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思军  兰万江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44-46
结合南充蚕种场多年的生产实践,介绍了种场原蚕区实行小蚕共育的优势及小蚕共育的配套技术要点,对提高种茧质量,保障蚕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17,(3):33-35
本文结合种茧育小蚕共育实际,就加强共育前蚕室蚕具消毒、小蚕饲养各个环节技术要点、提高种茧育共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科学有效地饲育种茧育小蚕,提高蚕种繁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陶积阳 《广西蚕业》2003,40(3):35-37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俗语言简意赅说明了养好小蚕在养蚕生产中的重要性。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但这项措施在一些原蚕基地或老蚕区却未能推广,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而且已经习惯了各家各户独自饲养小蚕的模式。2002年上半年,我总站在武鸣、郊区两个原蚕点各进行了两批小蚕共育,共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张种产茧量、种茧质量、公斤茧制种量都有很大提高。实践证明,原蚕点只要全面推广实施小蚕共育,原蚕点的种茧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1原蚕点实施小蚕共育的必要性1.1原蚕点原蚕由各家各户饲养,由于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结果造成种茧质…  相似文献   

4.
《四川蚕业》2015,(3):49-51
本文通过对原蚕小蚕共育过程中发生弱小蚕和钻沙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发生小蚕及钻沙蚕的原因,从另外一种视野说明了如何搞好原蚕小蚕共育,以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广西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水平,通过调查、研究、集成总结出一套适合广西养蚕及气候特点的桑蚕小蚕共育集成创新技术,包括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小蚕共育高效省力化技术、控制日眠和强健体质、专用设备创新、专用蚕种自动催青等5项创新技术,通过扶持建设我区50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室、举办小蚕共育现场会和技术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广西小蚕共育率、单张蚕种产茧量增加,全面提高广西蚕茧产量和质量,实现广西桑蚕生产的高产、高效、优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在省农技推广中心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德清县莫干天竺蚕种有限公司在2个原蚕点分别进行了以"两头在场、中间到户"(公司集中共育小蚕、收种茧集中保护制种,大蚕由原蚕户饲养)为中心的制种方式创新,以"多节次、高效益、专业化"为中心的布局模式创新试点,经过春蚕、秋蚕的生产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创新探索初步情况总结如下。1创新原蚕生产方式的必要性从2014年春期开始,莫干天竺蚕种公司的蚕种  相似文献   

7.
罗尤海 《蚕学通讯》2000,20(2):63-64
蚕种的集体催青和小蚕共育,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实行小蚕共育不仅能节省蚕室、蚕具及升温等设备,减少蚕用物资消耗,解决蚕农养小蚕难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培养技术力量,有利于统一技术要求,加强技术处理,贯彻科学养蚕技术措施,使蚕儿体质强健,为养好大蚕打下良好基础。小蚕共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和质量,关系到蚕农养蚕收入的提高,关系到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搞好小蚕共育应抓好有关技术环节。l 狠抓蚕前消毒,确保蚕作安全 共育室及蚕具应在充分打扫、清洗、暴晒的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消毒。第一…  相似文献   

8.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我省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基本采用原蚕区收茧制种方式,其特点是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加强原蚕区管理,控制桑园病虫害,降低虫口叶密度,规范桑叶消毒,搞好小蚕共育,强化常规消毒,才能提高蚕种质量,生产出优质高产的合格蚕种。现将多年从事原蚕区收茧制种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稳定原蚕基地原蚕区、原蚕户和蚕种场之间自古以来都是"鱼和水"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把  相似文献   

10.
李国和 《广东蚕业》2003,37(2):11-12
湖光蚕业有限公司位于湛江市麻章区国营湖光农场,2001年开始种桑养蚕,到2002年现有桑田面积170hm~2,收获面积120hm~2,全年发蚕种4100张,产茧136.5t,平均单张产茧33.3kg,本公司收购132.5t,全场有小蚕共育室5座,年可育小蚕7000~8000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