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林农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市县林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顺根 《贵州林业科技》2009,37(4):62-64,37
森林分类经营是21世纪林业改革的主题,是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笔者在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及临近地区进行调研后,就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公益林管理体制,放活商品林经营权,实现新形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疏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是解放林业生产力,增强林业活力的重要措施;是调整林业生产关系,进一步明晰林业产权,落实林业经营权,确保农民处置权的有效途径。通过改革集体林权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积极性,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甘剑伟 《广西林业》2013,(12):17-18
2011年广西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林改后,拥有林地的广大农民应该怎样发展?基层林业部门如何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本期起,本刊将在《林改风云》栏目刊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系列文章,探索林业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晋城是山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林权改革不仅加快了造林绿化速度,而且激发了农民开发荒山的积极性。介绍了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国家、集体和林农三方利益协调的过程,在改革中应用参与式发展理论能够使三方协调起来,实现“共赢”.纲纪村是福建省中部一个典型的林业山村,改革起步较早,因此以它为例来分析改革过程中如何发挥当地村民的参与性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持续经营、村集体和林农带来的益处.提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继续应用参与式理论推动和完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林业》2014,(5):47-50
为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林农持续增收,现就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200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林权信息化管理、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张日清 《经济林研究》2012,30(1):151-15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生产地区生产力大解放的需要,将会极大地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现代经济林产业化建设是我国林业生产地区发展林业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文中提出了现代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即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林产业,从而实现"国家得绿,农民得利"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破解林业发展难题,逐步走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但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以及认识创新方面的不足。通过调研,我们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与任务,针对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破解建议与对策。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我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9年9月启动试点,  相似文献   

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渴求科学技术并形成了需求的多样化,为山区经济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服务成为林业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文章在分析辽宁省林改工作和林业科技工作的基础上,对林改后林业科技如何为林农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①开展林农科技需求调研活动;②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③开展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活动;④建设实用技术示范基地;⑤对广大林农开展技术培训活动;⑥建立林业科技服务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了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的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处置权,经营自主权,产品收益权和生态效益补偿权。由于林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出现矛盾、林地收益分配机制的缺陷、森林生态效益制度设计不到位以及林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等原因的存在,部分农民存在利益受损的情况。建议构建严格的农民权益保护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含维护农民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农民行使充分处置权的法律制度,保护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劳动收益权的行政机制,完善农民权益的诉求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辽宁省11县329户林农684块林地的调研, 从经营主体、林种、林地获取途径等方面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家庭经营与联户经营的改革路径为例, 建立Heckman二阶段决策模型, 实证分析林权制度改革路径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家庭经营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家庭经营比联户经营更能提高林农林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并激励林农扩大林业投资规模。但是, 家庭经营也有受到资金、林地规模、生产技术的局限, 政府应进行林区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林地流转, 引导林农参加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权分置”改革中林农环境权益保障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地使用权流转业已出现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之相随的是,在林地流转实现过程中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在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置,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文中解读“三权分置”的逻辑构造,指出流转过程中林农环境权益保障的现存问题,对林农环境权益受损原因进行解析,探究林农环境权益保障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最大限度地实现林农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15.
提出科学认定最优林地规模的方法,准确测度各个区域的最优林地规模,将为有效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文中利用辽宁、陕西、湖南和福建4省2 00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基于家庭生产函数框架,构建农户收益最大化的最优林地规模模型,分别从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以及土地要素最优利用视角推导林地规模经济测度公式,测算出南方和北方的最优林地规模;随后,将经营主体分为规模经济和非规模经济2个组别,分析其在投入、产出和效率方面的差异,以此检验所提出的最优林地规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样本总体、北方集体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的最优林地规模分别为28.7 hm2、38.44 hm2和26.48 hm2;且现有林地规模小于劳动力要素最优时的林地规模和土地要素最优时的林地规模。结果表明,农户现有林地规模与最优林地规模存在较大差距,应当针对不同区域加大生产要素投入,实现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桂东县集体林权现状以及现代林业建设所面临的林权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从完善森林分类经营,明晰林地、林木权属,建立林农自主经营机制等方面,提出桂东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为南方集体林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铜川集体林现行产权制度存在弊端的分析研究,提出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体现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铜川集体林产权体系设想.  相似文献   

18.
As managers almost exclusive in many worldwide forestry regions,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NIPF) owners come to play a key role in balanced integrating the variety of forest uses and functions in policies for promoting and revitalising rural areas. In Galicia, a region in the Spanish Northwest, over 67.5% of forestland and 80% of woodland is managed by NIPF owners. Almost 40% of the Galician NIPF owners are agricultural or livestock farmers who manage a total of 169,755 agrarian holdings with woodlands. Although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holdings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last 60?years, farmers still constitute a representative section of the NIPF owner population in Galicia. Starting from an initial population of 31,285 active full-time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the region, and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by a personal questionnaire from a sample comprising 4,383 of these professional farmers for the period 1993?C2003, Discriminant Analysis (DA) was used to identify which socioeconomic, territorial and public-political factors were useful in distinguishing, and to what extent, that a certain population of Galician active farmers should opt to own and manage forestland areas within their agrarian holding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orestry production capacity for the area in which the agricultural holding is located, the size and the number of plots in the land base, the number of years the farmer has been the owner and the economic yield from the holding over the total family income were key factors i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farmers with forestry activity (forestland owners) and farmers with no forestry activity (farmland owners).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used as a guide for design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research and policy measures that could allow NIPF landowners with farming and livestock activity to develop sustainable forestry, as key agents in promoting r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趋势与国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林业领域的延伸。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了林地小规模经营。分析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的林农分化情况, 阐述了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趋势及当前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借鉴国外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做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路径:健全法制、依法治林、促进林业合作经营, 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组织, 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农民进行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培训, 促进跨区域、全国性合作组织的成立。  相似文献   

20.
从国外的私有林发展看我国的林权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国外尤其是法国的私有林经营状况, 指出私有林这种制度安排既有利也有弊; 认为林权改革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提高森林经营效率; 提出了为推进全国性集体林林权改革需要抓紧时间研究回答的几个问题; 最后指出, 我国的林业发展处于一个历史岔路口, 林权改革是必要的, 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保障林改正确开展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和保障条件, 而不是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