54%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黄杨绢野螟为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杨木、冬青等绿化树种,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危害最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发生期降雨量减少,黄杨绢野螟死亡率也相应降低,导致发生基数增加,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其防治,控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1习性及危害黄杨绢野螟在新蔡县一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危害,取食时吐丝将  相似文献   

20.
褚辉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8):1815-1817
本研究通过3 a野外调查,了解黄杨绢野螟幼虫在奉贤的发生规律,该虫在奉贤一年发生3代,幼虫危害高峰期分别为3月至4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中旬和8月上旬至中旬。纳米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甲维盐3 000倍液对黄杨绢野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也较长,药后30 d防效仍可达100%。5%甲维盐5 000倍液和5%甲维盐10 000倍液在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也达到100%,但5%甲维盐10 000倍液持效期较短。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或5%茚虫威3 000倍液药后14 d的校正防效仍可达93.33%,也是防治黄杨绢野螟的理想药剂,可与甲维盐轮换使用,以降低抗药性的产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