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商城县是豫南老稻区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呈现出农业大上快上的大好形势,全县稻麦两熟制面积十五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近百分之四十,产量已达到《纲要》指标,年亩产八百余斤。但在近几年来,稻麦两熟制的产量增长速度较慢。据大量的调查材料分析,稻麦两熟制的产量之所以不能大幅度上升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肥料不足却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江苏省粮食丰产工程"稻麦周年优质高产新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协作组的总体安排,2009-2010年丹阳市主要承担了"稻麦两熟农作制结构优化模式及其配套的精确定量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相关的定位试验和辅助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揭示了丹阳稻麦两熟农作制结构优化模式及其配套的精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发展高产高效农业耕作制———宽带种植一年三熟刘春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郑州450002)建国初期,我省广大平原地区的耕作制度主要是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复种指数和产量都很低。随着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的不断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善,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加之人增地减...  相似文献   

4.
在沿黄稻麦两熟灌区示范推广稻麦双撤套播技术,是实现两晚变两早、稻麦双高产的有效措施。该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稻麦连作机械化技术适用于春季干旱少雨 ,水源紧缺的北方稻麦两熟地区。依当地农艺、自然条件、农机化水平等情况 ,稻麦连作机械化生产模式有三种 :一年两熟的晚稻接种春小麦、晚稻接种冬小麦 ;两年三熟的早稻接种冬小麦 ,再接种晚稻。稻麦连作是一项涉及农机、农艺等学科的综合技术。在实施这些技术中主要措施是 :在稻茬接种麦中采取了湿地旋耕整地、旋耕播种技术。为解决水稻收割后 ,土壤含水率高、粘度大 ,机械无法作业的困难 ,对12马力手扶拖拉机、丰收35、铁牛55等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及江苏南通旋耕机厂生产的2BG -6A型…  相似文献   

6.
江苏常熟地区习惯以稻麦两熟为主,年产值一般在2500多元。2011年春常熟市古里镇将部分农田由小麦改种马铃薯,稻薯两熟实现产值6000多元,该种植模式不仅经济效益增加,而且改良了土壤,解决了秸秆焚烧等难题,为本地区茬口合理搭配开拓了一条新路。为促进该摸式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作者调查分析了嘉定县,六十年代稻麦两熟制、七十年代改为稻麦三熟制后、粮食增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变化。文章以六十年代稻麦两熟制与七十年代稻麦三熟制全面作对比,分析表明:两熟制改三熟制后社会效益不高:改制后,原来经济价值高、质量好的传统产品——粳稻大幅度下降、年平均总产从六十年代17,046万斤,下降为14,600万斤、减少14.34%、粳稻在稻谷中的比重、从98.2%、下降为57.5%,而质量差经济价值低的籼谷,却从六十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农业生产的增产潛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迅速改变我区农业生产面貌。我们从1972年开始,采取所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一年两茬的改革耕作制度的试验研究。现在,这项试验工作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达到了予期的目的。我们满怀信心地说:在辽北大地改一年一熟制为一年两熟制是完全可能的,实行两熟制的  相似文献   

9.
在稻麦生产中,气象因素对稻麦生长影响巨大,在实践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因种栽培措施予以解决,选择合适品种,确保稻麦足够的生育期;灾害性天气后,及时使用愈伤肥恢复肥;认真把握中后期肥水管理,要根据稻麦生长中后期气象条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本文主要对稻麦生产中,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气象的关系,在不同的农业气象环境中应如何进行运用栽培技术,确保稻麦的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0.
正汉中市属稻麦(油)两熟区,是陕西省最集中的优质水稻生产区域,也是我国优质籼稻的最佳适生区和高产区之一。为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保障农业持续发展,自2008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全市采取多种措施,将水稻施肥量控制在最佳水平。至2016年,汉中市水稻耕种面积为117.4万亩,化肥施用折纯量2.6万t,总产量62.5万t,水稻平均投入化肥折纯量22.1 kg/亩,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明显减  相似文献   

11.
联合村是稻麦两熟复种区,也是稻瘟病的重灾区,采取推广杂交水稻,合理搭配品种,处理病田草茬,种子消毒,科学栽培管理,田间病情再查预测,及时喷施三环唑,硝环唑 等药剂一系列措施,是抓好联合村稻瘟病防治,保障水稻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稻麦复种制产生于唐代长江流域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稻麦复种制是近代我国长江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直至今日,这种种植制度在长江流域各地粮食生产中,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稻麦复种制在长江流域的实行,自宋代以来,已有明确的记载,然而,这种复种制究竟产生于何时何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杨直民先生提出东汉初年的南阳一带可能已经实行稻麦复种。其主要根据是张衡《南都赋》中的“冬稌夏穱,随时代熟”两句话。但是,仅仅这两句话,还无法证明这就是稻麦复种制,何况对文中的穱字到底指何种作物,也还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就是扬直民先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本所几年来试种一季晚粳稻的结果,我们认为在湖北省稻麦两熟地区,一季晚粳稻与小麦两熟的耕作制是很有希望的。其原因首先是这种换茬制度较原有的中稻与小麦两熟的换茬制度,在稻麦生长季节上没有争地的矛盾,即在小麦收获后,可以比较从容地进行一季晚粳稻的整地和栽秧;而在生产季节上,一季晚粳稻的收获期也不大影响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东辛农场的稻麦周年生产现状,指出农场现有稻麦周年生产主要有3种生产形式,存在稻麦两熟争季严重、农机农艺难以协调配套、直播等迟播栽培方式风险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以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稻麦品种、提高整地质量、采取水稻机插、钵苗摆栽与小麦机条播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为措施的农场稻麦周年高产配套新技术,为提高稻麦周年生产力提供技术保障,对提高农场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本地区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人工移栽稻、机插稻、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组合的试验研究,初步探明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虽然“传统手栽稻+小麦机条播”的模式效益产量较好,但在目前劳动力紧张、种粮效益偏低情况下,省工省时节本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求,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16.
我镇地处沿海,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小五金行业十分发达,在全国有相当知名度。200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13613人,占85%,在家务农人数只有2401人,占15%。因而农村劳力十分贫乏。迫切需要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技术的革新,寻找农民乐于接受的种植方式,农产品适销对路,省工、节本、低耗、高效的种植结构调整之路。因此我们改用工较多的稻麦两熟为省工节本的油豆两熟制,全面推广夏大豆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田为例,阐明了大田厢沟格局的规划,稻麦双免耕栽培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灌南县农作制度以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为主,粮食生产水平较高,但都是单一作物的高产超高产,稻麦两熟周年亩产停留在1 000 kg左右。通过对灌南县稻麦周年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示范,集成适合本地生产的稻麦周年生产高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江淮南部稻麦两熟制的种植区域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掌握了良种粳稻种子生产田中自生稻发生与危害的基本规律,通过净化基础种的种源,优化良种生产田生产农艺,提高整地质量,阶段性除杂与督查等措施,实现了对自生稻杂株发生与危害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20.
稻麦秸秆还田的实践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宝贵的有机肥源.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据测定,每500kg秸秆(约1亩)含氮3.6kg、磷0.45kg、钾5kg.故搞好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站进行稻麦秸秆两熟全量还田.有关操作技术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