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特种茧丝代表的细纤度蚕丝及其制品的开发,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其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采用抗保幼激素类似物诱导蚕三眠化和育成细纤度蚕品种,生产单丝纤度约2.0D(2.222dtex)的细纤度蚕丝并研发出特性制品,受到市场欢迎。用"超细素"改变蚕的眠性,开发出单丝纤度约1D(1.111dtex)的超细纤度蚕丝,其制品具有光泽与风味独特、抗皱、染色优、效益高等特性,表现出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1.丝绸工业所必需的原料茧今后,丝绸的用途在拓宽。作为养蚕部门,有责任向丝绸加工部门提供能生产不同规格丝绸的原料茧。如作西装那样厚衣料外套用的,就要求茧丝纤度尽量粗些;而生产高级丝织品或妇女内衣用的衣料,则要求不同程度的细纤度茧丝。总之,原料茧的纤度范围越大,加工的衣料品种规格也就越广。现有的蚕品种中,虽然有茧丝纤度在4~4.5D(D指旦尼尔、下同)的粗纤度品种和茧丝纤度为1.2~1.5D的细纤度三眠蚕,但若要投入大规模生产,还需对这些品种的丰产性能(包括饲料效率)和茧质进行充分的研究。总而言之,从养蚕方面尽量扩大茧丝纤度的幅度,向丝绸工业提供规格众多的原料,已是目前蚕丝行业的当务之急。在这里,充分利用蚕品种特性的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市场对细纤度蚕丝的需求,以健康性较强的限性斑纹品种2033为母本,中细纤度的多丝量品种781为父本,定向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镇781;以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为供体,含多化性血缘的细纤度品种7532为受体,采用雌回交法育成红平6.两者组配成雄蚕品种镇781x红平6,其雄蚕率达98%以上,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实验室鉴定的龄期经过减少约1 d,虫蛹率(91.00%)、茧层率(25.68%)、茧丝长(1352.97 m)和干茧出丝率(43.93%)分别增加3.77百分点、4.00百分点、26.04%和6.33百分点,茧丝纤度(2.43 dtex)细16.54%,净度(95.85分)提高1.52%;农村鉴定的龄期经过缩短约0.5 d,虫蛹率94.30%、全茧量1.63 g、茧层率25.91%、茧丝长1 371.5 m、茧丝纤度2.54 dtex、净度95.3分.镇781x红平6是一对健康好养、产丝量高、茧丝纤度细和茧丝质量好的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用于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相似文献   

4.
粗纤度蚕品种的农村试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蚕品种的茧丝纤度均在3dtex左右 ,适合于生产20~22规格的生丝。茧丝纤度性状的单一 ,限制了新规格生丝及其织物的开发 ,这已经成为丝绸制品创新的瓶颈之一。粗纤度蚕品种的育成 ,突破了茧丝纤度这一原料瓶颈 ,为新型真丝面料及其丝绸产品提供了新的原料基础。浙江大学蚕蜂科学系用新的育种理念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 ,采用新育种法 ,育成粗纤度蚕品种“新苗×明日” ,其一代杂交种的实验室成绩达到了茧丝纤度5.197dtex(4.725D) ,解舒丝长870m ;生丝和织物的伸长弹性率、抗弯刚度等明显优于普…  相似文献   

5.
1.日140号、中140号及日140号×中140号系农林大臣于1976年10月根据蚕丝业法第3条及第8条规定,指定为适于春蚕的品种.此品种在幼虫4-5龄期间依斑纹可简单地鉴别雌雄:雌为形蚕、雄为姬蚕.2.日140号是自日131号(新)连续2回交杂AN56(后为日136号)育成的品种,茧层率、生丝量率、茧丝长,茧层练减率的成绩优良.3.在日140号的育成时,与日143号~(5)).同样,限性蚕品种的育成法,不是采用从来所进行的导入姬蚕雄的优良形质的方法,而是采用直接自形蚕雄导入的方法,省略另外育成优良姬蚕系统的程序.4.中140号为斑纹限性品种,育成中在ACS52交杂茧丝长长,茧丝纤度细的AC66,为其后代、育成选出的品种.是茧丝长长、茧丝纤度细的品种.5.日140号×中140号蚕儿体色为青系,斑纹雌为形、雄为姬.饲育日数与日134号×中135号大致相同.茧在白色的椭园形中混有浅束腰形,缩皱为普通.而且虫质强健,茧重、茧层重重,收茧量多,茧丝长长,生丝量率高,净度(小类)方面也良好,茧层练减率低.茧丝纤度为2.8旦尼尔.  相似文献   

6.
三眠蚕品种853白×543B的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阳春 《中国蚕业》2003,24(1):52-52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多样化、高档化.以及丝绸产品结构的调整,对茧丝绸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高品位生丝和超薄型丝织物就需要细纤度茧丝蚕品种,开发超细纤度茧丝不仅提高我国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也迎合了国内外的需求,为此需选育细纤度蚕品种。853白×543B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茧丝纤度1.87~2.10dtex,解舒丝长900~1000m,净度95~97分,综合性状达到实用水平。该品种具眠性稳定(三眠率在98%左右)、强健  相似文献   

7.
以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于70年代推广的春用蚕品种为目标.采用杂交、回交、系统选育和活蛹缫丝等育种方法,经10余年的选择培育,育成了茧丝量高、茧丝质优的中系蚕品种苏花和日系蚕品种春晖.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鉴定和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强健好养,茧形大,茧层率26%,鲜毛茧出丝率接近20%,茧丝质优良,解舒率76%,净度94分.茧丝长超过1400米,茧丝纤度2.67旦,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育成的高品质茧丝蚕品种"蜀绣×渝春"进行春季农村大面积和小区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新蚕品种发育、眠起整齐,抗病性能与对照种"871×872"相仿;茧型匀整,蛹体较小,茧层厚,50g茧鲜壳量12.13g,干毛茧出丝率43.38%,比对照种分别提高6.12%、4.56个百分点,解舒光折222.82Kg,比对照种低4.81%;茧丝长1400m以上,纤度细,茧丝纤度2.245D,比对照种细20.16%,是1对能生产优质原料茧、缫丝效益高的高品质茧丝蚕品种,适宜在茧丝绸一体化经营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9.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具有细纤度特色的二化性柞蚕基础品种"C"。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齐一,蚕期眠起、作茧整齐,龄期短;千克卵茧层量41.59g,茧层率11.48%;茧丝长807.39m,解舒丝长438.12m,解舒率54.18%,茧丝纤度4.88D。新品种具有茧丝细、丝质较优的特点,适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可为柞蚕优质原料生产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苏豪蚕种有限公司引进日本的家蚕育种素材,育成了粗纤度蚕品种206×205,本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养蚕过程中同样的蚕品种,同样的饲养数量,由于给桑量的不同,对蚕品种的经济性状的影响出现了随着给桑量的增加,龄期经过时间缩短、收茧量增加、茧丝长加长、茧丝纤度增粗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开辟蚕丝新用途,日本蚕业界非常重视选育特细纤度和特粗纤度的蚕品种,以及三眠蚕细纤度生丝和合成纤维的复合丝绸织物的利用.对三眠蚕品种的研究,早在1946年,大(氵尺)孝三和田岛弥太郎等就有三眠蚕品种研究的详细报告,文章列举出三眠蚕品种利用的优缺点,特别指出三眠蚕丝长长、丝细、经过短、用桑量少,对一定桑叶的产丝量不比四眠蚕低等.最近,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一方面研究三眠蚕的实际利用的可能性;一方面从蚕生理角度出发,采用抗保幼激素处理四眠蚕,同样可以诱导三眠蚕发生(100%).本文仅介绍抗保幼激素诱导三眠蚕与绿蚕上蔟(四眠蚕)对茧丝质影响的部分成绩,供国内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适合亚热带蚕区饲养的三眠蚕育种材料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亚热带蚕区生产高品位生丝的家蚕品种,根据家蚕眠性遗传机制,利用杂交育种及显性三眠纯合技术,将超细纤度三眠蚕品种与夏秋蚕品种杂交育成Z3等细纤度三眠蚕材料,再与多丝量春用蚕品种杂交,初步育成了Z3.C3等纤度为2.44 dtex、全龄经过短、体质强健、茧丝质优良的三眠蚕材料。采用选拔的三眠蚕材料初步组配的Z3×84Y2杂交组合的实验室饲养成绩为:全龄经过21 d,虫蛹率98.55%,全茧量1.75 g,茧层率22.47%,茧丝长1 354 m,解舒率88.15%,洁净95.3分,纤度2.6 dtex。  相似文献   

13.
<正> 新指定作为特殊用途的蚕品种日507号·日508号×中507号·中508(爱称:先锋),日本农林水产省告示第388号(平成元年3月23日)已作了正式公布使用。这个品种是作为西服面料用新素材“斯派罗绢丝”等的原料茧。以茧丝纤度4.5D为目标育成的粗纤度蚕品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杂交育种及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了具有中细纤度特色的4眠性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经江苏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实验室鉴定成绩为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02%和1.28%,茧丝品质性状也优于对照品种,其中茧丝长1525m,解舒丝长1186m,解舒率77.78%,茧丝纤度2.646dtex,洁净93.94分。新品种具有茧丝纤度细、茧丝长、茧丝纤度综合均方差小的特色,适合缫制细纤度高品位生丝。2010年4月该品种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为华东地区优质原料茧生产的实用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家蚕粗纤度实用品种新苗×明日的育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运用杂交育种和对茧丝纤度的定向选育等方法 ,育成了粗纤度蚕品种新苗×明日。其实验室成绩达到了茧丝纤度 5.2 1 7dtex,解舒丝长 870m。其生丝和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 ,适合于厚型、抗皱、挺刮的真丝面料及其服饰产品的开发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 397 m,解舒丝长1 244 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了用三服蚕×四眠蚕生产F1代杂交种培育细纤度家蚕品种是可行的。通过测配选出两对成绩较好的杂交组合,平均茧丝纤度小于2D,茧层率20-21%,茧丝长1200米左右,解舒率76.66%,与激素诱导三眠蚕相比较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省现行的实用蚕品种与从日本引进的粗纤度育种材料进行杂交充血基因重组,根据茧丝纤度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定向选择,选育出一对茧丝纤度达4.0D以上的,限性斑纹的,粗纤度家蚕品种中205*日206。  相似文献   

19.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20.
超细纤度茧丝可用于生产高档丝绸产品和特殊用途丝制品。将三眠蚕品种按常规的饲养方法饲养至2龄起蚕或3龄起蚕后添食不同浓度的抗保幼激素SM-Ⅰ,结果将三眠蚕品种的2龄起蚕或3龄起蚕全部诱导成为二眠蚕。二眠蚕的蚕茧可以缫制出平均纤度为0.7~0.9 dtex的极细蚕丝,最细纤度可达到0.4 dtex,蚕丝的横截面直径小于10μm。初步试验表明,用800 mg/L SM-Ⅰ的给药浓度连续添食2 d为最佳诱导二眠蚕的方法,其诱导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