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杂交稻种子萌发中淀粉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岗46A三系及其F1种子发芽中淀粉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萌动前期β-淀粉酶的增长速度快于α-淀粉酶。抑制穗发芽,应首选抑制β-淀粉酶的抑制剂,从而抑制种子萌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测定柱花草4个品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参与糖代谢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得出α-淀粉酶活性在种子萌发和幼芽生长初期活性增加,在萌发中期和幼芽生长中后期酶活性降低,其中马弓形柱花草变化幅度最大。β-淀粉酶活性在萌发期呈上升趋势,到种子开始露白即胚根突破种皮时达到最大值,到幼芽生长期β-淀粉酶活性降低。其中维诺拉有钩柱花草在不同时期的β-淀粉酶活性最低。以热研2号柱花草参与糖代谢的淀粉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之间的相关性比β-淀粉酶的显著,所以α-淀粉酶活性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总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可为研究柱花草种子萌发中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山农17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以不同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在露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β-淀粉酶呈现双峰变化趋势,且一直保持较高活性;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温度能强烈影响萌发过程中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种子置床初期即可被检测到活性,且受其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糖法测定不同萌发时间的宜香A、涪恢9303、宜香9303、中九A、涪恢9801、中优9801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供试杂交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不同,且种子萌发到萌发终止期间,萌发率与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不同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种子活力及其萌发早期胚乳淀粉粒类型、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高湿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结果】人工老化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和种胚活力均逐渐降低。萌发72 h的种子胚乳中小淀粉粒数目增加,大淀粉粒数目减少,淀粉质量分数增加。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老化15 d的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萌发24 h,GA_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萌发48~72 h,GA_3含量均高于对照。ABA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均高于对照。【结论】人工老化打破了萌发过程中GA_3和ABA间的平衡,导致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分解减缓,进而使大麦种子活力降低,萌发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酶在黄瓜种子萌发中的作用,以2个黄瓜高代自交系华北型M6和华南型M87为试材,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碱式滴定法及愈创木酚法测定淀粉酶、脂肪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发芽过程中2个黄瓜品种总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萌发初期逐渐升高,末期降低,说明淀粉水解是种子萌发所需主要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萌发初期活性均较低,中期显著上升,后期下降,催化脂肪分解成供给种子萌发的碳水化合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与种子萌发密切相关。M6和M87的种子萌发与α-淀粉酶活性相关极显著(r=0.949,r=0.989),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极显著(r=0.952,r=0.954)。脂肪酶活性与M87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关系(r=0.896),与M6种子的萌发相关性不显著,其活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化学测定和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淀粉酶酶带起动快、表达早,使萌发初3天有较明显的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胚乳预存有α#+-淀粉酶是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内在基础。这种预存酶的电泳特性与萌发期间出现的三区酶带中的A带一致,并非新带。杂交水稻种子形成期间未出现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带(A),而只测得Rf值较小的淀粉酶带。由此推测,预存的α#+-淀粉酶可能是种子成熟后经内部的生化修饰而激活的。GA#-3对不同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并非一致,C带需要GA#-3的诱导,而A带则相反。放线菌素D对萌发种子淀粉酶各带的合成无抑制效应。另外,还对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几种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沙棘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及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沙棘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活性不同。在3种沙棘中,阿尔泰新闻的酶活性最高,且一直上升,向阳的酶活性最低,优胜的酶活性随种子的萌发先增加后降低。淀粉酶的活性在pH值为6.8时最高。酶活性随着底物(1%淀粉)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值(6%)时,酶活性趋于平稳。沙棘种子萌发期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5℃,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且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对酸雨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pH2.0、2.5、3.0、3.5、4.0、5.0的模拟酸雨处理水稻种子,研究了酸雨胁迫时间和胁迫强度对种子萌发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指标对酸雨胁迫的响应随胁强增加而增加。pH2.5胁迫1d、pH3.0胁迫3d显著提高淀粉酶活性、还原糖量,结合宏观表象得,此时积累的还原糖多用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淀粉酶活性、还原糖不能恢复的最小胁时为4d。表明淀粉酶活性改变是导致萌发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研究还揭示,pH2.0胁迫3d、pH2.5胁迫6d对α-淀粉酶活性具致命性影响,β-淀粉酶对酸雨胁迫敏感性强于α-淀粉酶。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生理机制,以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为研究材料,采用电泳等生化技术分析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转入小麦后,明显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速度;(2)影响酶存在的状态(抑制态和活性态);(3)影响淀粉酶由麦胚向胚乳的转运。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