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现代农业园区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必要性。从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以临安市为例,分析了发展现代蚕业园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现代蚕桑园区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注重基地建设、规范合作社运作、标准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劳动者素质提升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规模养蚕集成技术示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蚕桑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探索以产业园区(企业)、家庭农场为主体的规模化蚕桑生产模式,围绕规模化、省力化对传统桑蚕产业进行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工厂化规模养蚕"、"人工饲料"、"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的集成应用,来提高桑蚕产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能力,旨在探索蚕桑产业应对现代化的发展策略,构建现代蚕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泽听  毛业炀  邓卫东  陈义安  伍文  崔彪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13-16
近年来南充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10+3”产业体系建设安排部署,着力在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优质蚕桑基地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部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管桑养蚕劳动力缺乏、土地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等对策,以期推动南充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十年来在桑蚕新品种引进推广、养蚕新技术模式创新利用、蚕桑资源利用及产品开发、蚕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展示,以及蚕桑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王玉芳 《中国蚕业》2008,29(4):94-95
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优化桑蚕品种、强化技术服务、推广配套技术和建立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河桥镇在浙江省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中成效显著,建成临安市首个“万亩”蚕桑乡镇;2004-2007年的蚕桑生产与“西进工程”前的2003年相比,蚕种饲养量平均增加3900张以上,产茧量平均增加180t以上,农民蚕茧收入平均增加859万元以上,户均蚕茧收入平均增加1847元,养蚕农户4年共增收7392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通过加强各级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建设、优化桑蚕品种、强化技术服务、推广配套技术和建立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河桥镇在浙江省实施的"蚕桑西进"工程中成效显著,建成临安市首个"万亩"蚕桑乡镇;2004-2007年的蚕桑生产与"西进工程"前的2003年相比,蚕种饲养量平均增加3 900张以上,产茧量平均增加180 t以上,农民蚕茧收入平均增加859万元以上,户均蚕茧收入平均增加1 847元,养蚕农户4年共增收7 392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川农函[2020]246号)文件,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南充市嘉陵区、宜宾市珙县纳入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要求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融合和种养循环发展、质量水平提升,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设施装备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至此,四川已有6个以蚕桑产业为指导产业的县区纳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名单,其中凉山州宁南县、广安市武胜县已经在2019年被评为四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南充市仪陇县被评为三星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四川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提出了在粮食安全背景下蚕桑园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山东省蚕桑产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山东省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建立新的蚕桑技术体系,改进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桑蚕品种选育,建立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做好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胡松涛  符阳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5-7
为深入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武胜县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确立了“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思路,大力发展蚕桑产业。2017年以来,创建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相似文献   

11.
《江苏蚕业》2017,(1):23-24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苏州市对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发展做了积极探索:一是出台桑园生态补偿政策和考核办法,稳定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二是扩建桑蚕优质原种繁育基地,为全省提供更优质的三级原种和更好地保护家蚕种质资源,保护了蚕桑产业重要基石;三是创建蚕桑科技产业园,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了蚕桑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拓展产业发展新模式;四是借助首批中国特色小镇的东风,着力打造"丝绸小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经营的蚕桑生产模式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劳动力、技术转化、生产经营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已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新型的适应蚕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如皋率先在全国进行了蚕业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探索,建成了集养蚕缫丝、蚕桑资源利用、医药保健、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笔者从江苏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在我国建立现代蚕桑产业园区的条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赵毅 《四川蚕业》2011,39(3):10-11,27
概述阆中市蚕桑产业发展成就和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蚕桑产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东桑西移等项目,加强产业基础投入,推进土地流转,扩大巩固桑树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健全技术服务网络,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建好科技示范园,加快蚕桑资源综合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4.
绵阳市涪城区是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川蚕丝产业确定的30个重点县及50万亩(3.33万hm^2)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工程15个开发县之一。涪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将蚕桑产业列为全区主导产业,出台了项目、资金、土地等系列扶持政策。2019年着力打造涪城区"千鹤桑田"蚕桑现代农业园区,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15.
费洪标 《中国蚕业》2005,26(2):80-81
蚕桑生产是石门镇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目前蚕桑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石门镇农业结构调查中的主导地位,效益农业的骨干项目,在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巩固和稳定蚕桑这项优势产业,我们在2002年选择了蚕桑基础较好、发展蚕桑积极性高、有增长和扩大潜力的东池村作为蚕桑专业村,以引进桑蚕新品种,建立标准化桑园园区;组建小蚕饲养专业场,培育蚕桑大户;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区域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进行专业村建设.通过3年来的项目实施,超额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稳定蚕桑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子长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进展,针对"十三五"时期子长县生态型蚕桑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帮扶、项目扶持、副产品开发和培育职业蚕农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桑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在广西的应用可行性,促进广西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以柳城县"禅韵丝缘"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为例,介绍了示范区开展桑蚕种养加工和生态旅游观光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示范区发展桑蚕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坚持桑蚕产业发展与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做好总体规划、招商引资和广告宣传,提高桑蚕旅游产品开发能力,挖掘桑蚕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示范区与凤山古镇的同步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桑蚕为主题的多种艺术方式反映蚕乡人民的劳作生活状态,作为一种产业的桑蚕业带动了蚕乡的经济,也成为劳动人民艺术生活的创作源泉,在徽州这块土地上,蚕桑文化的背后有着更深厚的内涵,桑蚕文化同样是优秀民族精神的写照。从蚕桑与微州文化、蚕桑与微商的进取精神、蚕桑与勤劳忍耐的微州女人以及蚕桑与崇文重教等方面阐述绩溪蚕桑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9.
绵阳市涪城区是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蚕桑产业规划发展的30个重点县之一,优质蚕茧和生丝在国际茧丝绸产品市场享有较高声誉。为了发挥优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项目、资金、土地等系列扶持政策,以龙头企业引领,整合蚕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涪城区“千鹤桑田”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自2019年创建以来,由于经营主体有活力,机制新、运营效率高,推动了涪城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上林县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桑蚕病虫害防治、加强小蚕共育管理、提高蚕茧质量、加大科技投入、出台扶持政策、打造蚕桑文化等对策,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确保上林县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