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结合护理干预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失眠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耳穴贴压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阿普唑仑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亦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耳穴贴压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方法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导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 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病人进行疗效观察、将21例病人首次化疗疗程采用传统静脉注射方法预防和治疗 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第2次化疗疗程则采用耳穴压豆加穴位注射来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观 察患者在化疗期间有无恶心呕吐等主观感受、结果其穴位注射加耳穴压豆法总有效率达85.60Ic,而传统治疗法为 620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注射加耳穴压豆防治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导致呕吐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 90例失眠患者分为中药组、耳穴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中药组仅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耳穴组单用耳穴贴压治疗;联合组采用中药足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均10 d为1疗程,比较3组睡眠质量评分(SRSS)的改善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SRSS各项评分及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SR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以联合组下降最显著,其次是耳穴组,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中药浴足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方法便捷,无副反应,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50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25例,治疗组(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组)25例,针刺穴位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百会、安眠。耳穴选取神门、内分泌、心、脾,每周2次,每4周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的差异性,从而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无论是治疗组患者还是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失眠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SQI评分可以看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在改善PSQI量表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安眠药物的运用、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六个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配合耳穴贴压疗法在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日常生活状态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α-酮酸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营养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复方α-酮酸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SGA评分与主要症状积分、体格检查指标、血液检查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88.57%)。治疗前2组SGA评分与主要症状积分、体格检查指标、血液检查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实验组SGA评分、主要症状积分、TSFT、AMC、CRP低于对照组,BMI、W、Alb、Hb、pre-A、Chol、C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酸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对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耳穴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疗效的比较,同时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改善(P<0.05),与单纯针刺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TST(总睡眠时间)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联合治疗组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与单纯针刺组比较,针刺结合耳穴组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较单纯针刺组改善更明显(P<0.05),其中单因子中联合治疗组的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也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型)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前焦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耳穴贴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五音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SAS条目1(紧张)、条目2(害怕)、条目3(惊恐)、条目7(躯体疼痛)、条目10(心慌)、条目19(睡眠障碍)的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能有效缓解TKA患者术前焦虑,而且效果优于单用耳穴贴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贴敷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耳穴贴敷结合背俞穴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耳穴贴敷结合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88例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根据患者辨证分型的不同,分别施以相应的针刺方案治疗;对照组则不辨证统一采用单纯针刺方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疗效指数、SF-36评分、尼群消化不良指数(NDI)以及血浆胃动素(MT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失1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脱失2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和1月后随访时,两组相对治疗前症状指数(NDSI)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指数(NDLQ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显著增加(P<0.05);与同期比较治疗组NDSI明显低于对照组,NDLQI、SF-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FD患者进行辨证针刺和不辨证针刺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及近远期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蜻蜓展翅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资兴市中医院康复科的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蜻蜓展翅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d,30 min/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5 d、10 d、15 d后统计数据,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治愈率、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各项评分与严重程度指数(P<0.01),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程度大(P<0.05或P<0.0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效,但蜻蜓展翅针法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效,该操作更为简便安全、廉价、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疗亚健康伴失眠肝气郁结型患者临床疗 效。方法将72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口服柴胡疏肝散化裁汤 剂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谷维素,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 疗后阿森斯失眠量表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 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化裁及谷维素均能改善亚 健康失眠临床症状,而中医药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血浆Orexi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讨论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的机制.方法 50例失眠患者为针灸组,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针灸组予以壮医药线点灸足三里联合针刺百会、神门治疗,健康对照组予以指压按摩百会、神门、足三里.记录疗效,ELISA法检测血浆Orexin、CRH、ACTH的含量.结果 ①治疗前针灸组和对照组比较,针灸组Orexin(112.02±8.95) pg/ml升高(P<0.05),CRH(0.88±0.13)ng/L、ACTH(15.32±4.56)ng/L均显著升高(P<0.01).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后血浆Orexin含量(62.01±6.22) pg/ml降低(P<0.05),CRH(0.41±0.09) ng/L、ACTH (8.01±4.02) ng/L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联合针刺治疗失眠的起效环节在于抑制Orexin、CRH、ACTH合成和分泌,恢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ABCD2模型下中风先兆低危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明确针灸、艾灸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中风先兆低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每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基本疗法,对照组I采用艾灸加基本疗法,对照组Ⅱ采用基本疗法,治疗3个月,以中医症候积分为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均高于各对照组(P<0.05),对照组I疗效优于对照组Ⅱ(P<0.05)。结论针灸加上基本疗法是治疗ABCD2模型下低危中风先兆患者的最佳方法,针灸、艾灸对于中风先兆都有一定治疗作用,针灸与艾灸相比,前者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灸盒灸结合拔罐治疗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温灸盒灸结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易蒙停口服给药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起效较快。结论温灸盒灸结合拔罐治疗功能性腹泻虚证、寒证疗效确切,起效时间快于口服易蒙停组。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荐麻疹风热犯表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荐麻疹风热犯表 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组、中药组,每组20例、针药组采用针刺配合消风散(加味)内服,针刺组采用针刺治 疗,中药组采用消风散(加味)内服,10 d为1个疗程〔结果在临床总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 );在瘤 痒症候疗效方面,针药组显著优于中药组(P<0.01);在皮损症候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P<0.05);在 临床症候积分疗效方面,针药组优于针刺组(P<0.05),显著优于中药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是治疗急性荐麻疹 风热犯表证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减知柏地黄汤对合并不育症的Ⅳ型前列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合并不育症的Ⅳ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减知柏地黄汤组)及对照组(前列康片组)各100例,另选30例正常健康男性作为细胞因子基础参考值。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WBC)计数及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EPS-WBC计数及IL-1β、TNF-α、IL-8、IL-10水平均偏离正常(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降低EPS-WBC计数及IL-1β、TNF-α、IL-8水平(P<0.05),提高IL-10水平(P<0.05),且治疗组能恢复IL-1β、TNF-α至正常水平,而对照组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Ⅳ型前列腺炎发病与细胞因子失调有关,加减知柏地黄汤能有效降低EPS-WBC计数及调整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针、中药、针药结合3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血清性激素及IL-6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的方法,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两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3组E2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H、FSH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疗法均能升高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血清E2的含量,并使血清IL-6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可能与E2、IL-6相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