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1950-2008年统计资料和土地详查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与文献调查,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克里雅绿洲近60年来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并讨论了耕地动态变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 1950-2008年克里雅绿洲耕地面积经历了急剧增加(1950-1961年)→缓慢减少(1962-1990年)→快速增加(1991-2008年)的变化过程,耕地数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2)影响克里雅绿洲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可归纳为政策变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等四大因素;(3)耕地动态变化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克里雅绿洲生态环境的同时,导致了绿洲外围沙漠化,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湿地减少,河道缩短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了绿洲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为例,进行了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和农业内部产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粮食作物的人口承载力要远远大于畜牧业,而从农业内部不同产业综合效益分析来看,草畜业要大于种植业。考虑到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将未来绿洲农业土地的利用模式调整为:耕地种植业和耕地草畜业的用地比例为1∶2左右;耕地种植业中,稳定口粮生产,压缩饲料粮生产,提高饲草种植比例;畜牧业中,压缩耗粮型猪禽养殖数量,发展节粮型草畜(牛、羊)的数量,提高食草性畜牧业比重;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建立绿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兼容。  相似文献   

3.
收集整理1949—2003年新疆耕地、人口与粮食等资料,定量分析耕地的数量变化、质量状况。用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析表明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对粮食生产不会有更大的影响。提出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发展节水农业等挖掘耕地潜力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为新疆今后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于田县耕地动态变化驱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耕地总量减少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对引起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覆被研究的热点。于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全部社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有限的绿洲内部,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该县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使用于田县1949-2004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五十余年来该县耕地变化的情况。同时运用SPSS 15.0 for windows软件包对影响耕地变化的11个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耕地动态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于田县耕地变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人口、经济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三个方面;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耕地面积与粮食单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因子成正相关,而与总人口、GDP等因子成负相关,另外耕地对总人口的变化最为敏感,而对GDP的变化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近20年和田绿洲水资源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田绿洲20年遥感影像图、多年的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和田绿洲近20年以来水资源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因子。应用RS/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定性的确定影响和田绿洲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因素。遥感解释结果表明:在近20年过程中水资源各类型有明显的变化,其中湖泊和人工水库的变化最明显,水资源总体上表现减少的变化趋势,减少总水域面积为4317.313hm2。主成分析结果表明,人为社会因素、自然气候因素等两大类因索是影响和田绿洲水资源变化的两个主成分。主成分结果进一步表明对整个和田河净流量的时空变化而言,人为社会因素对水资源产生负作用,而自然气候因素呈现短期的积极作用。其主要原因:第一,和田绿洲是个典型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欠缺,人类盲目的生产活动更加剧了和田河净流量的大幅度减少;第二,和田河是冰川融水与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冰川积雪融水是和田河径流重要补给来源,在气候变暖情况下,气温升高导致径流增加,但冰川积雪资源处于相对枯竭状况,河川径流量仅会呈现短时间增加,因此说气候变暖起着短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利用1949~2003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探讨了新疆54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变化速度、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耕地数量经历了迅速上升→波动→下降→回升的变化历程;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新疆耕地动态变化的三类主要动因,政策因素是影响耕地变化的间接驱动力;通过模型计算,人类行为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尤其显著。并对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研究内容和分析结论对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各县市统计资料及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工作,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前后2个4年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耕地为先增加后减少,园地和林地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在8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8年尺度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1.前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55,耕地及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较大,园地和林地的年变化率较低.后4年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8,园地与耕地的年变化率较大,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率较低,前4年变化程度比后4年明显.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政策变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和人口增长是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考察了河西绿洲人口与绿洲发展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河西绿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压力及其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所伴随的土地承载力负荷过大,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人口与绿洲环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负反馈等危及河西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好当前河西人口与绿洲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人口动态变化及其带来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气东输政策给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口作为PRED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绿洲的开发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1916年~2000年的统计数据,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近85年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口数量动态变化引起的资源环境压力,尤其是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的障碍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使用1949年至2006年河北省经济统计数据,对耕地数量、GDP、人口和粮食产量增长率作EMD分解,分别得出四级本征模函数IMF1、IFM2、IFM3、IMF4,生成系列EMD分解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波动周期,并把耕地数量波动IMF分量与其它要素IMF分量进行比较找出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7~8年尺度上GDP增长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13~15年尺度上人口变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在多尺度上粮食产量波动受耕地数量变化控制。未来2~4年内依惯性耕地增长率还有持续下降的可能,未来7~10年内耕地数量有望稳定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粮食安全的区域耕地转换研究——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概念和"耕地转换数量"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转换数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转换数量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转换数量只有1997年、2000年、2001年这三年为负值,其余年份都为正值,说明耕地转换它用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预测未来耕地转换数量始终为正值,说明未来辽宁的经济建设与耕地矛盾趋于平缓,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耕地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耕地的数量、质量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 ;科技进步等人文因素对各个区域的粮食单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陕西省 1 1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水平的分异。本文从陕西省各个区域 1 949~ 2 0 0 2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等农业统计资料出发 ,分析了陕西省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差异 ,并简要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 ,从而为陕西省的农业发展 ,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武山县为例,探讨县域尺度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设方法,选择影响耕地质量的4个主要因素,计算其限制系数,并按照限制系数的高低划分6个耕地限制类型;采用半变异函数分析国家自然等指数的变异特征并结合耕地限制类型分区得到监测样点44个;通过克里格法验证表明所布设样点准确、可靠,满足监测需求。该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为耕地质量监测的管理和实施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动态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78-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陕西省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面积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这种均衡;陕西省经济发展对耕地数量变化的解释水平为10%左右,预测期内不断增强,而耕地数量变化能够解释经济发展的35%以上,但预测期内先增强后减弱。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集约利用土地,发展节地型产业和低碳经济,提高耕地占用的经济成本,加大财政强农惠农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陕西省耕地与人口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根据陕西省各市、县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陕西省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和人口的相对变化率空间分布,并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出1953年至2005年主要年份的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坐标,得到两者动态演变轨迹,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耕地和人口各自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显著,但变化分布格局大致相同,陕南地区相对变化较小,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中部部分区域相对变化较大。52年来耕地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1.67 km,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7.35 km,两者整体走势相似,两重心之间的距离推近了6.29 km。耕地面积与人口总数之间相关度不大,但耕地分布与人口分布呈高度正相关,人口重心的移动是导致耕地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利用城市化水平的人口测量指标,研究了城市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析了1993~2002年间西安市城市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的变动情况,以及西安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资源相关性。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引起西安市耕地资源减少的各种原因,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措施才能够协调城市化加快与耕地资源减少的矛盾,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7.
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及全球变化引起的粮食供需变化不稳定,是区域粮食安全生产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运用1981~2008年天水市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夏、秋粮生产季节气候因子变化资料,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近30年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供需及耕地安全等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水市人口以4.09...  相似文献   

18.
With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absence of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smallholders need more land to grow crops. This resulted in communal grazing land conversion to cultivated land. This study, therefore, aimed at exploring the magnitude of communal grazing land convers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soil properties and vegetation cover change. Ecological time line approach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agnitude of change. Plants and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open grazing land, seasonal grazing land, 6 years old cultivated land, 16 years old cultivated land and 20 years old cultivated land. Moreover, 95 respondents were selected to assess their perception on the subject.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zing land declined by 41.88%, while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by 56.80% in the years between 1992 and 2012. Plant attributes showed significant (P?P?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 GIS平台支持下 ,分析了近 2 0年来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 ,阐明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力。结果表明 ,1 980 - 2 0 0 0年 ,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 ,其中草地向耕地的转化占总变化面积的 35 .0 1 % ,动态度最大。人文景观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强。吉林省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明显 ,西部变化较为剧烈。草地和未利用地转为耕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 ,林地转耕地多分布在森林边缘地带 ,耕地向城镇用地转化主要分布在中部城市聚集区 ,西部地区部分草地退化导致其向未利用地转化。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是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地区耕地与人口数量变化动态及其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石家庄各县市1986~2000年的人口与耕地统计资料,发现该地区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人口数目逐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逐渐降低;耕地数量的变化还存在地区的差异,离市区远的地区,耕地变化速率相对较慢。通过灰色模型理论预测了该地区在今后15a内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