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并及时规范品种标准,维护育种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4月19日,福建省农业厅发布施行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规定》。规定在果树、蔬菜、花生等非主要农作物的新品种引进推广过程中,以自愿原则实行认定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种子法》明确了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制度,同时对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作了概念上的划分.《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三条中规定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两种农作物为主要农作物外,其他农作物均属非主要农作物,包括蔬菜、果树、茶树、中药材、烟草、食用菌等作物.  相似文献   

3.
切实加强西瓜作物品种的有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为我国种子管理工作、种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种子法》规定除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确定为主要农作物外,并规定主要农作物还包括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油莱、马铃薯”作物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其他1~2种农作物。除此之外,其他均为非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正>天津市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以外的农作物。《天津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天津品种登记办法》)中规定黄瓜、大白菜、辣椒、甘蓝、番茄、芹菜这六种是必须登记作物,其他作物为自愿登记。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不仅满足于育种单位对市场需求的选择,同时对农民选择良种,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志刚 《中国种业》2017,(11):13-16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实施是贯彻落实《种子法》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本文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品种登记范围、登记申请文件、样品提交、登记注意事项及品种登记与品种审定的异同等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38号公告,四川农业大学茶树育种团队选育的茶树品种"紫嫣"和"川茶6号"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复核,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要求,并予公告。这是四川省最先成功登记的2个茶树品种。据四川农业大学相关人士介绍,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3月30日发布《登记办法》,2017年5月1日正式施行。该《登记办法》明  相似文献   

7.
正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专业委员会: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形势对品种审定工作的要求,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以下简称《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审定标准》(见  相似文献   

8.
<正>如皋市针对种子市场存在的品种"多、乱"现象,制定实施《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确定办法》,提出用制度来规范确定市(县)农作物主推品种,取得显著成效。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四主推"意见,科学、公平、公正地确定本市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江苏省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如皋市农委于2013年10月研究制定了《如皋市主要农作物主推  相似文献   

9.
王友斌  张红 《中国种业》2003,(1):15-1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为中国种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然而,像其它任何一部法律一样,《种子法》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管理方面就未做明确规定,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管理暂时出现了盲区。无论从非主要农作物在社会及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看,还是从我国种子经营企业和育种单位及农民素质的现状来看,采取有效措施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加强管理都是必要的。作者认为,应尽快制定种子法实施细则作为对其完善和补充,明确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具体管理办法,改观目前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10.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具有生命力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文中指出,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品种的审(认)定情况,自2011年7月1日起贵州省把辣椒正式纳入主要农作物进行管理.因此,加强辣椒种子的管理工作,理清辣椒种子产业发展的思路,对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辣椒种子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安阳内黄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中国果蔬强县"和"河南省无公害花生出口强县"等。为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以及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有效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害,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正式实施,《登记办法》首批确定了29种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全国统一登记管理。2017年4月24~25日,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在北京举办了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对《登记办法》和登记指南进行了解读,全国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机构,开始受理非主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种业发展现状的梳理,指出了种业发展存在诸如育种创新能力缺乏、育种新技术应用相对滞后、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重视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以发展非主要农作物为引领,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工作,筛选优良品种等对策建议。以期调整育种方向、强化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种苗选育、延伸整合产业链的途径,加快构建现代种子产业体系,以种业为引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陈晓 《中国种业》2018,(1):44-45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是新修订的《种子法》设立的品种管理新制度。推进河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加强跟踪监管,是新时期种业品种管理的新抓手,是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是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种子科技》2014,(5):53-56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国办发[2012]59号)精神,加快推进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公布了第一批29种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一直以来,我国的品种管理工作都是以政府主导的审定制度为主,此次《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作物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办法》明确要求,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过去由于没有对非主要农作  相似文献   

17.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元年登记情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2016年9月29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6年9月30日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和品种登记申请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17年第1号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已经农业部2017年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7年3月30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农业部规章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相似文献   

19.
曹勤虎  王成连 《种子科技》2003,21(5):262-262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以及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9种主要农作物种子需要加强管理外,对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及其经营单位和个人要不要管,如何管,是当今种业界存在争论的问题。在全面实施《种子法》的过程中,我们的认识和做法是不仅要管,而且要从法制的角度管活管好,以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用种。  相似文献   

20.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是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的重要举措,自 2017 年《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对从源头上杜绝“一品多名”等假冒侵权品种种子进入市场、有效保护育种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种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阐述并分析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现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的对策建议,对于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开展、推进福建省特色种业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