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行业也由于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广东省广州市园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关乎与整个广州市园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近些年,虽然广州市园林旅游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国内其他的先进性园林旅游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从大的环境来看,这不仅仅关乎于广州市作为国际性花园城市的头衔,更对广州市旅游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此,主要针对广州市园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以实现广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风昌盛。其书院园林自北宋始建,注重建筑与山水的关系、园林与文化的结合,继承了浙江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基于温州书院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书院园林的巧借自然、高雅脱俗,布局灵活、礼乐相成,人文构景、意境深邃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书院园林是清闲旷远造园的典范,加强温州书院园林的保护,对丰富温州园林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正规教学提供物质环境,还应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的特征等,力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典范.园林与大学校园的结合,可以促进大学园林的发展,而岭南地域文化反映在大学园林中,营造出的校园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是文化这个大类中的一个分支。旅游的文化属性,最有力的证据是旅游史。旅游文化包括旅游文化设施、旅游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文化度、旅游设施的文化度、旅游服务的文化素养、旅游文化服务等等。城市旅游是目前旅游业和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因为城市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最重要的空间场所,也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我国许多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而言,能够综合体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景点无疑是旅游者的首选地,也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点,所以具有浓郁传统地方特色的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了城市旅游景观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艺术,它既是一种文化,又是容纳其他文化的场所,其艺术性、思想性、文学性都具有典型性与独特性。在现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文化生活要求愈来愈广泛,并迅速提高,促进旅游普及,并使旅游成“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园林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园林面积大、分布面广、内含丰富、生态特征特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我国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新疆的园林类型及其特征入手,对新疆的古、今园林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新疆园林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文明以及保持社会特色风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认为新疆的园林事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有必要更新观念,从认识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新疆的园林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媒体——综合性报纸对园林的相关报道增长速度很快,对园林行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本文从评价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报纸媒体对园林行业的报道,揭示出园林行业发展的成功和不足,提出通过建立行业和报纸媒体的互动关系,来促进园林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与农业、旅游业一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苗圃建设中绿化苗的种植调整了农作物产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园林绿地的建设及园林体制的改革给从事者展开一个新的工作局面;法制宣传作为一种文化知识在市民(包括农民)生活中传播,从而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
从文明形态史现的研究角度出发,将园林发展纳入到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体系中来研究其发展特征,即园林发展是以循环形式发展为特征,经过起源、生长、衰落与解体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法式园林发展的历史片断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说明,进而揭示现代园林将向交融性、包容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园林小品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具有组景、观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园林小品的类型,从构思与布局、比例与尺度、色彩与质感、形式与风格、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园林小品设计要点,并提出了园林小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沈琳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178-182
随着国外园林养护机械装备往人性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内相关产品也在不断开发、不断发展,逐渐与国外发展趋势接轨。按照使用用途对园林养护机械进行分类,阐述园林养护机械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从操作便捷性、功能多样性、高效节能性、设备智能化等方面探讨园林养护机械化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温州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温州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及理论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和研究影响温州森林旅游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对策,解决温州森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显示,游客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学生和事业单位人员较多,男女比例大至相当,年轻游客居多,游客以集体出行为主,主要来自省内。出行目的健康和休闲居前,采用观光车的游客比例高,出游时间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对风景资源及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对硬件设施及管理要求一般,倾向于选择城郊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回头率。通过分析,笔者提出一些如联办旅游活动、丰富旅游方式、重视团体游客的接待工作等建议和意见,以期为温州森林旅游事业带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传岭  程春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32-2733,2735
在认识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园林旅游开发中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倡导文化旅游,建立旅游解说系统,营造景观场,并提高导游人员文化素质,以实现我国古典园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提高,农业观光项目正在迅速蔓延开来,但大多数农业观光园区都是在以前基地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改造和建设,无论风格和格局也都趋于雷同.该文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对其山地农业观光园规划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挥山地特色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加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实现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的新模式,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农业观光项目正在迅速蔓延开来,但大多数农业观光园区都是在以前基地条件较好的平原或者平地进行改造和建设,其项目建设也都趋于雷同.通过对山东蓬莱"凤凰山庄"的开发规划进行实践研究,运用园林规划的相关知识,从功能分区的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山地有利的条件,扬长补短,建成具有独特的山地景观特色的农业观光园,以求能够对同类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有所启示,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郑伟民  陈少青  杨诗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32-22434
针对泉州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泉州市农业区域分布特色与地域文化等,确立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为原则,以“农业为基础,旅游业为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业齐飞”的发展方针,并提出“六园、一带”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6.
农户依托合作社嵌入红色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促进红色旅游综合效益提升。为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解决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提供新思路,介绍了合作社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作用,从农业合作嵌入式、旅游合作嵌入式、"合作社+"等方面构建合作社嵌入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寅  潘晶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77-179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安徽省有着深厚的农业基础,是全国较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利用安徽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安徽农村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该文阐述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增长点,更是爱同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红色旅游是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新疆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提出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新的增长引擎。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的旅游类特色小镇,是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这为实现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调研分析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为代表的旅游特色小镇,研究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类特色小镇要走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丰富旅游体验、开辟旅游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吸引专业人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陈蔚辉  罗晓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86-20589,20604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饶平县为例,深入分析了该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对饶平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科学规划,重视管理,加强保障的对策,旨在推动饶平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