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棉花不同种质材料的棉铃在不同发育时期重量和长宽比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棉铃在重量和长宽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棉铃重量第5天和第10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长宽比存在差异;两者的关系是长宽比越大,其铃重越轻;不同类型品种棉铃的长宽比是海岛棉〉圆锥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形铃陆地棉,而重量恰好相反,为圆形铃陆地棉〉卵圆形铃陆地棉〉圆锥形铃陆地棉〉海岛棉;杂交棉相对于其亲本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棉花品种类型不同,棉铃形状的差异都是影响棉铃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铃壳率与产量、早熟性及纤维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个棉花杂交组合的伏前桃、伏桃、秋桃的铃壳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间、收获时期间的铃壳质量、铃壳率、棉铃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伏桃的铃壳质量最大,秋桃次之,伏前桃最轻;秋桃的铃壳率最低,伏桃次之,伏前桃最高;秋桃的棉铃经济系数最高,伏桃次之,伏前桃最低.铃壳率降低,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铃壳率与铃重、小样衣分、单次收花量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与子指呈显著的正相关.铃壳率降低,还能够提高棉花的早熟性,铃壳率与第一次收花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率增加,有使纤维品质变优的趋势.铃壳率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铃壳质量、铃壳率与纤维比强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1994~1995年选用陆地棉新品系冀资1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开花前摘除苞叶对陆地棉不同铃位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苞叶衣分不降低或稍高,铃重、子指及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降低,且这些性状纵向或横向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不同果枝同一铃位从下到上铃重、衣分及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的纵向变化为由低→高→低的变化;子指为由高→低→高→低的变化。同一果枝不同铃位随铃位外延的横向变化为衣分增高(1~6果枝),纤维长度增长;铃重、子指、比强度和麦克隆值降低,与对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摘除苞叶单株铃数增多,吐絮期提前。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两年的温室试验以明确氮素对棉花结铃、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棉株结铃和棉铃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变幅为最低施氮处理的1%至最高施氮处理的3%。氮素胁迫降低了棉株叶面积、铃数和单铃重,且单株铃数的下降程度大于铃重。氮素对棉铃成熟期没有影响。氮素胁迫下,棉铃在主茎和果枝上所处的节位影响到单铃纤维重。但是,氮素胁迫只影响纤维品质性状中的纤维齐整度。第二果节棉铃的纤维麦克隆、长度、强度和整齐度值均低于第一果节的,但纤维伸长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ms5ms6双隐性抗虫核不育系与丰产、优质、高衣分杂交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双隐性抗虫核不育系主要经济性状F1优势表现突出,在杂种优势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2)亲本对F1的皮棉、铃数、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父本〉母本〉特殊配合力;(3)产量与品质性状逆向相关,丰产与优质矛盾,衣分与品质逆向相关、与铃重负相关、与子指显著负相关,衣分的提高会导致棉铃变小、种子变小,纤维品质下降。(4)衣分、铃数、子指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以在早代选择为宜,而铃重则受环境的影响大;纤维品质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宜在早代选择,麦克隆值的选择应注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岛棉经济性状变化的一些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岛棉不同开花日期、不同节位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7月上旬开花形成的棉铃最多,7月中下旬开花形成的棉铃单铃重较高.子指、衣指以开花中期较高,后期较低,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则以7月中下旬的为最好,但开花后期要好于前期.7月下旬以后麦克隆值随开花日期的推迟则逐渐降低.5~16节位的棉铃是海岛棉品种的主要结铃部位,铃重、子指、衣指、麦克隆值以中部棉铃的较好,中上部节位棉铃纤维长度、比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 5年 8个世代的核置换发现 ,新育成不育系 ,虽在外观和基本特性上已与保持系趋于一致 ,但某些性状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 ,表现了早熟、绒长、衣分低、不孕子多、单铃子少的基本特征。经综合分析得知 ,控制各类性状遗传的主导效应不同。衣分、衣指、子指和早熟特性的质、核效应均较突出 ;整齐度、比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胞核效应较大 ;绒长、子数、不孕子率的胞质效应较高 ;铃重和生育期的环境效应较明显。基于此项分析和某些性状两系世代差异随核置换所发生的规律性状变化 ,提出了回交转育方向和性状变化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皮棉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子棉与皮棉、铃数,皮棉与衣分、子数、地上干重、铃重,子数与地上干重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壤土结铃能力最强,其次为粘土,单株成铃最少的是沙土地。从棉花不同果枝结铃的空间分布看,中部果枝结铃数高于棉株下部和上部,其中以壤土最高。不同类型土壤的棉田应进一步提高棉铃中部果枝成铃率,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并进一步挖掘上部铃和外围铃的潜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沙土地,应充分提高棉株的上部成铃率。  相似文献   

11.
对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短季低酚棉与短季常规棉进行了比较,低酚棉品种的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衣指、子指与常规棉相当,五个产量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并且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和麦克隆值四项指标也相当。只有伸长率低于短季常规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新彩棉10号(原代号石彩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99年以抗病、早熟、丰产、优质的中棉所品系中394为母本,外引深棕絮材料黄绒棉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自治区彩棉区试。2005年进行生产示范。2006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新彩棉10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陆地棉早熟类型。植株塔形,株形较松散,Ⅰ-Ⅱ型果枝。茎秆粗壮,浅紫色。真叶为普通叶形,五裂片,裂口稍深,叶片中等大小,厚实,叶色深绿,棉铃呈卵圆形,棉铃腺体较多,铃嘴呈尖直。絮棕色。铃重4.1g,衣分34.1%,子…  相似文献   

13.
在连阴雨等气候条件下,研究棉铃成熟度对棉铃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棉铃成熟度对纤维马克隆值影响最大,正常吐絮铃的马克隆值比刚开裂铃高0.19,差异显著。棉铃成熟度分别极显著、显著地影响铃重和籽指,但对衣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高产杂交棉棉铃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生态条件下,选用不同叶形杂交棉品种,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棉铃直径、长度、体积、重量以及纤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铃龄20d之前品种间棉铃最大直径、长度、体积及棉铃干重无明显差异;铃龄20d以后,棉铃最大直径、长度、体积及干重迅速增加,品种间均表现为石杂2号新陆早43号新陆早33号。对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分析表明,新陆早43号和石杂2号单株结铃数、铃重及产量均高于新陆早33号,但棉纤维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和断裂比强度等纤维指标均低于新陆早33号。  相似文献   

15.
陕 40 8 0 :苗期较长。植株高大松散 ,叶中等大 ,叶色嫩绿 ,结铃性强 ,铃大、子大 ,不孕子少。卵圆形 ,吐絮畅、集中。总铃数较多。抗枯萎 ,感黄萎。2 0 0 1年继续区试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2 0 0 0— 2 0 0 1年全生育期平均 1 2 9天。株高91 .8cm。单株结铃 1 3. 6个 ,铃重 5 .5 g,衣分40 .3%。公顷产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分别为 32 1 9、1 2 99、 1 1 79kg。霜前皮棉分别为对照品种的1 2 3.0 %、93.6%。枯萎病指分别为 5 .46、6.1 6,黄萎病指分别为 40 .2 2、34.46。HVICC标准 :纤维长度2 9.1 mm,比强 2 7.4c N· tex-1,麦克隆值 4.7。…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澧县、大通湖、省棉科所、南县、君山、安乡7个区试点。对包括湘杂棉8号在内的共11个杂交棉品种组合进行了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来看,铃数和麦克隆值变异系数较大,衣分和整齐度变异系数较小;从不同生态条件下年际间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来看,皮棉产量与铃数、衣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铃重呈负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比强、纤维长度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麦克隆值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衣分值是产量性状中最稳定的,整齐度是纤维品质性状中最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63份品系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发现:16个表型性状中株高的遗传多样指数最高为2.069,衣分最低为1.094。10个农艺性状中,脱落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2%,衣分最小为5.1%;6个纤维品质性状中断裂伸长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4.4%,长度整齐度的最小为1.3%。不同参试品系的欧式距离变幅为1.531~45.664,平均遗传距离为5.373。参试的63个长绒棉品系可份为Ⅰ类(9份)、Ⅱ(23份)、Ⅲ类(31份)3个类群。与34份新疆长绒棉品种比较发现:参试品系铃重略高,除断裂伸长率低于审定品种外,其他主要品质性状多优于审定品种。  相似文献   

19.
氮素用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产量及单位面积铃数和铃重,都随施氮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而衣分的变化不明显。氮素用量与棉花纤维整齐度和比强度也呈抛物线关系,中氮水平时,棉花纤维发育的关键酶活性最高。棉花纤维发育的关键酶活性与氮素水平和成铃时期存在交互作用。但是氮素水平对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州芽黄与其它品种间杂交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竞争优势,优势率的大小,以产量指标最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产量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最高,铃重次之,衣分、纤维品质优势率较小。杂种的早熟性偏早,经济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