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城林区原属天然次生林残败林分,经过30多年指定经营,特别是采用抚育间伐措施后,林分树种组成比例得到了合理的调整,提高了林分质量,促进了林木生长,本文通过列举通过三次资源调查数据,充分证明连城林场采用抚育间伐技术措施,是次生林经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安文山 《中国林业》2009,(14):37-37
山西省关帝林局森林经营总面积268,586.6公顷,林地面积255,195.4公顷,森林总蓄积153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3%。关帝林局森林分布大多为块状天然次生林,有效资源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带和沟梁深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林分质量相对较好,但优劣不均。大部分森林属于天然次生林,郁闭度在0.5以上的有林地面积较少,林中空地多,单位蓄积量低。二是林分树种结构单一,从森林保护角度来看,不利于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控。三是荒山荒地比重较大,但立地条件差。四是林分以生态环境为依托,具有良好的森林群落。关帝林局应该从实际出发,将森林经营的基本方略确定为“树理念、重保护、广封育、精造林、勤抚育、提档次”。  相似文献   

3.
以近自然森林经营为目标,对天然次生林抚育间伐技术关键点——间伐木的选择策略进行研究。选取林木的自由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健康指数、空间密度指数和目的树种特性指数等6个指标,结合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的需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赋权、"间伐指数"计算模型对该林分的间伐木被伐几率进行排序,以确定最后的间伐木。本文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天然次生林为案例进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抚育间伐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川中丘陵人工柏木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森林经营培育的技术思路、林分类型判定、抚育改造方式、技术措施等方面,对柏木林抚育改造技术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抚育间伐、调整、补植、综合改造等经营培育方式,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健康水平,提升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柏木林生态服务功能。固定样地监测表明,实施5 a后,蓄积量增长率、灌草覆盖度高于对照样地,林分层次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
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生林”一词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森林经营工作的不断加强而出现的。次生林是森林的一大类型,是相对于原始林而言的。它是指原始林由于采伐、开垦、火灾和其他人为因素、自然灾害而遭受破坏后,经自然恢复而成的次生群落。有些人工林在采伐后又生长起原栽培树种的萌生林木与天然发生的其他树种混生形成的林分,亦称之为次生林。本文所指天然次生林则是前者。天然次生林中确实有些类型是劣质低产的,它们与原始林相比,树种的经济价值较低,木材产量较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优质高产的。按照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根据林分的自然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天然林林分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恢复、森林质量提升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布设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样地调查,研究目标树经营、综合抚育经营和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对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经过17年的经营实践,目标树经营模式中蒙古栎优势度下降明显,红松和红皮云杉优势度大幅增加并成为优势种;综合抚育经营和无干扰林分中蒙古栎优势度保持不变,其他树种优势度降低但树种组成发生变化;目标树经营和综合抚育经营模式中出现新的珍贵树种(黄檗、胡桃楸);蒙古栎胸高断面积绝对值在3种经营模式间差异很大,表现为目标树经营(5.3 m2·hm-2)综合抚育经营(11.0m2·hm-2)无干扰(21.6 m2·hm-2);蒙古栎在各经营模式中均占有最大优势度,且目标树经营(55.1%)明显小于综合抚育经营(78.1%)和无干扰(79.6%);红松在目标树经营模式中的胸高断面积(2.8 m2·hm-2)和优势度(32.3%)都明显高于另外2种经营模式;林分平均密度和平均树高表现为无干扰显著大于另外2种经营模式(P0.05),目标树经营与综合抚育经营模式间无显著差异;林木平均胸径在3种经营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从径级结构来看,除1~5和35~40 cm 2个径级外,无干扰模式的其他径级林木数量都明显多于目标树经营和综合抚育经营;从垂直结构来看,无干扰模式在10 m的各层级都明显大于目标树经营和综合抚育经营;目标树经营、综合抚育经营和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抚育的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显著大于目标树经营和无干扰(P0.05);目标树经营和综合抚育经营的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无干扰,3种经营模式中其他类型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目标树经营与综合抚育经营的林分相似度最高,而目标树经营与无干扰林分相似度最低。【结论】目标树经营通过补植红松等后期树种的方式,成功地将后期树种引入林分,同时促进一些珍贵树种的生长;而短期来看,不加干扰的林分生产力水平高于目标树经营和综合抚育经营的林分;对于蒙古栎天然次生林而言,森林经营如何在长时间尺度上提高林分生长量,还需长期监测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森林经营模式对锐齿栎次生林林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是筛选有效经营技术和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为了探讨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对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的响应,为天然次生林经营提供有益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为参照,从空间利用、树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势、林分组成4个方面采用遗传绝对距离和相对差异率法量化不同经营模式锐齿栎天然混交林与参照林分的状态差异。结果表明,按结构化森林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的次生林,其林分状态与参照林分最为接近,其次是天然林采育择伐模式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平均差异分别为0.141、0.183和0.197。结构化森林经营能使所经营的次生林更加接近自然,尤其在物种多样性和建群种竞争态势方面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差异最小,仅为0.047和0.069。  相似文献   

8.
蒙古栎次生林是冀北山地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该文以阴坡25a生的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材料,对其林分乔、灌树种和草本植物组成及林木胸径结构进行了分析;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了生物量模型,参照现有森林经营抚育技术规程开展了抚育试验,对产材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低质低效次生林高效培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湖北省崇阳县建立 10公顷的高效培育示范林 ,实施高效培育技术的具体试验 ,提出含有特殊用途树种的低质低效次生林的开发利用途径和更新方法 ,确定低质低效次生林高效培育的经营目的和经营方针就是全面规划 ,因地因林因目的 (培育 )树种制宜 ,以抚育改造目的树种为主 ,兼用其它营林技术 ,将现有林分改造培育成目的树种明确且具良好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林分乔、灌、草结合 ,林分结构优良、涵水固土功能强 ,经济效益好的优质林分。  相似文献   

10.
小陇山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次生林分布区.次生林是小陇山森林资源的主体,可持续经营直接关系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小陇山次生林从经营角度划分为针阔混交林和栎类阔叶混交林两大类,针阔混交林占75%、栎类阔叶混交林占25%;次生林经营需要从技术与管理层面上建立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操作系统和森林经营管理支撑系统,采用可抚育(问伐、择伐)、改造、造林、采伐、封育、封禁等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抚育经营的技术要点包括林分调查,抚育时间、方式、强度、目标树确定,以及抚育采伐技术等,最根本的技术是实现由次生林经营向次生林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1.
森林抚育旨在对符合抚育条件的林分采取科学合理的抚育措施,从而使林分内树种组成得到调整,林分密度达到合理程度,林分结构得到优化,环境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林木生长,林地生产力和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总体提升。针对曲靖市多年来森林抚育实施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展森林抚育工作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黑河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杂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抚育经营方式,研究了抚育对黑河地区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的树种组成、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经营能够提高兴安落叶松等主要树种的地位(重要值提高28.26%~120.00%),提高天然次生林经营价值;抚育经营能够显著提高大中径级林木所占比例(2.21%~22.68%),降低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2.21%~26.36%),充分发挥天然次生林的生产潜力;抚育经营能够显著提高演替层林木所占比例(2.27%~100.00%),降低主林层林木所占比例(0.00%~2.27%),加速天然次生林向地带性顶级群落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万佛山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抚育,树种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复层林增加,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因此,实施抚育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林分未来的更大生态效益,丰富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从而提高林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能力,使其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提高。通过对重点公益林中的中幼龄林进行抚育,林分质量得到提高,优良树种得到保存,功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中幼龄林抚育是改变森林林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幼龄林抚育实施5年的监测数据探讨中幼龄林抚育对林木胸径结构、林木生长量和林分树种多样性方面的关系,从而论证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对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抚育伐是森林抚育的主要方式。抚育伐的形式是定期从林分内采伐一部分不利于目的树种和干形良好树木生长的林木,以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和空间结构,提高林木质量,缩短森林培育期限,提高林分生长量以及增加对不利于林木生长和发育因素的抵抗力。在防护林和风景林中,通过抚育伐,可形成最理想的树种搭配和空间配置,增加森林的水源涵养和防护性能,或形成具有卫生保健特性和美化价值的森林。  相似文献   

16.
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在阔叶红松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技术,包括数据调查、林分状态特征分析、经营设计以及经营效果评价等,并以东北阔叶红松林经营实践为例,具体介绍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的应用。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方法分析表明,经营阔叶红松林林分为次生林状态,经营类型为抚育间伐型,经营迫切性评价等级为比较迫切,经营方向为提高林分的健康水平和顶极树种的优势程度。本次经营调整顶极树种竞争势及树种混交76株,采伐不健康林木122株。经营后效果评价表明:经营强度属于轻度干扰,顶极树种和主要伴生树种红松、杉松、黄波罗、椴树、核桃楸等的优势度较经营前明显上升,林分中健康林木比例明显上升。本次经营达到了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与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抚育间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方法,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一、抚育间伐的目的1.按经营需要调整林分组成。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发生主要树种被次要树种排挤,珍贵树种大量死亡,这对培育森林极为不利。因此,掌握间伐技术,调整林分组成,使符合经营要求的树种占据林分优势地位,可以促使目的树种的良好生长。2.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自然生长的森林,许多林木会因自然稀疏而枯死,其枯死者未必都材质低劣,而留存者未必都材质优良。因此,采用间伐的手段,实行人为和有目的地选择,以间伐代替自然稀疏,去劣留优,对于森林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8.
森林抚育是森林培育工程的重要工序,是加强森林培育、改善林分状况、促进目的树种生长的关键环节。科学抚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文章根据阿荣旗森林资源的现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抚育措施,为该区今后的森林抚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天然幼壮林的抚育间伐,是促进林木加速生长,缩短森林培育期,提高林木质量的重要的经营措施。抚育后的林分能否达到速生丰产,是衡量抚育间伐作业质量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面积锐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和防护效能明显衰减、区域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对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进行经营类型划分,划分出更新采伐型、抚育间伐型、林分改造型、高效经营型、封育型和封禁型等6种经营类型。对每种经营类型又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和指标体系,并就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资源现状及特点,提出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天然次生林的监测和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长发育规律、混交林培育理论、恢复与再建和结构调整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