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2.
徐州市大白菜杂交制种工作,从1978年小面积制种发展到1981年70多亩,每亩单产由50~60斤提高到155.2斤.1981年收获大白菜杂交一代种子10865斤.从1978~1981四年制种工作看出:(一)每亩结荚数是构成种子单产的重要因素.亩产50与200斤,相差3倍,每亩荚数从70~210万荚,相差两倍,两者之间的关系程度较大.而每荚平均结粒数只相差0.41~2.58粒,种子千粒重相差在0.22~0.72克之间,对产量关系较小.从山东4号这一组合的单株荚结构来看,结荚以第一、二级分枝为主,其结英数占全株87.07~90.15%,种子产量占全株的90%以上.在一般情况下,要获得1斤大白菜杂交种子,需要1.1~1.6万个种荚.  相似文献   

3.
1984~1985年参加北方春大麦区啤酒用大麦品种区域试验。在沈阳两年试验表明:澳大利亚二棱大麦选系——沈农E—1和浙江、上海的二校大麦品种于6月25~28日即成熟。黑龙江、内蒙的二棱品种和国外的两个多棱品种于7月6~9日成熟,不利于下茬复种。从产量而言,一般晚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但沈农E一1亩产447.6斤,名列第二位。从籽粒品质而言,这几个早熟二棱品种千粒重达47~49克,而蛋白质含量偏高,为12.77~13.32%;晚熟品种千粒重稍低,而蛋白质含量都在12%以下;沈农E—1的千粒重高达50克以上,蛋白质含量为11.71%,符合酿造标准。从农艺性状言,多棱大麦的缺点是单株分蘖成德率低、叶面积大、秤/谷比值大而经济系数低:而二棱大麦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4.
张庄全村500亩成鱼池,1979年起连续五年亩产超千斤.1983年成鱼产量达到78.62万斤,比1978年28.99万斤增长1.71倍,五年平均增长34%,平均单产1572.4斤.(一)改善鱼池条件 原有鱼池大小不一,池浅埂狭,一般水深只有1公尺多,亩放鱼种120多斤,单产400多斤.1973年开始整修,到1979年建成大小整齐(面积7~8亩),岸直埂宽(3公尺),池大水深(2.5米以上),连片的83只新鱼池,合计653亩.1981~1982年两个冬春,又对47.7亩水深不足2.5米的鱼池进行了第二次改造.1982年亩放鱼种269.5  相似文献   

5.
早单八是我所1978年从晚粳单八(苏粳5号×853)中系统选育,于1980年育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种。198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太湖地区较高肥力条件下种植。 (一)产量情况 1981~1982年,在苏州地区单季晚粳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亩产1082.5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苏粳2号增产7.9%,比紫金糯增产8.8%,达显著水平。 1982年省单季粳稻联合鉴定,平均亩产1005.2斤,比紫金糯增产6.4%,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后季稻产量很不稳定.七十年代平均亩产521斤,极差245斤,变异系数13.4.1979~1982年4年中,2年增产,2年减产.1980年亩产比1979年减4成左右,1982年亩产比1981年增3成左右.后季稻产  相似文献   

7.
日本札幌啤酒联合公司用本国大麦与荷兰大麦杂交,培育出一种质量好、产量高的啤酒专用大麦新品种——“新田二号”。该品种有五大特点:(1)麦芽中的提取物从78%上升到83%,(2)淀粉转化为糖的酶作甩比一般品种高50%;(3)过滤性和发酵性好;(4)生长期短,成熟期比一般品种早10—15天;(5)秆短、穗长、粒多、不易倒伏、产量高、便于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8.
明确七叶一枝花种子采收期和质量对出苗率的影响,为七叶一枝花的科学采种和种子前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以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为指标,分别比较不同采收时间、果实成熟期和种子大小对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集成熟果实,去掉种皮过筛后的大种子,出苗率最高,为(88.7±3.5)%;七叶一枝花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份果实裂开后外果皮为黄色时(果实成熟中期),种子出苗率较高,为(86.7±4.6)%;七叶一枝花大种子纵径为(4.21~5.32mm)、横径为(2.36~3.12mm)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小种子纵径为(2.58~3.96mm)、横径为(1.47~2.03mm),出苗率为(86.8±4.37)%。综合考虑,对福建省七叶一枝花种子的采收期建议为11月份时果实成熟中后期,果实开裂且果皮自然成熟呈黄色时即可采收。  相似文献   

9.
<正> 广德县卢村水库、黟县东方红水库是我省养鱼单产较高的两座中型水库.卢村水库养鱼水面2,300亩,1975年开始养鱼,鱼产量逐年迅速上升,1981年达到21.4万斤,1982年又上升达23万多斤.东方红水库养鱼水面1,600亩,1970年开始养鱼,自1972年至1982年11年共产鱼129.0万斤,年最高平均亩产93.75斤,1982~1983年鱼产量仍保持在每亩80斤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三、渔牧农复合立体农业 上海郊区河网密度大,湖荡星罗棋布,江海滩涂广阔,发展渔业的潜力很大。郊区可养殖水面约50万亩,已养水面31万亩,尚有38%的水面没有利用。即使已养殖的水面,潜力也是很大的。目前,郊区一般鱼塘亩产量仅66斤(全国平均产量为100多斤),精养鱼塘也不过300多斤;而南汇水产养鱼场利用立体复合农业,精养鱼塘1981年和1982年分别亩产鲜鱼1004.5斤和1078.7斤,比一般鱼塘增产14.2倍。1982年,全场提供商品鱼22万斤,珍珠104斤。年产鲜牛奶71万斤,净收入49.5万元。该场从1952年开始养鱼种,有鱼塘35亩。1956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把我省玉米高稳优低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使之尽快变为生产力,在1975~1980年研究基础上,于1981年在全省范围内,对玉米生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剖析了大面积中低产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982年按照不同产量水平(500斤左右,700斤左右,1000斤以上)将第一阶段的技术组装配套,按照种子  相似文献   

12.
<正> 从1980年开始,对棉花施硼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硼对增加棉花产量和提高棉花品级具有良好作用.1981年全区棉田施硼面积13,000亩,1982年为60,000亩.现将三年田间试验结果整理于后:一、棉花硼肥基本肥效试验:试验处理:(1)对照(不施硼肥);(2)硼作种肥(硼砂0.8斤/亩,施于播种沟种子一侧,不拌种,不施在种子之下);(3)硼作追肥+喷硼(硼砂0.5斤/亩,兑水  相似文献   

13.
高梁丝黑穗病是我省高梁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地块可达70~80%,给高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此,研究寻找新的高效拌种药剂仍是防治此病的一项迫切任务。一、试材与方法(一)试验药剂与处理方法1.40%拌种灵:1981年为种子量的0.5%、0.8%。2.40%拌种双:1982年为种子量的0.5%、0.3%,1983年为0.5%。3.50%禾穗胺:1981年为种子量的1.0%、1.6%,用量偏高,1982年改为0.5%、0.3%,1983年为0.5%。  相似文献   

14.
稀土对玉米肥效及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提高玉米产量,1986~1989年,进行了稀土对玉米的肥效及施用技术的研究。一、试验设计与处理1.稀土肥效与施用方法试验(1)对照(不施稀土);(2)每公斤种子拌2克稀土;(3)5/10000稀土溶液浸种12小时;(4)5/10000稀土溶液喷施茎叶。2.稀土施用数量试验(1)拌种用量:每公斤种子用稀土分别为1克、2克、3克、5克,以不拌稀土为对照。(2)浸种浓度:2/10000、5/10000、8/10000和12/10000,以消水浸种为对照,播种前1天浸种12小时。  相似文献   

15.
<正> 徐州市大白菜杂种工作,从1978年小面积制种发展到1981年70多亩,每亩单产由50-60斤提高到155.2斤.1981年收获大白菜杂交一代种子10865斤.从四年制种工作看出:(一)每亩结荚数是构成种子单产的重要因素.(二)每荚平均结籽数因品种、株系亲和指数以及花期相遇情况而异,各自交系的结荚、结实率差异很大.(三)种子千粒重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开花早晚及种子在荚时间长短.一般情况下,同一株上开花早  相似文献   

16.
赣榆县甘薯每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1978~1982年以来持续五年高产,平均亩产量871.2斤(五折一),比1973~1977年五年平均亩产量726斤增产145.2斤,增产幅度达20%.高产的主要经验是:(一)推广良种.目前主要种植徐薯18和青农2号,搭配种植宁薯2号、群力2号.1981年良种面积占97.1%.徐薯18表现高产、高抗烂根病,青农2号表现高产、抗茎线虫病,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5.9%和46.2%.宁薯2号高产高干,结薯早,群力2号耐湿高产,这两个品种分别比一窝红增产鲜薯23.4%和9.4%.  相似文献   

17.
试验方法试验设置在本所,代表苏北滨海盐土,土壤母质为黄淮冲积海相沉积物,属灰潮土亚类黄泥土种,有机质含量1.49%,全氮0.104%,速效氮78.49ppm,速效磷5~8ppm.按本区主要轮作方式“绿—稻—绿”和“麦—稻—麦”分设不同播种量6个处理:(1)苕子5斤/亩 黑麦草1斤/亩,简写苕_5黑_1;(2)大荚箭豌10斤/亩,简写大_(10);(3)大荚箭豌8斤/亩 黑麦草1斤/亩,简写大_8黑_1;(4)大麦20斤/亩(对照),简写大麦_(20);(5)大荚箭豌6斤/亩 蚕豆20斤/亩,简写大_6蚕_(20);(6)大荚箭豌6斤/亩 蚕豆20斤/亩 油菜  相似文献   

18.
20285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从复虹3号×(辛尼斯×南粳15)的配组中选育出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练湖农场1980年引进品比试种,1981年扩种繁殖.(一)产量表现1980年在本场的省区试中折合亩产1130斤,占第一位,比对照筑紫晴1020斤增产10.8%.在省组织的16个优良品系联合鉴定试点中,实收亩产1114斤,居首位.1981年在本场的省区试点中,实收亩产1071.6斤,比对照筑紫晴756.7斤增产29.4%.在本场组织的新品系产量鉴定中,实收亩产1057斤,比对照复虹糯增产18.78%,两个试验产量都名列第一,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标准.1981年我站示范繁殖21.1亩,实收亩产982斤,比筑紫晴增产20.6%.两年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高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耿玲 《农家顾问》2009,(7):11-11
由上海市农科院、浙江嘉兴农科院育成的大麦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2。 该品种属春性二棱皮大麦,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茎韧性好。抗病性好。株高83厘米左右.粒重43克左右。一般单产450~500千克.高产可达60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