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优质米品种研究及生产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吉林省优质品种的育种现状,指出吉林省优质米品种品质改良存在优质米品种相对较少,熟期单一、抗性较差和产量水平不高等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许雷 《中国稻米》1999,(6):41-42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育种目标,是每个育种者最先确定的,是选择杂交亲本、杂交后代及优良株系的依据。水稻生产要想高产高效,优良品种占主要份额。优良的水稻品种必须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种区域广”,才能增产增效。优质能提高效益,高产能稳定效益,多抗能保证效益,适种区域广能提高总体效益。多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个原则来确定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目标,具体指标如下:1.米质:米质80%以上的指标必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一级标准,20%以下的指标须达到国家部颁优质粳米二级标准。2.产量:试验产量必须比生产应用的主栽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3.
目前,优质稻生产的质量与产量尚未得到完全统一,换句话说,就是优质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尚未达到普通米质水稻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优质稻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是否有利润可图,是影响优质稻米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以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优质税稻第1名、荣获四川省首届“稻香杯”奖的优质稻新品种昌米011为代表品种,以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普通米质常规稻和杂交稻以及其他优质稻为对照,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市场价格调查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研究。(一)昌米011与普通米质常规相的经济效益对比1993年四川省西昌市高视乡、小…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籼型常规稻与杂交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红梅 《中国稻米》2011,17(3):14-16
以2005~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7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对籼型常规稻和杂交稻的农艺性状、产量、米质及抗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籼稻的育种水平和种植管理水平在提高,杂交稻的植株群体长势优于常规稻,产量高3.5%,且产量优势来源于有效穗、穗长和结实率;常规稻与杂交稻的米质和抗性水平总体上相当,在育种和种植方面,常规稻和杂交稻都应注重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常规稻还应注重改善粒型和选用直链淀粉含量稍高的品种,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并注意防治水稻病害。  相似文献   

5.
广西杂交早稻的现状和育种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从产量,米质和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早稻组合的现状,认为优质化和多元化是杂交早稻的发展方向,以现有高产水平为基础,改良品质和抗性,选育适应市场的优质高产组合是广西“十五”杂交早稻育种攻关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经多年试验研究培育出了优质、高产、多抗的中熟粳型水稻新品种辽盐241。1选育方法与过程以人工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形态相关选择法为育种手段,于1983年在迎春2号田中发现几个异型株,经过筛选,留1林共10穗,1984年进入鉴定圃,着重品质、产量、抗性观察。1985-1986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同时扩繁种子,1989—1990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及大面积试种,结果其产量、抗性、米质等均超过当地主栽品种。1992年通过省级审定命名为辽盐241。1993年随即…  相似文献   

8.
吉宏6号吉林省全禾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吉审稻2014019。是目前吉林省审定的首个带香气的圆粒优质水稻新品种。生育期138 d,分蘖力适中,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333.4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2.1%。适应于吉林省中熟及中熟以上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通育269是中晚熟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73.1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52.7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9.3%。该品种优质、高产、多抗,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总结了通育26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湖南优质稻育种取得的显著成效。但目前面临着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是品质问题,主要是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商品价值:二是进一步解决优而不高的问题,要在优质的基础上,以增加千粒重为突破口,逐步解决优质与高产的矛盾;三是品种多样化问题,应将早稻米质的改良作为育种的重点,并开展梗、糯稻品种和胚芽米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衡阳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2021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收集了万丰优818等10个部标优质二级杂交中稻品种和南晶香占等2个部标优质二级以上常规稻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调查对比各个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构成,再结合各个品种的米质检测结果和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得出以下结论:(1)参试的12个优质中稻品种中,晶两优1468、万丰优818、Y两优1577和臻两优5437产量分别为10.50、10.66、10.52、10.55 t/hm2;(2)优质中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晶两优1468、华浙优261、南晶香占、19香4个品种在灌浆期高温条件下米质达到部标优质二级标准;万丰优818、Y两优1577、臻两优5438这3个优质中稻品种米质形成关键期更易受高温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碱消值和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优质育种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宁夏农业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宁夏水稻育种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宁夏水稻育种和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特色特性不突出、适应生产方式不高等,提出了加强选育高品质、抗旱节水、抗病抗逆以及适宜机械化直播生产品种的建议,以提高宁夏水稻品种创新能力,支撑宁夏大米品牌建设和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强等优点,本文选用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18个辽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9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辽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27.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22.2%,达到国家3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11.1%,未能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的占38.8%,垩白度和垩白率为影响目前辽粳系列品种米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7,(1):5-11
对2000—2015年四川省审定的和农业部审定的由四川育种单位选育的共405个杂交籼稻品种以及2009—2015年四川省27个水稻主推品种的稻米品质年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历年审定品种主要米质性状的年度平均值看,垩白度缓慢降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波动提高,直链淀粉含量保持在较为优质的水平,这4项指标的优质达标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垩白粒率年度间变化大,无明显改良趋势。稻米综合品质年度间波动大,总体上波动上升,但历年优质稻品种比率均偏低,平均仅为15.56%。四川省水稻主推品种的各项主要米质指标均达到较优水平,但主推品种中优质稻的比率也只有55.56%,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童浩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3,(5):521-525
水稻品质改良已成为当前育种工作的主要趋势,优质米品种选育和米质研究是当前及今后水稻育种的重点。综述了水稻种子α,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与稻米品质之间的关系,以及种子蛋白组分间的差异与稻米米质的相关性。探讨了水稻品种间品质差异与α,β-淀粉酶活性和蛋白组分的关系,并对其在育种中的意义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通过国家水稻区试的杂交粳稻品种进行主要米质指标性状的分析,与同期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综合米质较差。对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米质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精米率指标较差,垩白指标较好、食味指标较好,但综合米质好的组合比例较小。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优质育种策略,以选育米质较好的亲本材料为切入点,可以配制出产量优势强,米质优良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5,(6):75-78
对2004—2014年通过广西审定的94个感光杂交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审定的感光杂交稻品种年度平均单产介于7 278~7 816.5 kg/hm~2之间,从年度间变化趋势看,产量水平没有提高,但稻米品质有一定改善,综合米质的优质达标率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本1981年制定一个超高产育种攻关计划,提出15年内育出超高产品种比现有推广品种增产50%的育种目标,现已育出“晨星”、“中国96”、“比陆130”、“关东138”等超高产品种。在我国,新近育成的籼粳杂交组合“赣化6号”等、在米质、抗性以及产量潜力等综合性状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提出我省超高产育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小粒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育成的几个小粒型杂交稻新组合,其特点是粒型细小.千粒重在20~23g;商品品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垩白度显著下降,整精米率提高;产量与同熟期高产组合相当。结合育种实践。讨论了“小粒大穗。优质高产”这一杂交稻米质改良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及相关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主栽优质米水稻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是吉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46.7万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达66.7万hm^2以上,但优质米品种所占比例较少,仅占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品质改良是提高稻农效益,稳定发展水稻生产的基础。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吉林省主要优质米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指导优质米育种工作,提高吉林省稻米的竞争力和农民的种粮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