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青海地区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使畜牧业成为青海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青海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加快青海地区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是促进青海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青海地区优化畜牧业的生产结构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政策对于中国生猪生产具有直接导向作用 ,虽然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中国生猪生产量有明显下降 ,但是养猪业仍然在中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中国生猪饲养量的 2 / 3仍然由农户生产 ,畜牧业政策对于正确引导和鼓励户饲养和朝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四川和山东两省养猪农户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获得的分析 ,研究了畜牧业政策对养猪农户生产和行为的影响 ,从一个方面反应了中国畜牧业政策对农户饲养生猪的效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舒城县农业结构调整与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既是农业生产的热点,又是农民增收的亮点。1发展畜牧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种植业为基础,把种植业产品通过动物机体转化成肉蛋奶动物产品,畜牧业前推种植业,后带加工业,客观上推进农业内部结构的  相似文献   

4.
结构调整是"十五"经济发展的主线.临泽县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县,畜牧业经济一直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临泽县抢抓西部开发战略机遇,积极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饲草基地.在畜产品加工、市场开拓方面狠下功夫,使产业结构逐步科学合理,确保了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改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良种繁育是提高畜禽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的有效途径,畜禽良种是大力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基础,品种改良是提高出栏率、提高个体生产性能、提高畜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畜牧业是文山州农村支柱产业,良种畜禽繁育和品种改良体系建设.是推动畜群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河南省畜牧业大县、生猪生产大县。近年来,新野县发挥皮南牛种群优势,创新产业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成为河南省畜牧业强县和绿色肉牛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皮南牛生产核心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淮北市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推进今后淮北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制定、落实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畜牧科技入户和培训工作,积极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扶持龙头,培育市场,发展畜牧专业组织和制定绿色畜产品发展战略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畜牧业是禄丰县的主导产业,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禄丰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坚持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由生产依附型向消费导向型、由小农经济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逐步由传统粗放经营向产业化集约经营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呈现出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前淮北市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推进今后淮北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制定、落实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畜牧科技入户和培训工作,积极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生产方式转变,扶持龙头,培育市场,发展畜牧专业组织和制定绿色畜产品发展战略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业是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第二性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发展畜牧业,就是确立畜牧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畜牧业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使畜牧业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业是高寒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分析了鲁甸县茨院乡畜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云贵高原高寒地区应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畜牧业发展基础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养殖业,并全力开拓市场、促进养—加—销一体化发展。以此带动高寒地区畜牧业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对以防护林体系为主体的音河模式区林农牧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构成及循环路径和流量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为防护林体系优化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韦春波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94-2495
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大庆市主要畜牧生产结构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其马尔可夫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应用此方法预测了大庆市2011年的主要畜牧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杨剑  王俊能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95-10497,104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消费模式发了变化,在市场需求导向下,畜牧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依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约束,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是实现现代畜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建立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了山西省畜产品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并在综合考虑消费拉动和环境约束的条件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出各类养殖业(生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关联度,从而确定其发展优先次序.结果表明:考虑到资源环境禀赋的边界,当各类畜禽养殖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区域环境承载力内时,应优先大力发展奶业,稳定生猪生产,巩固肉牛生产,实行“节粮型”与“精料型”畜牧业并重的方针;当各养殖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超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时,则应优先发展肉鸡、蛋鸡,适度发展生猪、肉牛和奶牛,实行“环保型”与“生态型”畜牧业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浅析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在人们饮食和生活中起到了调整结构、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如果缺少科学引导,势必造成人畜争地、环境污染、疫病传播、效益过低等问题,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世鹏  罗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07-4908,4915
实证分析了新疆农业内各部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些部门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业的增长对新疆农业总产出增长的拉动能力最大,其次是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这2大生产部门的贡献率不仅表现出高频度的波动,还表现出反向波动;种植业部门调整产生的效应正逐步依次向牧业、林业和渔业扩散,但扩散的比较缓慢。并提出在"十二五"战略下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新疆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稳步调整,解决产业趋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坚持农业产业内部调整与外部调整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陈小红  张健  赵安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65-16669
分析了1998~2006年洪雅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业总产值、畜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等的提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畜牧收入和外出务工逐渐成为退耕农户的主要增收渠道。提出了洪雅县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垦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线性函数模型,构建了1978-2008年黑龙江垦区农业结构变动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模型,实证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与农民农业收人增长的关系,以及农、林、牧、渔产值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收人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畜牧业对农民农业人均收入的贡献率比较大,增大...  相似文献   

19.
对1996年以来河北省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在农村经济结构中非农产业产值比例得到提升。二是在农林牧渔业结构中畜牧业产值比例得到提升;三是在种植业结构中瓜菜面积比例得到提升。这些变化较好地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我省农业比较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作者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比较优势理论方法,将作物单产、种植规模作为区域农作物比较优势测定指标的关键因子,分析了怒江州2000 ~2011年农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结果表明,怒江州主要农作物均不具有效率优势,只有部分农作物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畜牧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优势.据此,提出怒江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将比较优势、区域资源禀赋结合起来,在确保生态优先,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整合农、林、牧业资源,挖掘牧业、林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产值,科学合理调整农产品布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农、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综合利用、区域特色明显的农业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区域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等优势,构建怒江州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实现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