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立体种植是一种高效、节能和无污染的规范化生产模式。为有效提高草莓种植空间利用率和更好实现草莓生长环节中的光照控制,设计了一种移动式草莓人工光立体种植装置。装置总体结构由铝合金栽培架、行走底座和链轮架等组成。基于总体设计方案,对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结构设计、参数计算和校核。开展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光照设计、给排水设计均能满足草莓生长要求,设计的装置平移方式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装置运行稳定,草莓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2.
植物工厂作为目前最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多层式立体栽培种植模式最为常见,主要输送方式为人工搬运种植板输送,由于人工搬运效率低、成本高,存在高空作业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植物工厂作业效率的提高。为此,研发了一种种植板物流输送系统,以立体栽培种植模式为基础,包含地面输送系统、提升车系统及栽培架内无线引导车系统。同时,运用Flexsim软件对该种植板物流输送模式进行仿真,并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植物工厂立体栽培模式下种植板的自动化运输作业,作业效率达到500穴盘/h,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为相关植物工厂立体物流输送模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种植实现了一年三种三收,是临汾市蒲县根据当地实际自主研发的沿川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从品种选择、播期的确定、套种方式,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早熟马铃薯立体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麦盖提县是新疆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3.5万hm^2,以棉花种植为主,棉花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2.3万hm^2左右。目前全县拥有拖拉机5000台,棉花种植配套机具有大型地膜机(2膜8行)240架,小型地膜机269架,三、五铧犁605架,联合整地机170架,喷雾器170架。棉花种植过程中耕地、整地、铺膜播种、中耕施肥、化控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2005年,为提高棉花单产,要求在原来1.6m宽的地膜上由一膜4行改为一膜6行,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对篱架式经济作物进行航空喷施作业的适宜作业模式,以单臂篱架式葡萄种植园为例,通过设计平行于篱架和垂直于篱架两种作业方向,对植保无人机分别设定1.5 m、3.5 m、4.0 m三种有效喷幅,分别对比分析两种作业模式下的施药总量和农药利用率,得出以下结论:从减少施药总量、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应当优先选择飞行方向平行于作物篱架的作业模式,且对应上述三种有效喷幅下的施药总量最大可减少1/4、农药利用率最高可达100%;在飞行方向平行于作物篱架的作业模式中,兼顾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应当优先采用有效喷幅为3.5 m的作业模式,试验工况下施药总量可减少1/7、农药利用率为86%。  相似文献   

6.
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辽宁省建平县开展马铃薯一地四收立体栽培技术模式。文章从种植模式、品种选择、作物的技术要点几个方面阐述了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小麦立体种植模式经菏泽市农技站多年实验获得成功,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肯定,在菏泽已大面积推广。 立体种植模式如下: 一、小麦—菠菜(蒜苗)—棉花,一年三种三收。 每一种植带宽1.4米,种3行小麦,行距20厘米,留套种行1米。小麦于10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在套种行撒种菠菜或栽植蒜苗,来年4月上、中旬菠菜或蒜苗收获后,于4月下旬或5月初套种2行棉花,行距40~46厘米,麦棉间距27~30厘米。 二、小麦—菠菜(蒜苗)—西瓜—大白菜,一年四种四收。有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调研分析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模式与分布、耕地资源及土壤类型、手扶拖拉机拥有量、马铃薯挖掘机存在的问题和借鉴国外马铃薯挖掘机优点的基础上,农业科研单位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设计试制了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具。本文介绍了该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仿真研究,关键部件设计及样机试制。  相似文献   

9.
<正>拖拉机如何与农具结合工作,是拖拉机使用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常见的耕地机械与拖拉机连接调整的方法。一、铧式犁调整犁是一种耕地的农具,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牵引犁由拖拉机牵引,犁架的起落由起落机构控制。当降落时,犁架使工作部件入土,耕翻土壤;升起犁架时,使工作部件出土离开地面。犁架由犁轮支撑,随拖拉机进行地头转弯或运输。牵引犁工作稳定,作业质量较好。大型、多铧、宽幅的犁多属牵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设施温室内草莓栽培种植密度和棚室空间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平滑式移动栽培架。首先对总体设计要求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对该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选型、设计与分析,最后对样机开展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移动架总成能实现多组架体单元同时左右平动,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操作简单,省力轻便,能够满足草莓栽培生产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1.
正1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问题1)耕地难以适应农机作业。一是地块小、斜坡大。丘陵山区地块小,形状不规则,作业分散不够集中;不少耕地落差大,呈现梯田式耕地,目前的农机总体不适宜在丘陵山地作业,工作效果严重不佳。二是农作物种植多样化。丘陵山区人多地少,大多采取轮、间、套作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增加耕地复种指数,种植多样化导致农机研发推广难度增加。三是田土型规划滞后。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沼气联供的全天候种植温室,采用立体种植温室、温室环境控制、太阳能—沼气联供等先进技术,结合精细的农业种植与养殖技术,以生猪为对象,利用牲畜粪便所产生的沼气和太阳能为温室提供热源,沼液为生态液体肥料,实现智能一体化精细种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温室栽培输送全自动化、减少人工成本投入和提高温室内叶菜产量,研发了一种自动输送立体栽培床系统。该系统以立体栽培模式为基础,包括3种自动输送系统:补光灯高度自动调节系统、床架装运自动对接推送系统和AGV自动运输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填补了温室内自动适应补光的国内空白,实现了温室叶菜种植空间最大化利用。该套系统安全性高、实用性强,为温室立体栽培全自动化输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种植收入保险已成为中国农业保险的一种重要形式,2022年将在13个粮食主产省的所有主产县开展.本文首先回顾了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总体应用历程,其次,通过阐述现有种植收入保险的业务模式,展现了目前遥感技术在该模式下的应用场景,并对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包括耕地地块提取、作物分类提取、作物灾情...  相似文献   

15.
黄小林 《河北农机》2023,(20):136-138
随着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的相对减少,寻找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农业种植技术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就是一种旨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实践。其通过合理分配作物群以及良好的田间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产力的显著提升。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豆和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薯—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模式以及果(茶)园套种大豆高效生产模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合理的作物配置和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的提升。本文还探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技术,如适宜种植密度、地块选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发挥其对实现作物高产和高品质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悬挂犁是一种耕地工具,由犁架、犁体、悬挂架、悬挂轴和耕宽调节装置等组成。犁通过悬挂架和悬挂轴上的3个挂接点和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下拉杆末端球铰连接。其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设施大棚(温室)出现的立体种植模式,从作物种植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设施大棚土地利用率角度,从种植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多元种植原则、种植环境管理、病虫害植保、植物相生相克技术及所需配套设施等方面,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阐述了多元立体种植的土地空间利用优势、时间利用优势、产出效益优势,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多层苗床立体架属于大跨度框架结构,承受载荷后,会发生变形,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除考虑强度因素外,重点要校核结构的刚度。本文利用solidworks建立多层苗床立体架三维设计图,并直接应用solidworks软件中的solidworks/simulation插件模块对立体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研究了工作状态下多层苗床立体架的应力和变形,并通过实测试验对其刚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设施温室中的立体种植模式,从作物与设备的空间布局、多元种植选择、温室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及相关设施等角度,对该种植模式下产生的空间利用优势、作物管理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进行全方位阐述,并提出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通过立体种植实施无公害栽培,形成辣椒栽培的高效模式,以玉米间作辣椒模式为突破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糯玉米套种辣椒互为创造生存的环境,两种作物的复合群体共生时间短、竞争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