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有效地控制小麦叶锈病流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1975—1987年对河北省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动态进行了研究,为河北省选育和利用抗叶锈品种提出了科学依据.一、河北省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和年份变化:自1975—1987年共鉴定来自全省麦区317个品种上的693个叶锈菌标样,共鉴定出41个生理小种和一个对河北省小麦重要亲本洛夫林10号能致病的洛10小种群.常见频率在4%以上的优势小种有60(叶38)、160(叶9)、  相似文献   

2.
供试的小麦条锈菌每一个中国生理小种都可以侵染多个非小麦属植物的种和属,并表现出与在小麦上相类似的寄生专化性。同一生理小种的寄生性,因供试植物的属,种或种内材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在小麦品种水平上的寄生范围,与在非小麦属植物属种水平上的寄生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条锈病又称黄疸病,在我国的主要小麦产区均有发生,大发生的年份往往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新的生理小种处于活跃的分化期,新生理小种的产生和发展使一些麦产区现在生产上推广品种的抗性衰老,加上小麦育种周期长,抗病品种的选育速度赶不上条锈病新小种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160条随机引物,对甘肃省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8个主要流行生理小种进行了RAPD片段的筛选,最终找到了4个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号、条中33号、Hybrid46-8号、shui-4的特异性RAPD标记,分别为S301、S19、S39、S36和S2140。结果表明:通过寻找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片段,能从分子水平准确、快速检测小麦条锈菌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5.
漆文选 《科学种养》2010,(10):27-27
<正>小麦条锈病喜湿润凉爽气候,怕高温,对南北方小麦均可造成为害。该病的生理小种变化很快,目前由条中1号变为条中31、32号,使小麦品种极易丧失抗性,2~3年病害就会中度或偏重发生流行1次。常造成小麦籽粒秕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采自河北省和北京地区12个市、县的小麦近缘植物的4个属,12个种的62份材料进行接种,除8份免疫外,其余均接种成功。用其中4个属,12个的49份材料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进行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82.2%的感病小麦近缘植物其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急剧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近缘植物在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0~1993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64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标样为例,应用传统的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和根据与已知抗白粉基因的互作推测毒性基因频率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结果发现白粉病菌群体中生理小种组成及其频率有较大变化,亚号、10号、11号和15号小种的频率均呈下降趋势,而31号小种的频率呈大幅度上升,至1993年已达20.75%,跃居各小种之首;对1号、11号、15号和31号小种的毒性基因谱分析发现,不同小种群的小种间至少存在一个以上毒性基因的差异,同小种群的不同小种间则在毒性基因谱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同一小种不同菌株间的毒性基因谱仍不完全相同,说明小种致病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毒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V2、V2+6和V8等毒性基因的频率有较大变化。文中还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今后工作中如何改进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1996年对52份意大利小麦品种进行抗条锈性分小种接种鉴定和田间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成株期表现抗条锈病的有23份,对条锈菌新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0、31号表现抗病的有37份。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和田间抗条锈病、抗白粉病表现,筛选出了普通小麦Pascal等13份抗病性强、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农业科技人员近年来对不同栽培模式(净栽和混栽)下采集的113份感染小麦条锈病的新鲜叶片,从罹病叶片中直接提取罹病组织的DNA,利用我国及云南省的5个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条中29,条中31,条中23和水源类型)特异的分子标记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分子检测,以明确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我国和由美,加,日,捷,斯,阿(阿富汗)和前苏联引入了18人种的披碱草,用我国小麦白粉病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有15个接种成功,用14份发病披碱草上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回接小麦,也全部回拉成功,说明国外的披碱草和我国的一株具同源性,都属于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寄主范围,具中间寄主传播病菌的潜力,对国外披碱草在疆域接壤的邻国间传播新小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已知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回顾了抗性品种与生理小种的演变,评价了小麦抗条锈基因,并浅谈了小麦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宁强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2000年以前主要推广以繁六为抗源的绵阳系列小麦品种,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由于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的变化,绵阳系列小麦对条锈病已失去抗性,每年都给小麦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我们于2002年从甘肃省清水农校引进了青水系列小麦品种,对其抗病抗逆性及产量进行试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三锈”、白粉病的严重为害,是我州小麦高产、稳产的巨大障碍,历年造成小麦减产轻则10%~20%,重则50%以上。研究小麦“三锈”、白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消长规律,选用抗病良种用于生产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从1987年开始,我们协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有关部门,并结合黔西南州科委下达的“小麦抗病育种”项目工作,对引进的1551个国内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小黑麦、硬粒麦、山羊草等进行了抗性鉴定;同时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生理小种变化消长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材…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抗源——贵农21抗白粉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贵农21与5个抗感不同白粉菌小种的品种杂交的F1、F2和部分组合的BC1F1,群体的幼苗离体叶段,定单株编号和统计,初步鉴定出贵农21具有2对独立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1对只抗1和11号小种,与P38携带的抗1和11小种的基因相同;另1还对抗311和313号小种,与P38携带的另1对基因不同。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系YW243条锈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YW243是通过多种抗源复合杂交、花药培养选育的普通小麦新品系,经多年田间和室内条锈病生理小种接种鉴定表明,YW243在苗期和成株期均高抗国内现流行的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SU-11、条中32号等多种生理小种;与感病品种京771测交后代遗传分析证明该品系含有1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亲本的抗病性筛选和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肥水条件的改善,白粉病日趋严重;此外,因条锈病抗源单一和新的生理小种不断出现,致使品种抗条锈性也日渐有所下降。两种病害的发生、蔓延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评价、筛选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亲本,开发利用新的抗病基因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程度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抗病品种由于对抗源的长期、重复使用及白粉病菌新的生理小种的不断出现,再加上近年来肥水条件的改善,小麦群体加大,致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范围逐渐扩大,发病程度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鉴于白粉病对小麦生产的巨大威胁,我们于2008年对山东省栽培的主要小麦品种进行了白粉病的抗性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褪黑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作用,以小麦品种洛夫林10(简称L10)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注射甲基紫精(甲基紫精作为一种氧化剂诱发产生超氧阴离子,可以有效增加活性氧的含量),诱导产生活性氧,利用褪黑素清除活性氧的能力确定褪黑素最佳作用浓度;然后在小麦幼苗叶片中注射褪黑素并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260,通过DAB染色观察H2O2含量变化;通过Rohringer染色检测HR面积;通过测定小麦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探究外源注射褪黑素对小麦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以明确褪黑素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外源注射甲基紫精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其清除最适的褪黑素注射浓度为10μmol/L。对不亲和组合的DAB染色结果显示,注射10μmol/L褪黑素后,叶锈菌侵染诱发的小麦叶片H2O2积累量少于对照组,表明褪黑素参与了H2O2清除作用;Rohringer染色结果表明,经过外源性褪黑素处理后小麦HR细胞面积减小,有效...  相似文献   

19.
198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分别用中国小麦叶锈菌4个小种360、376、377和60对从美国引进的13个抗锈品种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在河北省植保所田间进行了成株期对叶、条锈的抗性测定.1982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温室分别用美国的小麦叶绣菌培养物PRTUS1、3、4、5、6、7、8、9、10、11、13和19对13个品种中的9个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苗期测定结果指出,其中3个品种Kans 63324,STW 646407和II-11996-4R-SM-1R对所测的中国小种都表现抵抗,但对美国的培养物大多数抵抗,而在所测的9个品种中没有对所有美国培养物都抵抗的.在对比两国之间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和美国小麦叶锈菌培养物的毒性时进一步指出,有些品种犹如LA1415,STW597725和STW597947对美国的少数培养物抵抗,而对所有的中国小种感染.田间试验用小麦条锈菌小种19和21接种指出品种NB61975、NB66523和STW597944对条锈是免疫的,NB61977和II-119966-4R-SM-1R是高抗的.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7-2003年从河北省10个地区采集玉米小斑病标样,对分离出的288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在鉴定的年度范围内,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C小种、S生理型与O小种的分离频率在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O小种的平均分离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小种,是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的优势小种。在年度间,C小种的分离频率也存在显著差异,T小种、S生理型、O小种的分离频率无显著差异。O小种具有不同致病力,强致病力菌株和中等致病力菌株的出现频率较弱致病力菌株高,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的东部和南部,弱致病力菌株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