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肃省中部高寒阴湿的岷县、漳县、渭源、宕昌等地区,具有适宜当归生长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所产的当归个大质优,其栽培面积占全国当归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90%以上。甘肃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精量直播一年生当归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当归种子精量直播技术及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当归是岷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种植面积0.67万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从播前准备、起垄覆膜、科学栽植、田间管理、收获五个方面介绍了岷县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耀 《甘肃农业》2008,(2):70-70
当归原产于甘肃岷县,天祝县2006年引进在大通河沿岸种植,该区海拔2200m左右,年平均气温为3.6℃,无霜期135d,年降雨量600mm。在当归引进后栽培实践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种苗精选、施肥、移栽、管理、采收等方面严格把关,而获得16500kg/hm^2的高产。现根据生产实践,将天祝高寒二阴地区当归地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当归绿色标准化栽培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该项栽培技术主要是良种繁育、育苗、栽培、产地初加工4部分内容,特别是通过采用黑色地膜覆盖,在不同气候区域采用不同垄幅、不同垄面高度开展当归标准化栽培,其增温、保墒、排水作用改善了岷县高寒阴湿热量不足、降水不足或者降水过多等问题,同时黑色地膜抑制了杂草生长。尤其是高寒阴湿区移栽前起高垄相当于加深了耕作层,对收获目标为根系的当归丰产十分有利,且有利于田间排水,减轻当归水烂病的发生;前期采用生物农药进行土壤处理、浸苗预防病虫害,后期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使当归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乡镇农业的不断转变,市场快速发展中对经济作物尤为突出。当地根据气候、土质等优势扩大适合当地种植作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甘肃省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岷县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称,是中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238种,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岷县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的接壤区,是天然药材宝库,是当归药材的道地主产区。岷县当归的人工栽培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至今当归药材畅销国内外。岷县非常重视当归药材的人工生产工作,在当归的人工栽培技术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使岷县成为国际和国内当归药材的主产区和供应区。但随着当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当归病虫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当归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开展试验研究的同时,总结群众经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岷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该文在分析了岷县当归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归产业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主要包括: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力增加科研投入,对当归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突破;加快新产品开发,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刺激需求的转变;培植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提高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当归文化,以文化引领当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归,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岷县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和"中国当归之乡"之美誉。岷县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区域优势,加之土壤肥沃,高寒阴湿气候明显,是当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所产当归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广大客商青睐。当归是岷县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是当地药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1万h㎡,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研究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对实现当归的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环  相似文献   

9.
高寒阴湿区当归施用钾肥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5年在甘肃省岷县西寨镇东沟村进行了氯化钾在当归上的施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归上施用钾肥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6.7%,干鲜比提高6.5%,增收率提高13.6%.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岷县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当归的主产地,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当归的栽培和应用具有1700多年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岷县当归产业发展迅速,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然而,当归文化的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没有重视当归文化作为当归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在产业品牌提升、价值重塑、促进当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在分析当归文化的开发建设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基础上,提出了当归文化建设建议。主要有:加强当归文化的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举办当归文化节;举办当归美食大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