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掌握生产上广泛使用的12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被测试材料的植株、穗粒、产量以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植株与穗粒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粒重、百粒重等,其关联度在0.4353~0.3327。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植株与穗粒性状是出籽率、株高、穗长、轴粗、行粒数等,其关联度在0.5106~0.3929。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玉米种质材料进行遗传改良宜在保证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优先对出籽率、百粒重进行选择,还要注重对株高、穗长、轴粗、行粒数等性状的选择,进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2010-2019年黑龙江审定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2010-2019年10年间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审定玉米品种及选育优良玉米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整理玉米品种信息并分析: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容重和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千粒重、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容重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向相关关系,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向相关关系;其他两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宜机收玉米年均容重、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高于10年间的年均值。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为试材,比较研究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物质积累特点、激素含量变化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等方面的类型间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进程早于干物质的增加进程,普、糯、爆籽粒胚乳细胞数目分别在授粉后24、18和13 d达到最大值,粒重分别在授粉后45、40和30 d达最大值;在籽粒淀粉积累全程,糯玉米总淀粉含量高于同时期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尤其是在授粉后30 d内差异最明显,普通玉米与爆裂玉米间差异不大;籽粒淀粉积累速率的类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积累速率极值大小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两个方面,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分别是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的1.61倍和1.34倍,糯玉米淀粉积累速率最大值出现在授粉后10 d,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则在授粉后20 d。普通玉米的胚乳细胞数目与籽粒灌浆速率极显著正相关,糯玉米显著正相关,爆裂玉米相关不显著。在整个籽粒充实期,普通玉米籽粒的玉米素(ZR)含量都高于同时期的糯玉米和爆裂玉米,而糯玉米又高于爆裂玉米;籽粒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在3个类型间的差异规律则与ZR刚好相反。3个品质类型的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籽粒充实后期普通玉米SS活性下降最慢,而爆裂玉米下降最快;糯玉米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ADPG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明显高于普通玉米和爆裂玉米;爆裂玉米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的籽粒充实期平均活性高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农户对糯玉米种植的不同需求,探讨山西中晚熟地区播期对糯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晋糯18和晋糯20为试验材料,4月26日-7月5日,设置6个播期处理,研究其对产量、穗长、百粒重、穗粒重及籽粒蛋白质、淀粉、粗纤维素及赖氨酸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产量及品质都有显著影响。其中B3播期(5月24日)处理下2个糯玉米品种产量、穗长、百粒重及穗粒重都高于其他播期处理,说明糯玉米适宜在小满前后播种。提前播期有利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相对含量的提高,而推迟播期降低籽粒粗纤维素、赖氨酸相对含量。B1与B6播期下籽粒淀粉相对含量低于其他播期,且B4、B5播期下籽粒淀粉相对含量高于其他播期。说明适当推迟播期有利于籽粒淀粉相对含量的提高,但过早或过迟播种均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糯玉米籽粒中粗纤维素含量与品种遗传背景密切相关,且推迟播种后品种差异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积温、降水量与产量、穗粒重以及赖氨酸相对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长、百粒重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播期对产量性状及籽粒赖氨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影响。在山西中晚熟地区糯玉米在小满前后播种时产量最高,适当提前有利于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提高,适当推迟有利于籽粒粗纤维素、淀粉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近年来玉米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化及育种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18年共搜集整理了309份甘肃省审定玉米品种信息,并选取其中245份普通玉米品种综合分析了其19个相关性状的变化情况及彼此间的关联性,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品种更替对玉米品种相应性状的影响及为未来玉米育种方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随年份更替,审定品种的株高、种植密度、千粒重、产量、粗淀粉积累量呈显著升高,其年均分别升高1.7 cm、772.5株/hm^2、1.92 g、232.2 kg/hm^2、1.35 g;穗位高、粗淀粉含量、粗脂肪积累量呈缓慢升高趋势;穗行数和行粒数基本维持不变,其年均分别为16.6行和39.78粒;穗长、穗粗、出籽率、粗蛋白含量呈显著降低,其年均分别降低0.21 cm、0.02 cm、0.13%、0.11%;生育期、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粗蛋白及赖氨酸积累量呈缓慢降低趋势。(2)相关及热图聚类分析表明,玉米品种的这19个相关性状间彼此紧密关联,彼此间协同或抑制作用共同形成了品种的DUS特性。(3) PCA分析筛选出了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2.565%的6个主成分,其中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赖氨酸含量及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积累量等是造成这些品种间差异的主要因素。(4)从审定品种的亲本间筛选出了20份适用于今后进行遗传改良的优良自交系。(5)今后在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应适当降低其株高、以便进一步增加其种植密度、抗倒伏性及耐旱性;穗行数和千粒重是影响玉米高产最为重要的因素,在高产育种上应进一步改良增加其穗行数和千粒重;籽粒中粗淀粉含量和积累量较为快速的提高可能对其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等品质性状的含量和积累量造成"碳稀释效应",更好地协调玉米籽粒中各品质组分间关系是培育优质粮饲兼用或青贮玉米新品种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量对裸燕麦产量品质及叶面硒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N肥对于裸燕麦产量和品质及硒吸收的影响,从而为冀北坝上裸燕麦高产优质富硒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裸燕麦品种‘坝莜1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在三叶期和拔节期施6个不同量的尿素,并且所有处理在三叶期和拔节期2 个时期、抽穗期和成熟前10 天2 个时期分别喷施相同量的2个型号硒肥。成熟期田间取样,室内测定裸燕麦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子实产量和生物产量。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粗蛋白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籽粒粗脂肪含量;利用酸水解法测定籽粒粗淀粉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籽粒硒含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裸燕麦的生育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裸燕麦的小穗数、穗粒重、穗数、穗粒数、籽实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籽实粗蛋白含量都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N肥增加了裸燕麦对硒肥的吸收,两年均是在三叶期施尿素210 kg/hm2拔节期施尿素240 kg/hm2时籽粒硒含量最高;N肥对于裸燕麦的穗长、粗淀粉、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两年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同,2013 年不同处理对于裸燕麦的株高和千粒重影响都不显著,而2014年有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不同品种灌浆特性及养分含量动态变化,比较了先玉335、郑单958和沈玉26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籽粒灌浆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百粒重、灌浆速率、出籽率、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粗淀粉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授粉后天数的延长,百粒重表现为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相对较慢;灌浆速率在不同时期有起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灌浆速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个品种均有两个灌浆速率高峰期,第1个灌浆速率高峰要高于第2个,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是影响灌浆速率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灌浆速率越快;出籽率先快速增长,然后增长变缓,38d左右,基本趋于一致;粗蛋白含量初期最高,然后快速下降期,在授粉后26d左右逐渐趋于稳定;粗淀粉含量的变化可分为快速增长、快速降低和相对稳定阶段三个阶段;粗脂肪含量一开始快速下降,授粉后22d左右,逐渐趋于稳定。在灌浆过程中,百粒重与出籽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出籽率与粗蛋白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粗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相关,而与粗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粗淀粉与粗脂肪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3个玉米杂交新组合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秃尖>生育期>穗长,在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同时结合其余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育种,将对产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株高270cm,穗位高100cm,果穗圆柱形,穗轴白色,成株可见20片叶,穗长22cm,穗粗4.6~4.9cm,粒行数14~16行,籽粒中齿型、黄色,百粒重37.6g,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44~753g/L,粗淀粉含量为74.61%~74.89%、粗蛋白含量为8.91%~9.09%、粗脂肪含量为  相似文献   

10.
利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与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近交系(RILs) 群体为材料,对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4个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RILs群体各时期4个品质性状均存在明显的超亲分离;亲本、F1及RILs群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含量从10 DAP至30 DAP持续下降,至灌浆后期又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而粗淀粉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持续增加。除粗蛋白的10 DAP与40 DAP间、粗脂肪的10 DAP与30 DAP间不相关外,其余各性状在不同发育时期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粗淀粉与粗蛋白、粗脂肪及赖氨酸在4个时期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建奇 《种子》2006,25(12):58-60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间籽粒品质、产量差异的研究,表明品种的遗传特性是造成不同类型玉米品种间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赖氨酸含量、籽粒容重及其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目前陇东旱塬区应以推广种植普通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12.
彭义刚 《种子科技》2001,19(5):297-298
1 糯质玉米是“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农作物糯玉米营养价值高 ,支链淀粉含量 10 0 % ,粗蛋白、粗脂肪、油酸、棕榈酸、赖氨酸含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糯玉米的消化率高达 85 % ,而普通玉米仅为 69%。因此 ,从营养角度讲 ,糯玉米的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玉米。糯玉米鲜食的独特风味特别适合人们的口味。食之微甜 ,黏性强 ,皮薄 ,质嫩 ,味鲜 ,口感好 ,可蒸煮或烧烤后食用 ,或蒸烤后采用冰冻、冷库贮藏 5~ 6个月风味不变 ,常年供应市场。在食品加工方面 ,糯玉米可以被开发成多种食品如罐藏糯玉米 ,八宝粥以及糯玉米为主料的…  相似文献   

13.
孙世贤 《种子科技》2003,21(1):59-61
1玉米1.1濮单3号:国审玉2002001,河南省濮阳市农科所选育。幼苗芽鞘淡紫色,株形半紧凑。株高310cm,穗位高140cm,总叶片数19~21片。雄穗分枝6~8个,花药黄色,花丝淡红色,雌雄协调,花粉量大。果穗筒形,穗长20cm左右,穗粗5.5cm,穗行数16~20行,平均单穗粒重188.9g,百粒重35g,出籽率88%。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外观品质较好。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北京、哈尔滨)测定,籽粒含粗蛋白9.40%,粗脂肪4.86%~5.05%,粗淀粉70.23%~71.44%,赖氨酸0.31%~0.32%。春播生育期123d左右,比农大108早熟4d。2000年接种鉴定,高抗玉米大…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植株生长至10~12片可见叶期,用0.3%的PC复合生长调节剂喷施上部叶片1次,可显著降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通过对掖单13号、郑单13号、豫玉27号和安玉13号玉米的试验,其成熟期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4.2~50.2cm;穗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4.8cm~27.3cm。但株高和穗位的降低对供试玉米的百粒重和穗粒重等某些主要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的分析结果表明,PC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可明显引起供试玉米体内生理生化水平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玉米单株农艺性状与粒重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别来自贵州本省及中国北方且粒型、株型不同的6个杂交玉米品种及2个玉米群体为研究材料,在乳熟期基于单株对株高、穗位高、茎粗及穗位叶面积进行调查,成熟后再对其单株粒重进行调查,并分析各农艺性状对粒重的相关性及贡献大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玉米材料的株高、穗位高与单株粒重的相关性在不同材料间有差异,而单株茎粗及穗位叶面积与粒重间的相关性全部达到了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单株粒重的直接作用中,以茎粗最大且在不同品种间表现稳定;其次为株高与叶面积,穗位高的直接作用依品种不同而差异很大;穗位叶面积在茎粗对粒重的间接影响中贡献最大,而茎粗在穗位叶面积、株高及穗位高对粒重的间接作用中均发挥着最大或较大的正向作用;穗位叶面积与穗位高对粒重的间接贡献都大于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6.
《种子》2019,(3)
为筛选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本试验测定了5份玉米自交系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Pase)活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磷胁迫下,自交系双M 9和苏11 APase活性分别较全磷处理高40.7%(p0.01)和31.86%(p0.01);双M 9株高、茎粗、穗位高、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全磷处理,苏11茎粗、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全磷处理;双M 9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重、穗轴重和百粒重显著高于全磷处理,苏11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穗重和穗长显著高于全磷处理;APase活性与株高、雄穗分枝数、穗位高和百粒重中度正相关。研究初步筛选出双M 9和苏11两个耐低磷自交系,可作为玉米磷高效育种的种质资源,但其耐低磷能力的高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付俊 《种子世界》2014,(7):30-32
<正>1材料与方法以2001~2012年辽宁省审定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数据为分析材料,数据来源于2001~2012年辽宁省玉米品种审定公告及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汇总,品质性状主要为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淀粉含量、赖氨酸含量、容重。按生育期不同将品种划分为中熟组、中晚熟组、晚熟组。品质性状测定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赖氨酸、容重项目分别依据NY/T 3-1982、NY/T 4-1982、NY/T  相似文献   

18.
以正在参加黄淮海国家糯玉米区域试验的19个新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收获期﹥行粒数﹥轴粗﹥穗位高﹥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穗长、株高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鲜穗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度对产量影响则较小。但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产量水平品种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爆裂玉米产量及膨爆特性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杂交F1为材料,采用三倍体胚乳模型对子粒膨爆特性及穗粒重、百粒重的3类遗传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项膨爆特性指标同时受到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2种遗传体系所控制,百粒重和穗粒重由3套遗传体系所决定。穗粒重、百粒重、爆花率和膨化体积以普通直接遗传率为最主要分量,膨化倍数的普通母体遗传率最高。各自交系的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加性效应的显著性不同,要注意不同自交系的恰当组配。  相似文献   

20.
异地种植对微胚乳玉米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南宁、山西平遥两个地点分别种植1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观测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同时估算了这些重要性状的广义遗传率。结果如下:(1)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株高和穗位高5个性状,在山西平遥所有组合的值都高于广西南宁;穗长、穗粒重和百粒重3个性状则是山西平遥所有组合的值都低于广西南宁;穗粗则随组合而异。(2)两地各性状的广义遗传率相差较大的有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穗长和百粒重。一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广义遗传率比单一地点分析都高的有株高、穗粗、穗粒重和百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