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代西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殷代西周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但认识至今远远没有统一:一种意见认为殷代西周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殷代西周虽然有些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并不占主要地位。最近,《农业考古》就这个问题发表了几篇持不同观点的文章,开展了坦率的同志式的讨论,这是可喜的。建国三十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不论持哪种观点的同志,在从古文字、古文献、民族学等不同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地引用了考古资料。尤其是主张殷代西周已  相似文献   

2.
试论农具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摘要)山东济宁农机研究所周昕本文就农具史研究中的几个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文章认为:农具考古始终是农业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具史研究始终是农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在没有文字可考的原始农业时代农具的考古与研究,是研究...  相似文献   

3.
彭军超 《农业考古》2019,(4):153-157
有关河北地区商代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情况,史料阙如,主要依靠考古实物资料加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该区域商代文化遗址已发现近百余处,这些发现为研究商代河北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本文现利用出土资料与文献史料,探讨商代河北地区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情况,并就该地区青铜农具发展的问题谈一些拙见,以供学界进一步研究时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史动态     
周昕著《中国农具发展史》出版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 ,发展农业从来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 ,也一直视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直到今天 ,农业、农民、农村 ,仍是社会最关注的焦点。和农业相辅相伴的中国农具 ,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有着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 ,但却没有一部能够向世人展现其发展全貌的正史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一大遗憾 ,国人的一大耻辱。周昕作为一个业余的农具史爱好者 ,出于对祖国强烈的史命感和责任心 ,从年轻时代就下决心要为祖国写一部《中国农具发展史》。这就是周昕写这部书的初衷。经过五十多年的拼搏 ,…  相似文献   

5.
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农具铜锛铸有"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铭文,类似铭文首次见于青铜农具上,对研究新朝的农业工具与农业政策等具有重要的资料与学术价值。馆藏的两件"蜀郡"铁臿,进一步丰富了"蜀郡"农具的考古发现,对深入了解西汉时期云南地区的农业、冶铁业及与四川等地的交通、经济交流等具有较重要的资料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昕 《农业考古》1991,(1):32-47
《农业考古》创刊十年了!这是创业的十年,也是奋斗的十年,更是胜利的十年。十年来,《农业考古》从报刊丛林中的无名小卒,跃居斐声中外的著名学术刊物;从每期容量不足21万字到每期超过60万字,在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大部头学术杂志。可以想见,它的创办人和支持者是不无艰辛的。《农业考古》的创办,为中国农具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从而使农具史的研究,在祖国大地上开出了一遍似锦的繁花。  相似文献   

7.
陈东有 《农业考古》2006,(4):263-264
近日,陈文华先生集自己数十年农业考古研究和十多年专事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研究的积累,由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史》,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学科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第一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史的专著。  相似文献   

8.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兴林 《农业考古》2005,(1):197-200
汉代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汉代农业考古资料的出土一直伴随着今天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是田野考古资料中的大宗。单就水稻来说,其种植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社会地位上升等等,都有充分的考占资料来说明。出土材料无疑对深化汉代稻作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汉代稻作考占资料的出土情况作一初步梳理,对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值得注意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及汉代稻作的专用农具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六、非专门研究农具的文章涉及到的农具在《农业考古》刊发的大量文章中,许多文章看起来并不是专门研究农具的,但文章内容中论及农具的部分却占相当的份量,有的甚至占了大部分篇幅。十年来共刊发这类文章六十多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更何  相似文献   

10.
考古论今又五年——纪念《农业考古》创刊15周年山东省济宁农机研究所周昕《十年回顾——为农业考古创刊10周年而作》发表后,又是5年过去了,《农业考古》又经历了更加辉煌的五年。15年来,伴随着《农业考古》坚定的前进脚步,中国农具史的研究,也不断取得一个又...  相似文献   

11.
徐中舒先生的《耒耜考》是我国近代研究古代农具的一篇重要著作,它结合文献、古文字和考古材料,对我国古代所使用的农具耒和耜的形制、演变、通行地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对某件农具的研究来达到复原古代农业场景的目的。其中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不乏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徐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的文献运用能力、多方面论证的严谨态度等,给后学树立了治学之榜样;对某些甲骨文、金文的考释结果令人信服足成定论,从文献中推断出的某些结论也与今日考古学之发现不谋而合。为此,论文被学术界广泛引用。然而时隔多年,新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耒耜考》一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指正。在考古资料缺乏的时候,仅仅依靠少量文献和文字资料以及作者个人的理解和对材料的选择,所得出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今天我们重读《耒耜考》,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思辨,才能促进学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更好的发挥这一论文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洛阳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地处中原、黄河的中游,伊、洛、瀍、涧四条河流纵横其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是否可以这样说,洛阳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就是我国古代先进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缩影。因而,在中国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利用考古发掘资料,系统地研究洛阳的古代农业就尤为必要了。一、新石器时代洛阳的农业考古材料证实,最晚在距今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洛阳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洛阳的远古文化。而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也就是仰韶文化和河南  相似文献   

13.
史晓雷 《古今农业》2013,(3):112-115
摆在案头的这部皇皇巨著《中国农具通史》(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是周昕先生在其《中国农具发展史》的基础上增补完成的。这部著作,对任何一位欲研究或者了解我国古代农具发展历史的学者或普通读者,已经成了一座不得不逾越的高山。只有登在她的山巅,才能饱览我国农具发展的历史全貌与源流脉络。  相似文献   

14.
《农业考古》编辑部: 多次拜读《农业考古》之后,我们认为贵刊办得很好,各期内容全面而又系统;有大块文章也有精悍小品;既有概论,又有专论;既有古代农学遗产的继承,又多新资料的发掘;大至农业地理,农业气候,小至一张图象,一片化石,疏证、考释,推陈出新,真如百花园里满目缤纷,为我们喜闻乐见。尤其是有关各个历史阶段的农业史、重要农具、作物、科技等等综述性的文章,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参考价值更高。这就从一个重要方面填补目前史学研究里经济史研究较差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具发展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划分经济上的时代根据不是生产什么,而是怎样生产,用什么工具去生产。生产的发展是从生产力的改变开始的。首先是生产工具的改变和发展,然后在生产关系上发生与其相应的变化;人类历史就是从生产工具的创造开始的。因此,我们说生产工具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研究历史,就必须研究生产工具发展史。我国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兴衰主要是由农业经济决定的,而各时期农业经济发展与否除人为斗争与自然灾害等原因外,主要是由各时期的农具的先进与否来决定,因此,农具居于一  相似文献   

16.
海外来信     
主编先生: 我们从丹麦国际农具史研究院秘书处得到一份关于《农业考古》介绍材料,我们对贵刊很感兴趣,想为本图书馆征订《农业考古》杂志第一、二期及以后出版的各期。如果您愿意将贵刊寄给我们,我们可寄给你们《农业史评论》作为交流。该刊是由我们这里英国农业史学会出版的,每年两本。我们希望能与你们研究中心取得联系。英国里丁大学农业史学院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 J.S.克里西 1985、1、29 编者敬答:我们很乐意和国外同行建立联系,互相交流刊物和资料。如要订阅本刊,请见本期英文目录第二页后面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蓬勃发展,难以计数的出土文物,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如农作物、动物骨骼和模型、农具、农田模型、农耕图像等)的数量尤为巨大,对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这些资料较为分散,与精美华丽的青铜器、彩陶、瓷器、玉器等相比,它也缺少“艺术性”,不大容易引起一些古物收藏家的注意,因此,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图录出现,这对学术研究来说是很不利的。本书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憾而编撰的。  相似文献   

18.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0,(3):100-109
1.2 农耕技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中原各国一样,采用了“耦耕”的方式。在刘向《说苑·正谏》中,记载有诸御已不顾耦耕伙伴的劝告,冒着杀头危险去进谏楚庄王,不要劳民伤财修筑层台的故事,可见楚国已实行耦耕。随着青铜农具和铁农具的运用,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为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1.2.1 从楚农具看其农作技术楚文化考古提供的农具资料,对于了解楚国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它的耕作技术,具有特殊的意思,现就如下几点加以分析。(1)楚国的青铜和铁制农具类型较多,形式各异,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是适应当时农业…  相似文献   

19.
自《农业考古》创刊起,丹麦国际农具史研究院即来信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并定期将其主办的杂志《工具与耕作》寄赠本刊,还经常向西方学术界介绍《农业考古》杂志。1988年12月,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收到了国际农具史研究院秘书处秘书格里希·勒席博士的一封业务通讯,现翻译如下,以使本刊读者对丹麦的《工具与耕作》杂志和他们的研究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农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附蚕桑、渔业)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本编“农作物”已在《农业考古》1987年1期至1987年2期发表。从1993年1期起刊登续编,主要是1987年以后的资料。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已在《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三大杂志上分开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地方杂志发表的材料及各博物馆的收藏品。三、索引中的“时代”,均按原发表报告注明,有明显出入者酌加更改。索引中的“名称”均按原发表报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