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概述.野山参 ( Panax ginseng C. A. Mey)是生长在深山密林下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自从有了人工栽培的人参,人参才分为野山参(山参)和人工栽培的人参(园参)。人工栽培的人参是由野山参驯化来的。野山参分布很狭窄,在世界上只有我国、朝鲜、日本以及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才生长着野山参。我国野山参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长白山脉和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的东南部以及辽宁省的东部山区。  相似文献   

2.
在黄菠萝母树林、天然阔叶林内及林外空地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土壤条件,按等高线方向拉线进行林地区划,进行野山参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培育野山参的黄菠萝母树林的郁闭度为0.8~0.9以及林下灌木较稀疏;坡向为北坡和东北坡,坡度为10°~20°,坡位是山中下部。野山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各器官生长发育均正常,2a生根径0.31cm,根长11.4cm,根重0.91g,而且,黄菠萝母树林冠下栽培的人参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普通栽培的人参。  相似文献   

3.
移山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 .) ,别名棒槌、棒棰、野山参、野参、山参。是五加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移山参又称林下参 ,是利用野山参的小捻子或籽海在林分下培植而成的人参。移山参仅次于野山参 ,其品种在国内外是认可的 ,也是受世界各地客商欢迎的走俏品种  相似文献   

4.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珍贵中药材,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我国人参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近年来由于野山参资源濒临枯竭,园参又不能满足品质需求,所以林下参作为一种仿野生人参应运而生。林下参种植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模式,且技术要求严格。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林下参栽培技术,包括林下参种植品种的选择、林下参种植地块选择、整地、备种、播种及采收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5.
林下参是指在天然林下模拟野山参生长条件而育成的人参。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东部林区林下参的栽培技术,采用不施农药化肥的模拟天然野山参生长模式,辅以自然诱导性人工干预,以期实现林下参栽培的最合理技术,为黑龙江省东部林区林下参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根据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模拟野山参的栽培实践,把实用的人参栽培技术介绍给读者,以提高林区林下经济并丰富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柱子参源于野山参品种驯化而成,栽培历史可追溯到300余年,是国内迄今为止园参栽培唯一有石碑记载,同时,也是中国栽培人参长脖品种的生产代表区,并被中国农业博览会冠以"园参之冠,国之瑰宝"之美誉。由于历史原因柱参栽培一直沿袭毁林种参的陋习,与建设"生态中国"理念相悖,如何保护种质资源永续利用,使其向自然型、生态型方向发展,是我们生产者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山参的生长习性和品质特征,在依据多年从事林下参种植经验和充分调查基础上,总结了仿山参适宜种植环境和人参人工介导仿山参高效种植技术,采用该项技术能够培养出身形和质量与野山参相媲美人参珍品,为培育高质量的仿山参珍品提供可靠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东北的野山参也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据史书记载,我国应用人参至少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人参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其化学成分复杂,研究人员已从人参个体的根中分离出十几种人参皂甙,并测得山参的人参皂甙Rg2、Rb、Rc、Ro的含量指标,远远高出栽培家参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些成分都是解决心肌供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参开发利用已有四千年历史,人工引种栽培也有一千六百多年了。在我国人参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朝鲜、日本、苏联也相继开发利用这种植物,并在北美(加拿大、美国)还发现了西洋参。人参原产我国山西、河北、东北及亚洲东北部山区,由于历代的破坏,在山西、河北早已绝迹,现今只有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小兴安岭生存下来少量的野山参。西洋参近年已在我国引种获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hne Zusammenfassung
Dr. L. L. J. Ossowski
  相似文献   

15.
16.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