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杭州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可淋洗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章明奎  王美青 《土壤学报》2003,40(6):915-920
研究了杭州市城市土壤 8个重金属元素 (Cd、Co、Cr、Cu、Ni、Pb、Zn、Mn)的含量、形态和潜在可淋洗性。结果表明 ,该城市土壤中Cd、Cr、Cu、Ni、Pb、Zn和Mn均有明显的积累 ,其中Cd、Co、Cr和Ni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为主 ,而Cu、Pb、Zn和Mn则以可提取态为主 ,因此在强还原、强酸性或有利于有机质分解条件下Cu、Pb、Zn、Mn的释放潜力较高。用荷兰能源研究中心的淋洗方法 (pH4 0 )测试表明 ,该市城市土壤的重金属可淋洗性较低 ,在一般条件下该城市土壤重金属不会有较大的释放 ,这与该城市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比例较低并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及粘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解宪丽  孙波  郝红涛 《土壤学报》2007,44(6):982-993
发展基于反射光谱技术的快速、简便、低成本的土壤重金属信息提取方法是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所需要的。选择江西贵溪铜冶炼厂污染区,分析了9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d、Co、Ni、Fe、Mn及Cr)与土壤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的原因。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Cu(含量介于66.71~387 mg kg-1之间)和Cd(含量介于0.36~6.019 mg kg-1之间)的强烈富集。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反射光谱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污染元素Cu的最高相关系数为-0.87,Pb、Zn、Co、Ni、Fe的最高相关系数达到高度相关(|r|>0.80),Cr、Cd、Mn的最高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相关(|r|>0.70)。微分光谱适于获取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信息,利用组合波段能显著提高相关性。Cu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主要受有机质的影响;Pb、Zn、Co、Ni主要受黏土矿物和铁锰氧化物的影响;Cr与反射光谱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受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泉州市324国道泉州至塘头段路旁土壤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泉州市324国道泉州至塘头段路旁土壤中14种重金属元素Sc、V、Fe、Mn、Co、Ni、Cu、Zn、As、Cd、Sn、Sb、Pb、Bi的含量,用富集因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可能来源。结果表明,Pb、Sn、Sb、Cd、Ni、Zn、Sc、Cu和Bi的含量均超过泉州市土壤背景值,污染较严重;Ni、Sb、Sn的高富集系数说明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上述14种元素主要有3个来源:Sn、Sb、Pb、Bi、Ni、Cu、Zn、Cd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As、Sc、Fe来源于人类工业活动;而Co、Mn、V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聚类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因子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夏尔希里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夏尔希里地区为研究区,对土壤样品中Co,Cr,Cu,Mn,Ni共5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和内罗梅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土壤重金属含量为:Mn > Cr > Cu > Ni > Co,5种重金属和有机质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与Cu,Mn呈现显著相关;Cr与Cu,Ni有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Cr,Mn,Cu,Ni均呈现正相关;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异特征整体表现为绿洲区 > 荒漠区 > 山地森林区;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为:Co和Mn属于轻污染,Cr和Ni处于警戒线,属于尚清洁状态。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14,(6):1410-1415
采用ICP-MS和AAS测定了95批当归药材及其产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和7种其他无机元素含量,研究药材与产地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归药材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是Fe、Mn、Mg、As、Cr及Ni,土壤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是Zn、Mn、Pb、Cr及Ni;当归药材中,无机元素Mn与Zn、Cr、Fe、Cu,Ni与Fe、Cd、Sb、Zn,As与Sb、Pb、Cr、Mn,Cu与Mg、Pb、Zn,Cr与Fe、Pb,Mg与Sb、Zn,以及Ca与Na呈显著正相关,而K与Na、Pb、Cd呈显著负相关;当归对土壤中的Na有富集作用;无机元素Sb、Ca和Na在当归药材与土壤中呈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中药当归含有丰富的有益无机元素,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极低,符合相关标准,在国际贸易及GAP种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蔬菜和对应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测试,研究了芜湖市三山区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其经食入途径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值相比较,蔬菜中As、Zn、Cu、Pb和Cr含量均未超标。不同品种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不同,花菜和青菜中As、Zn、Pb、Cr、Fe、Ni、Co和Mn的含量相对于其他蔬菜中的同种重金属含量要高。除Cu、Cr外,其他重金属在根茎类蔬菜中的含量最低,除Pb外,其他重金属在花果类中的含量最高。各元素平均富集系数大小为:Zn〉Cu〉Mn〉Cr〉Ni〉Pb〉As〉Co〉Fe。叶菜类对As、Pb的富集系数最大,花果类对其他重金属的富集明显。三山区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总体偏低,主要是受土壤pH值偏高、周围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三山区蔬菜中重金属所致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化学致癌物Cr,而花果类蔬菜中Cr含量最高,因此该区应加强土壤Cr的防治,居民应减少花果类蔬菜的种植和摄入,保障其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宝鸡市王家崖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As,Co,Cr,Cu,Ni,Mn,Pb,V和Zn共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这几种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9种重金属的含量平均值均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是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5~1.9倍,其中Cu的累积程度最高,Zn的累积程度最低;各重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水平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水库中游,低值区位于水库上游。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重金属元素综合生态风险程度属于中度,采样点位5(中游)综合生态风险最高,采样点位8(上游)综合生态风险最低;各元素生态危害程度大小顺序为:As〉Cu〉Ni〉Co〉Pb〉V〉Mn〉Cr〉Zn,其中As具有中度生态危害,其余各元素均为轻度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在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u、Pb、Zn、Mn、Co、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41.3、102.6、704.6、14.4、37.4、83.2mg·kg-1,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尤其是Cu、Pb和Zn。土壤中Cu、Zn、Ni和Cr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Pb、Mn和Co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余态的形式存在,重金属的迁移顺序为Mn(63.91%)〉Pb(60.08%)〉Co(51.70%)〉N(i37.12%)〉Zn(32.09%)〉C(r30.58%)〉Cu(19.95%),其中,Mn、Pb和Co有50%~65%可以发生迁移,易被生物体利用,危害较大。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主要受到了Pb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技术,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土壤样品中As、Pb、Zn、Cd、Cr、Mn、Ni、Cu等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与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相关性以及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Zn、Pb、Ni、Mn和Cu的含量与种植年限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大棚菜田土壤中重金属Cd和Cr的含量与种植年限不相关。重金属元素间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Pb、Cd、Ni、Mn、Cr、Cu,Pb与Cd、Ni、Mn、Cr、Cu,Cd与Ni、Mn、Cr,Ni与Mn、Cr、Cu,Mn与Cr、Cu具有污染同源性,Cu与Cd、Cr不具有污染同源性。地积累指数法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的污染等级达到了6级,已构成了极严重污染;Zn和Cu的污染等级达到2级,已构成了中度污染;Pb、Mn的污染等级达到1级,已经构成了轻~中度污染;As、Ni、Cr均未构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
薛勇  胡雪峰  叶荣 《土壤通报》2016,(5):1245-1252
以上海宝山区为例,开展表土磁化率与其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根据研究区域土地功能特征,选取工业区表土、公路边表土、居民区表土和农田表土(0~5 cm)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0个样品,进行磁化率和重金属元素(Fe、Zn、Cr、Ni、Mn、Cu、Pb和Cd)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宝山各功能区表土多数重金属含量和磁化率,均不同程度地超出上海土壤背景值。其中,工业区表土重金属Zn、Cr、Pb元素含量以及公路边表土Zn、Pb、Cd元素含量均超出上海土壤背景值的4倍以上,且空间分异性较大。工业区和公路边表土磁性增强显著,且空间变异性大。工业区表土磁化率与Zn、Mn、Pb和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路边表土磁化率与Zn、Cr、Mn、Cu、Fe2O_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受工业和交通影响的表土,其磁化率对重金属污染有很好的指标作用。居民区和农田表土的磁化率,只与个别重金属元素呈显著相关,表明以土壤磁化率来指示重金属污染会受到土地利用方式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洛川苹果林地重金属分布特征和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取样调查和试验分析,选用As、Cr、Cu、Ni、Pb,Zn、Mn、Co.V等9种重金属元素研究了洛川苹果林地典型剖面(LC剖面)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重金属富集指数法、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洛川苹果林地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金属元素富集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s、Cr,Ni、Mn、V含量变化走势基本相同,总体上由表层向下波动递增,Cu、Pb、Zn、Co4元素含量垂向变化特征基本相似,由表层向下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多趋势;除Pb和Zn外,As、Cr、Cu、Ni、Mn,Co和V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As的生态危害指数(Eri)较高,在9种重金属元素中最大,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J)为39.9,但小于轻微生态危害的阈值150,表明该区苹果林地重金属尚未构成污染危害.  相似文献   

12.
许兴斌      焦黎    王勇辉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336-341
为了探明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相关性,沿山路蛇形布点采样,根据实地采样数据和试验数据,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分别对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重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一级土壤评价标准,Ni,Cr处于清洁状态;土壤中Pb,Zn,Co,Cu超标率分别为65%,50%,60%,85%;土壤中Hg,As超标率分别为90%,100%;8种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顺序为:Hg > As > Cu > Pb > Co > Ni > Cr > Zn;Zn与Ni、Cu与Pb、Co与Cu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Zn与Pb、Cr与Ni、Co与Pb、Co与Zn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性水平,元素有较高的同源性,重金属元素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影响较小,Hg,As元素与其他重金属元素相关性低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夏尔希里土壤环境背景值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辉  焦黎 《土壤通报》2015,(3):754-761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极少,是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良好区域。研究选择该保护区土壤为对象,对九个土壤重金属元素(Mn、Zn、Cr、Pb、Cu、As、Ni、Co、Hg)及有机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各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次为MnZnCrPbCuNiA sCoHg;环境背景值指标的空间变异性均属于中等变异;测试结果经K-S检验,双尾渐进概率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有机质与Mn元素,Ni与Co、Cr元素,Co与Cr元素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Pb与Zn元素,Co与Cr元素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Ni与As元素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As与Zn、Hg、Co、Cr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Ni、Cr元素属于清洁状态;As、Zn、Mn、Co元素属于清洁和轻度超标状态;其它元素均有中、重度超标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夏尔希里保护区在无人为扰动的条件下,保持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其它区域环境背景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白乃庙铜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位于内蒙古荒漠草原上的白乃庙铜矿采选矿区土壤和尾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Cu、Cr、Ni、Fe和Mn浓度均高于内蒙古土壤平均值。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五个调查区域土壤都受到了重金属Cu、Cr、Ni、Mn、Fe的污染,其中Cu为重污染,Cr、Ni、Mn、Fe为轻污染,Pb为安全级别,Zn和As只对某些区域有轻污染。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五个调查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均属重污染,主要贡献元素是Cu,其次是Cr、Ni、Mn、Fe,这与尾矿砂中这些重金属的浓度是相对应的。由于周边地形复杂,多为低山丘陵,所以该地区主导风向对于尾矿库区不同方向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西安市三环内采集62个表层土壤样品,涵盖了工业区、交通区、商业交通混合区、住宅区、文教区和公园。利用PW2403型X-Ray荧光光谱仪分析了土壤中As、Co、Cr、Cu、Mn、Ni、Pb和Zn的含量。采用修正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应用美国环境保护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As、Co、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15、24.96、69.74、32.52、662.59、30.67、37.11和101.73 mg kg~(-1),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别是Co、Pb、Cu和Zn。土壤中Pb、Cu、Ni、Cr、Zn和Mn的生态风险较轻,As和Co生态风险为中等水平。重金属总的生态风险属于中等水平,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有一定差异。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属的主要途径是手-口直接摄入和皮肤吸收,且儿童的暴露剂量高于成人。儿童和成人暴露土壤重金属均不会产生明显非致癌风险。人群暴露土壤中As、Cr和Ni的致癌风险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10~(-6)~10~(-4),但高于下限值10-6。不同功能区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属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城市灰尘重金属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浙江省11个地级市城市灰尘数据,分析灰尘重金属Pb,Cu,Zn,Ni,Cr,Co在省域尺度上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浙江省灰尘重金属含量整体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西南低、东北高,由内地向沿海市区升高。各地市均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变化特征和累积量,舟山市具有较强的灰尘重金属累积和较低的空间变异;杭州市灰尘重金属的累积和变异程度都较高;温州、嘉兴、宁波等沿海市区灰尘重金属富集明显,但空间变异性低;金华市灰尘重金属变异程度相当,但Pb,Zn,Cu累积明显;台州、绍兴的Ni,Cr累积量低,但变异程度高;衢州Cu,Zn的累积和Cr,Co的变异高;湖州、丽水灰尘重金属的累积和变异程度都较低。灰尘重金属在省域上累积程度是Cu>Zn>Pb>Cr>Co>Ni,变异较强的是Pb、Zn、Cu,较弱的是Co、Cr,而Ni的累积程度和空间变异都较低。研究发现人类活动是浙江省灰尘重金属输入的绝对重要影响因素,地形特征、地表径流和盛行风对城市灰尘重金属的迁移、扩散和稀释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体沉积物是重金属元素的重要载体,其含量高低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采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Cr、Ni、Fe、Mn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内湖滨带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内湖滨带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比,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是Cd、Cu、Zn超标,重金属污染强度总体上是草海>外海。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两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几种污染重金属与胶体矿物元素Fe、Mn间的相关性不大,说明在所调查沉积物中,Fe/Mn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共沉淀或吸附Pb、Cd、Cu、Zn、Cr、Ni元素量较少。由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可知,滇池内湖滨带表层沉积物已具极强生态危害,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u〉Pb〉Ni〉Zn≈Cr。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顺德典型肝癌发病区的29个表层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并用平均富集因子(AEFs)分析了研究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按富集程度可分为3类,严重富集(AEFs>5),主要有Cd、Hg;中度富集(AEFs=2~5),包括Zn、Cu、Ni、As、Co、Mn;轻微富集(AEFs<2),包括Fe、Cr、Pb、Se;Mo的富集程度最低,29个样点的EF值均小于0.2。进一步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类别和来源,发现表层土壤中的17种重金属主要有5种不同组合,反映了5种不同的来源或迁移特性:因子1包括Ni、Li、V、Co、Cr、Fe和Al,因子2包括OM、Se和Ce,因子3主要包括Pb和Zn,因子4包括Cd、As和Mn,因子5由pH、Mo和Hg组成,其中因子1、2、4代表3种不同特性的自然源因子,因子3为交通及工业污染源因子,因子5为燃煤污染源因子。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参比标准进行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高,总体以强度为主(RI>300),其中单项生态危害系数较高的是Hg和Cd,其余6种金属元素Pb、Cu、Ni、As、Cr属于轻微生态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Pb、Zn、Cu、Ni、Mn、Cr、As、Hg、Cd含量均值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但其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b、Zn、Cu、Ni、Mn、Cr、As、Cd之间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这8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Hg是本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依次为Hg〉Cd〉Pb〉As〉Cu〉Zn〉Cr〉Mn〉Ni。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值均大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2.81,总体上,污染水平为中度及其以上。各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指数在研究区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分布趋势为东南部小店地区和中南部晋源区相对较高,南部清徐县相对较小;通过因子分析并结合污灌区污染源调查,表明Hg除受污水灌溉的影响外,燃煤释放的Hg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Cd、Zn、Pb和Cu可能来自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以污水灌溉的贡献为主,Ni、Mn、As、Cr来自污水灌溉。Hg、Cd是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沂源县土壤重金属来源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及保证食品安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精确评估极为关键。选取山东省山地丘陵区典型区域—沂源县为研究区,系统采集427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了As、Cd、Co、Cr、Cu、Mn、Ni、Pb、Hg和Zn共10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得出研究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以及与成土母质、工业排放和农业生产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沂源县表层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但未超过国家二级土壤元素限定值,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富集。2)经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将研究区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分为3类:As、Co、Cu和M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属自然源因子;Hg、Cd、Zn和Pb受到母质和工农业污染双重控制,属于混合来源;Cr和Ni主要是成土母质影响下的自然来源。3)自然来源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主要与石灰岩成土母质类型分布相一致,Hg、Cd、Zn和Pb元素含量的高值区与工业区分布基本一致。4)通过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沂源县表层土壤目前处于中度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其中Hg和Cd潜在生态风险最强,达到中度生态危害,其他元素具有轻微的潜在生态危害。研究中通过多元统计-地统计模拟分析法有效的揭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汇特征,可作为评估该区土壤污染现状和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