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是报道一种简易的方法诱发Gibberella zeae的子囊壳,以鉴定禾谷镰刀菌的菌株。即:在泥钵内装灭菌的砂或(石至)石,其上种植纯菌株培养的带菌麦粒,然后在钵面复盖消毒纱布,并保持砂和纱布的潮湿。在20℃和装置20瓦黑光灯为光源照射的温箱中,3~6天形成子囊壳,10~12天发育成熟的子囊孢子,提供镜检鉴定。在15~25℃的自然散射光下,供试的481个禾谷镰刀菌菌株,获同样结果。同时,选用其他四种镰刀菌(即燕麦、锐顶、串珠、雪腐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代表菌株,进行交错污染试验,在限定的观察时间内,未见有相互干扰。
禾谷镰刀菌寄主广,所致麦、玉米上的病害损失大。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解决该菌在PSA培养基上大型分生孢子不易产生或产生亦形态多变所造成鉴定上的困难,且在病害测报和防治研究上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日本蠼螋(Labidura japonica deHocan)属革翅目蠼螋科,据文献记载是棉花害虫天敌之一,但国内至今对它研究报道极少。1982年我们拟对日本蠼螋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但工作开始时感到虫源较为困难,在20瓦黑光灯下虽可见到一些,但它扑灯的时间较晚(6月后),数量不多,落入集虫盆内药液中易死亡,不能供饲养用。为了解决室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流行学方法研究了白菜黑斑病病斑的产孢量。结果显示,影响白菜黑斑病病斑产孢有许多因素:病斑日龄、保湿时间、光照、温度。病斑在6~9日龄时产孢能力较强。其中,8日龄病斑的产孢能力最强,而1~3日龄病斑产孢能力较弱;保湿时间对于产孢有较大影响。6~8 h时病斑几乎不产孢,14 h后病斑开始大量产孢;在直射光下病斑产孢最多,病斑在黑暗条件下比散射光条件下产孢能力强;白菜黑斑病菌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产孢,25℃最适合产孢,达到28℃时孢子基本不再产生。  相似文献   

4.
马仲实 《植物保护》1965,3(2):66-66
近年来,各地应用黑光灯预测害虫发生;并直接消灭了一些害虫;但是对多种天敌昆虫也有影响。为了了解黑光灯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情况,我们于1961年对几种主要天敌昆虫作了系统的观察记载。 一、观察方法 所用黑光灯为南京电子管厂制的3,650埃,40瓦的灯管,安装在邯郸本所棉田边,灯管下端距地面1.5米。自5月11日至10月15日,每日下午20:30—22:30点钟,开灯两小时。灯管上端设有直径65厘米的灯伞,下端设有直径35厘米的漏斗一个,灯  相似文献   

5.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铃虫效果好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是河南省汤阴县佳多种工贸公司的专利产品,它是利用害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将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远距离采用振荡波,近距离采用光源引诱害虫扑灯,灯外绕有频振高压电网,害虫一触网即被烧死或的伤其翅,堕入灯下的袋中。此...  相似文献   

6.
徐锡琳 《植物检疫》1993,7(4):282-282
1985、1987年,将各国刚进口的种子,分别用吸水纸法检验,在近距离紫外线灯(6V,15W+6spare 蓝色)照射和黑暗24小时交替下,直接从培养皿的种子上检验和鉴定种子内外所传带的致病真菌到“种”。有时用一般显微镜在高倍下核对。共检验8种作物,每品种200粒,合计2400粒种子,用吸水纸法立体显微镜下直接快速检出近30种致病真菌、鉴定到种,为进口种子的快速检疫提供了正确检验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们拟对日本原螋Labidura japonica de Haan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但工作开始时感到虫源较为困难,在20瓦黑光灯下虽可见到此虫,但有的年扑灯时期较晚,数量不多;同时落入集虫盆内药液中的成虫又客易死亡,故不适作饲养用虫。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在诱捕器内投放饵料诱捕日本原螋方法简便,效果较为理想,在短期内可捕获大量的活虫供饲养观察。其具体诱捕方法是: 工具用高10.4厘米,口径7厘米的玻璃罐头瓶作诱捕器。诱饵用无盐味的小干鱼、干虾等;每个诱捕器内放入15克左右。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和科研中经常需要拍摄显微镜下(包括体视显微镜、下同)观察到的图像,但专门的具有显微照相功能的显微镜价格昂贵,基层教学和科研单位只有普通生物显微镜,缺乏此类仪器设备,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用数码照相机取代摄影仪,直接拍摄显微镜下的图像,简便快捷,效果较好(图1),克服了没有专用摄影仪带来的不便,所得图像可以在计算机上用《photoshopcs》、《光影魔术手》等软件进行编辑处理后,打印出高质量的照片,用于制作幻灯片和多媒体等。  相似文献   

9.
黄思良 《植物保护》1990,16(1):20-20
真菌的产孢状,包括孢子在孢子梗上的着生及其排列,是部分属(尤其是半知菌类)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观察完整的真菌产孢状,是真菌研究和某些植物病害鉴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培养基或植物病部直接挑菌镜检,常会破坏孢子着生状态的完整性,特别是分生孢子形成后极易脱落的种类,必须采用特别的培养方式,使孢子从形成到镜检不受到大的触动,才能观察到完整的真菌产孢状。常规方法是进行真菌的玻片培养(见方中达,1977,植病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需对载玻片等进行严格消毒,还要用无菌吸水纸及无菌水等来保湿培养。为此,作者试将原玻片培养法改进成为一种更简便、实用的真菌产孢状观察法。经过对从木瓜病果分离的6个半知菌属的代表种的观察,效果甚佳。它能完整地观察到真菌的产孢状,真菌菌丝融合现象和菌核形成初期的菌丝体变化等。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许多昆虫有趋光性,因此,在生产上可用灯光进行害虫测报或防治。近几年来笔者在野外考察采集中对蝽科昆虫的趋光性略加注意,据各地所观察到的有不同程度趋光性的有19种。所用的光源有黑光灯、100瓦及普通照明电灯,按其趋光程度大致分三类: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特性以及初始质量浓度、光源、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40 mg/L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不同光源条件下,其光解速率从大到小依次是:500 W高压汞灯18 W紫外灯500 W氙灯;在pH值为5~9的缓冲溶液中,其光解半衰期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为9时的光解半衰期最短,为4.81 h;在5~65℃范围内,其光解速率随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于15℃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东莨菪内酯在水溶液中的光解与其初始质量浓度、光源、pH值和温度相关。所得结果可为其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LED风吸式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生长的影响,温室内测定不同灯高和不同灯距组合下杀虫灯诱捕的茶小绿叶蝉数量,并计算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有效控制范围、诱杀中距离、诱杀黄金距离,并通过2年田间试验比较杀虫灯有效控制范围内不同灯距处、有效控制范围外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结果显示: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若虫生长历期为18.5 d,存活率为46.85%。随着灯距和灯高的增加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量下降,灯高20~40 cm时,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平均有效控制范围、平均诱杀中距离和平均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58.17、30.41和23.86 m。茶园内灯距5 m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率先达到5个灯距中的最大值,不同灯距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出显著差异,虫口峰期时灯距25 m内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为灯距120 m处的49.5%~64.4%。表明LED风吸式杀虫灯可通过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显著抑制其诱杀黄金距离内茶小绿叶蝉的成虫数量。  相似文献   

13.
首次在南昌应用高空测报灯对蝼蛄全年田间发生种群动态进行诱集监测。通过逐日统计灯下蝼蛄诱捕成虫结果表明:南昌地区灯下诱捕到的蝼蛄100%全部为东方蝼蛄。2014年5月15日至12月1日,期间共计诱捕东方蝼蛄4967头,全年灯下未见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成虫在全年内有多个高峰时期,灯下成虫高峰时期主要分布在6月上旬、6月底至7月上旬和7月下旬,8月5日后至监测结束,成虫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4.
棉籽携带棉铃疫菌及该菌的致死温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用显微镜镜检患有疫病的棉铃种籽,能检查到棉铃疫菌的游动孢子囊或卵孢子;重病棉铃种籽所带的卵孢子比轻病棉铃种籽多。疫病占整铃面积1/4以上时,其中的种籽可分离到疫菌;疫病在铃面的面积较小时,在其种籽上未分离到疫菌。将疫病棉铃中的自然带病种籽、健铃种籽与疫菌混合,或土中接种疫菌后播种,都能在铃期表现烂铃,烂铃数比播种健铃种籽多;但8月少雨时,种籽带菌对铃期烂铃影响不明显。疫菌在55℃5分钟即死亡;  相似文献   

15.
文玲 《植物检疫》1998,12(1):58-59
介绍一种新切片技术@文玲¥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介绍一种新切片技术文玲(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210095)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物体的内部结构,通常要经过切片的方法减少它的厚度及体积,因为大部分动、植物体都是不透明的。除了徒手切片的方法用于临时镜检外,为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李、梨园不同时间段的诱虫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有李、梨等落叶果园25郾22万 hm 2,自2002年开始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果园害虫,累计用灯560盏,覆盖果园面积1300 hm 2。果农反应诱杀害虫效果很好。为了探索李、梨园主要害虫在夜晚的扑灯时段,笔者在灌阳县进行了试验观察。1试验设计试验地点设在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米珠山自然屯的科协黑李场内,为南方丘陵地形。该场总面积133郾3 hm 2,黑李、梨的面积基本上各占50%,黑李在中间,梨在四周,果园周围还有水稻、柑橘、蔬菜、西瓜等作物。场内共安装佳多牌 PS—15Ⅱ型频振式杀虫灯10盏(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下简称频振…  相似文献   

17.
谷蠹的趋光行为及部分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昆虫的趋光性和灯光诱捕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光源波长、光强、虫龄、虫口密度和饥饿处理对谷蠹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谷蠹趋光性较强的波长范围在530nm和575nm,在紫外光区,谷蠹趋光性较强的波长为365、385和395nm。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谷蠹的趋光性随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日龄的增加,趋光性先增强后逐渐减弱,10~15日龄成虫的趋光性最强。随着成虫饥饿处理时间的延长,谷蠹的趋光性先增强后减弱,饥饿处理2d的趋光性最强。随着释放虫口密度的增加,谷蠹的趋光性增强。研究结果为谷蠹灯光诱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少资料上记载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危害芦苇。同时,许多搞农业技术的同志提出:“芦苇附近的稻田,测报灯下二化螟发蛾高峰期不准,这是由于二化螟危害芦苇之故”。从事芦苇科研的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南方蛀食荻芦的主要害虫是二化螟。的确,农田的测报灯接近芦苇或芦苇田的测报灯接近于农田的话,诱蛾灯下同时出现形态上非常相近似的二化螟与为危芦苇的棘禾草螟成虫,外观上很难区分。为了澄清二化螟是否危害芦苇,在灯下与近  相似文献   

19.
苹果炭疽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我国苹果上新发现的一种病害,为了了解病原菌的产孢条件和产孢动态,为病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测试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炭疽叶枯病新形成的病叶润湿后,在15℃~30℃下保湿培养2~6 d后可产生大量橘黄色的分生孢子堆,其中30℃下产孢量最大,产孢速度最快,仅需2 d时间。炭疽叶枯病菌在新形成的病叶上于15℃~30℃下培养20~30 d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温度为25℃,子囊孢子的形成需要高湿环境或叶片润湿。炭疽叶枯病菌的单孢分离菌株于15℃~25℃下,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培养20~30 d也可形成子囊孢子,最适产孢温度25℃。紫外光、黑光和日光都能促进子囊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甜菜夜蛾1年发生5~6年,有时第六代为不完全代。第1、2代发生轻,以零星发生为主;主要为害代为第3、4、5代,其中第3、4代为害最重,最普遍,且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大葱田的主害代为3、4代和部分5代。笔者根据近3年多来的研究,并参照有关地区的资料,制定出大葱田甜菜夜蛾预测预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与验证。1预测预报1.1调查内容和方法1.1.1灯光诱集观察。光源用20W黑光灯,点灯时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一般将自控开关调至晚7:00开灯,早4:00关灯。将逐日诱测结果记入灯光诱测记载表内,并注明主要气象要素。如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