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动旋转桑蚕方格蔟是蒙山县农技人员根据桑蚕生活习性研究发明的一种桑蚕方格蔟。该方格蔟操作方便,桑蚕能自动上蔟,自动倒蔟,减少人力投入,省工省时,减轻了蚕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桑蚕茧品质,提高解舒率,增加蚕农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苗道平 《北方蚕业》2000,21(4):21-21
推广和普及方格蔟,提高茧质,是现代蚕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由之路。但传统的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在实际推广中,与目前我县蚕区劳动力现状有较大矛盾。为此,笔者针对我县蚕农普遍采用地蚕和柴帘平台育的实际情况,近两年在生产中探索直接在蚕座上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大大缓解了劳动力与蚕儿老熟齐一之间的矛盾,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等优点,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3.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所忽视。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坚决淘汰草笼和塑料折蔟,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推广方格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02007年临安全市共推广方格蔟292万片,用方格蔟上蔟蚕种14595张,产茧664 t,茧款2059万元,比普通茧增收250万元.但使用率仅占全市总饲养量8万余张蚕种的19%,大部分蚕农对使用方格蔟还在犹豫观望.在临安市要让蚕农自觉接受并大面积推广使用方格蔟,笔者认为,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顾光银 《蚕桑通报》2007,38(4):49-50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所忽视。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坚决淘汰草笼和塑料折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桑蚕省力化上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上蔟时劳力普遍紧张,劳动强度大,尤其使用方格蔟,花工时间较多。据调查,一般农户饲养1盒蚕种,从上午10时左右上蔟,需一个劳力忙至天黑,晚上还要翻蔟,工作辛苦。我们从1985年开始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桑蚕使用方格蔟室外预上蔟及熟蚕快速上蔟技术,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近几年在全县广泛推广应用,方法简便,操作容易,能显著提高上蔟工效,深受蚕农欢迎。现将省力化上蔟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春蚕期大棚养蚕技术在洪泽县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如何在大棚内使用方格蔟技术以利于提高蚕茧质量呢?2002春蚕期,根据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结合大棚养蚕实际,笔者在洪泽县三河镇梁墩村大棚养蚕户中进行了方格蔟自动上蔟使用技术的尝试,入孔率均在85%以上,所营蚕茧上茧率达95%以上,获得了明显的效果,既省工又省时,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8.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3,34(4):64-64
缙云县方格蔟的使用率在95%以上,多年来,方格蔟使用后浮丝的清除,最初是用手沿方格蔟的格子一个一个摸、拉,这种方法既费工费力,又清除不干净;后来,蚕农先用火烧方格蔟上面的浮丝,再用刷子将灰刷干净,这种方法虽然加快了清除方格蔟浮丝的速度,但此法一是不安全,如果不小心或方格蔟太破,可能烧毁方格蔟,严重的引起火灾。二是用该方格蔟结的茧,在表面容易有黑灰,蚕茧不够洁白,卖相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县蚕茧主产区白竹乡的蚕农通过实践,率先使用电钻清除方格蔟浮丝,深受广大蚕农欢迎,现已逐渐推广到全县。下面简单介绍用电钻清除方格蔟浮丝的…  相似文献   

9.
钱亚梅 《广东蚕业》2007,41(2):22-23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忽视。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种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钱亚梅 《蚕桑通报》2007,38(3):53-54
蚕的上蔟,是养蚕的最后一道工序。上蔟技术是否合理,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十分关键,生产上常被蚕农忽视。近年来,姜堰市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方格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和规范方格蔟使用技术。动员蚕农把好上蔟技术关,蚕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现将我市方格蔟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严可建 《蚕桑通报》1991,22(4):58-59
应用优良蔟具方格蔟上蔟,可以提高上茧率、出丝率及丝的品位,是蚕茧生产中提高茧质极重要的措施。但使用方格蔟,应严格掌握几个关键。否则会出现蚕进孔率低、次下茧多,影响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我县自1987年春期开始推广使用方格蔟以来,已有较多的蚕农应用方格蔟上蔟,营茧成绩逐步提高。现将几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上蔟前的准备工作上蔟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蚕成熟后就能集中劳力捉蚕上蔟,操作能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2.
许永明 《广西蚕业》2001,38(3):26-26
本简述了方格蔟的上蔟,蔟中管理及蔟片保护方法,供初使用方格蔟的蚕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民乾 《北方蚕业》2006,27(2):32-33
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生产优质蚕茧已成为广大蚕农和缫丝企业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使用方格蔟上蔟并加上合理的蔟中管理,是提高蚕茧质量的关键。为此,不少蚕区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养蚕效益,要求蚕农应用方格蔟,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上蔟技术和推广方法,致使在方格蔟使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推广进度和使用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多年蚕桑基点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套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上蔟技术。现介绍如下:1上蔟前准备1.1备足方格蔟每张蚕种要备足190片方格蔟。新方格蔟要先用蚕沙浸出液或桑叶汁…  相似文献   

14.
方格蔟自动旋转上蔟在广西蒙山县已开始推广使用,该蔟具有蚕自动上蔟,自动倒蔟,不用人工上蔟、倒蔟等优点,减轻了蚕农劳动生产强度,节省了劳动时间。利用自动旋转上蔟营茧技术比传统用竹花蔟营茧,每张蚕可节省人工投入1个劳动工作日,减少污染及双宫茧等次茧达4~5 kg,每张蚕增加了120~150元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质优、解舒率高的优质原料。现将方格蔟自动旋转上蔟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方格蔟依据家蚕营茧习性和现代制丝原料茧要求设计,是目前蚕桑生产中较为规范又被广大蚕农所接受的优良蔟具,较传统的草龙、折蔟等蔟具能明显提高茧质、节省蔟室、增加栽桑养蚕收益。但若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营茧率低,茧质不良等问题。据调查,蚕农在生产实践中未能正确使用方格蔟的情况仍然不少,应予及时改进。  相似文献   

16.
刘新民 《四川蚕业》2003,31(1):44-45
为了加快阆中市蚕桑产业化步伐 ,蚕桑局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在全市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 ,普及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应用技术 ,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三年来技术应用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 目标任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了改革几千年来广大蚕农习惯于“草笼上蔟 ,人工捉熟蚕 ,费工费时费投资“的上蔟旧方法 ;推广具有“省工、省力、省投资、解舒高、茧质、产值高”的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先进技术。拟定主要技术指标 ,通过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 ,提高蚕茧品质 ,使蚕农不打草笼 ,不捉蚕 ,不伤蚕 ,达到省工70 % ,省力 70 % ,省投资 50 %。其经济指标 …  相似文献   

17.
纸板方格蔟是中外蚕业界的专家学者公认为目前最优良的蔟具,推广使用该蔟具是提高茧质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阳城蚕区经几年推广,蚕农不仅掌握了一般的上蔟技术,同时在实践中又改革、完善、创造了使用纸板方格蔟的新技术.为了使广大蚕农掌握简单易行的正确方法,笔者总结为“十改”.  相似文献   

18.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6,37(1):61-62
以前,大多采用捉熟蚕到方格蔟的上蔟方法,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抓伤熟蚕。特别是一期养3张以上蚕种的大户,蚕上蔟时需雇临时工,又增加了养蚕成本。近年来,我县蚕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探索、使用熟蚕自动上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刚开始时,蚕农把方格蔟直接放到蚕座上,或者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方格蔟的优势,设计制作了一种新的木质自动旋转方格蔟。该木质自动旋转方格蔟选用粗大较直方便加工、整板无起层的松木作成,并在方格蔟的正中的孔中加装1个转蔟器,用1根钢管穿过多个方格蔟的转蔟器,吊挂在蚕台上,利用熟蚕吐丝营茧前有向上方爬行寻找吐丝营茧位置的特性,熟蚕在此竖直的方格蔟上向上方爬行时不断改变方格蔟的重心而实现方格蔟自动旋转,从而提高入孔率、减少蚕茧污染。同时,由于该方格蔟框周边和转蔟器四周的木条均加宽增厚,确保了松木方格蔟始终全部孔眼方正不会变形,方便使用方格蔟采茧机采摘蚕茧。  相似文献   

20.
一、方格蔟推广与生产现状我省于1973年从日本引进回转蔟,1974年省农林局、商业局、轻工业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方格蔟试验的通知》,由浙江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负责技术指导,进行方格蔟试验。由于使用方格蔟的茧质比蜈蚣蔟和伞形蔟好,为鼓励蚕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