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使用权流转制度是草原牧区在改革实践中的一大创举,是对"双权一制"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是对草原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代表了草原牧区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实行草原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牧区出现草原使用权的流转.文章对海西州草原使用权的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草原使用权流转的原因和作用,并针对草原使用权的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予海  王海 《青海草业》2001,10(4):36-38
草原承包后 ,随着生产的发展 ,牧区出现草原使用权的流转。本文通过对草原使用权流转产生原因、存在问题 ,以及流转的法律依据的分析 ,讨论了应该从流转的范围、形式、费用、期限、管理部门职责和处罚等方面加强草原使用权流转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落实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党在牧区的一项基本政策。随着国家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逐步落实,内蒙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利用近20年的时间,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基本完成了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的全面落实。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随着草原承包经营制的落实而随之出现的。本文结合《土地承包法》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政策与法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现状1996年,青海省牧区冬春草原承包基本结束时,已经出现了草原使用权流转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省流转草原面积已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35%,表现出了多样的流转形式,在畜牧业发展以及草原资源合理配置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一、牧区分工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行草原承包责任制,将草原固定给牧户个人使用,极大地调动了牧民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牧民家庭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多草原少的矛盾日渐突出,牧民仅靠草原谋生,寻求致富之路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出现了草原使用权流转现象,无畜户和少畜户通过…  相似文献   

6.
1996年,青海省牧区冬春草原承包基本结束时,已经出现了草原使用权流转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省流转草原面积已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35%,表现出了多样的流转形式,在畜牧业发展以及草原资源合理配置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青海省草原使用权流转的背景、现状及草原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草原使用权流转的对策,旨在促进牧区草原使用权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8.
正牧区草场纠纷就是牧区草原权属纠纷,牧区草原权属分为草原所有权、草原使用权和草原承包经营权三种。草原所有权包括草原国家全民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里享受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权。草原使用权是指给集体所有制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依法使用的国家所有草原行使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草原承包经营权是指牧民在法律法规和承包合同允许范围内依法承包经营集体所有草原或集体使用的国家所有草原行使占  相似文献   

9.
落实、完善草牧场“双权一制”工作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牧区和草原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草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乌盟草原“双权”固定工作,始于1983年,草场承包责任制工作,始于1987年。截止1998年6月底,全盟牧区草牧场“双权一制”落实、完善工作已全部完成,并通过自治区验收。全盟牧区共落实草场所有权面积21419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100%;落实使用权面积18988万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3%;落实承包到户面积18988万hm2,占可…  相似文献   

10.
草原使用权流转是指草原所有权单位或草原使用权人,通过出让、转让、入股、出租等形式,把草原使用权转移给其他草原使用者经营的行为。随着全区草原“双权一制”工作的落实,牧民间自发产生草原使用权流转现象已十分普遍,个别盟、市和旗、县还进行了草原使用权流转管理...  相似文献   

11.
阿不满  张卫国  常明 《草业科学》2012,29(12):1945-1950
牧区草原承包制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至今,历时近30年。然而,这项旨在根除“草原大锅饭”弊端,激发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草原退化趋势的举措,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学术界尚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牧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甘南牧区草原在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牧区草原承包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草原承包到户的实际效果与期望效果相去甚远,有些方面甚至走向了初衷的反面。在深刻分析甘南牧区草原承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完善草原承包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引弟  孟慧君  塔娜 《草业科学》2010,27(5):130-135
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草原新三牧政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实施、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型、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过程集中出现,又事关牧区民生与构建和谐新牧区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研究命题。本研究阐明内蒙古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特征,指出伴随草地流转出现租赁期短、草畜平衡对草地流转限制等问题以及牧区草地流转动因与东中部土地流转不同、草地类型流转程度不同的特征。畜产品是牧民主要收入来源,草地流转价格低影响牧民增收、加大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风险。在牧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与完善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牧区草原承包制从20世纪80年代推广至今,历时近30年。草场承包到户使牧区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转化成了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但是也对草原生态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国家为保护草原生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实施了一系列工程项目。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牧户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进行了调研,对新形势下草场承包到户对牧区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国家出台保护草原的政策和法规实施效果如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对草原承包制度现存问题的忽视致使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实现预期的治理目标。在深刻分析草原承包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完善草场承包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让渡使用权。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增多和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累计承包草原约2.33亿公顷,只占全国草原面积的58%.从北方牧区草原来看,承包落实相对较好,但不少地方的夏季牧场尤其是高海拔、较偏远的草原大多没有承包,一些地方还有面积较大的"机动草原"长期未予承包.从南方来看,尽管我国南方地区有约0.67亿公顷天然草原(主要是草山、草坡),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真正落实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承包给农牧民管理和经营的草原很少.草原多被当作荒地,处于无主或混用状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心来,牧区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行了以草原家庭承包为主的经营制,增强了广大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主人翁意识,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但从各地情况看,草原家庭承包工作进展还不平衡,一些地方还没有实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已经实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的地方还存在承包和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积极性,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有效遏制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农业部于2007年3月19日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草原家庭承包制的通知》。当前,各地草原家庭承包制落实情况如何呢?本刊特约请了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张喜武对此作以阐述,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呼伦贝尔草业面临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草原退化已成为制约牧区农牧民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明晰草地资源产权,规范草地流转,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草原保护和建设力度,实行重大建设项目草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广先进的草业科技成果,建设高效益家庭牧场,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牧区牧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牧民的草地流转意愿,促进牧区草地的规模化经营。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和逐步回归的步骤和要求,从牧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特征、草地特征4个方面,对东乌珠穆沁旗牧户牧草地转入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牧区草地流转已初具规模,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为主,草地主要集中在分散牧户手中;集中各项资源优势的牧户倾向于转入草地;草地转入规模受多种变量的影响。因此,建议逐步推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流转户的相关保障制度;加强草原承包经营权的宣传力度,提高牧户意识;加大教育投入,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农业部的改革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农牧村经营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牧区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牧区制定出台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政策规定,使草原确权承包登记试点工作有了政策依据,防止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质量,笔者对牧区草原承包确权登记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牧区草原承包确权登记工  相似文献   

20.
草畜矛盾何时了——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恒杰  王安禄 《四川草原》2006,(6):47-49,62
草场承包到户是我国牧区草场制度改革的方向,它有力地推动了草原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但是草畜矛盾已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本文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总结了草场承包到户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草畜矛盾的成因,并从制度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