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侧柏抗旱造林综合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深栽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最大。春季造林的最佳措施为深栽10cm、半截干、三块石覆盖;雨季造林的最佳措施为深栽10cm、蘸施0.1%的抗旱剂、半截干。春季和雨季造林成活率分别比同期对照提高22%和16%。  相似文献   

2.
1995年在陇县火烧寨乡的梁坡荒山上,分别采用苗高1/2处截干、3号ABT生根粉200pyg蘸根30秒、1:100倍SA型保水剂标准液蘸根三种方法处理苗木后造林(对照不处理),结果表明:(l)五角枫、山杏截干处理的成活率分别为62.4%、33.3%,比对照提高19.0%和17.3%;(2)核桃、刺槐用ABT生根粉处理后的造林成活率为76.7%。59.3%,分别比对照提高24.4%和15.0%;(3)核桃、刺槐用SA型保水剂处理后的造林成活率为37.5%、41.5%,分别比对照提高19·8%和14.8%。采用上述三种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值得在干旱、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用乙酰水杨酸配成0.2%、0.5%、、0.7%、1%的水溶液,分别对马尾松抽苔苗进行叶面喷雾,两天后起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用乙酰水杨酸溶液处理过的苗木和对照相比,造林成活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0.2%的乙酰水杨酸溶液处理苗木,造林成活率提高25.9%。  相似文献   

4.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针叶树新造幼林风干问题,用侧柏苗进行了“雨、秋季适当深栽,培土埋苗,翌春及时刨土透气”的抗风干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抗风干措施造林成活率达93.66%,比常规造林成活率提高5.87个百分点,保存率达90.15%,比常规造林提高37.36个百分点;用侧柏、油松苗进行抗风干示范造林,成活率分别达93.23%和95.34%,保存率分别为88.08%和91.25%;试验、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营造马尾松、台湾相思、木荷混交林、纯林,行间种植农作物大豆、木薯、地瓜、花生,可保护地表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使穴中土壤湿润,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提前郁闭。试验证明:用马尾松、台湾相思、木荷混交造林,其苗木成活率与纯林相比,分别提高1%、2%、3%。混交造林的林木平均胸径分别粗17%、9%、7%,树高分别高2%、5%、5%。混交造林林分郁闭度比纯林分别大38%、25%、13%。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经济林营造中,采用大鱼鳞坑坑内打孔覆膜、膜下滴灌技术,解决了本区干旱坡地经济林造林成活率低、生长慢、发育迟的难题。可使坡地杏树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6%,枣树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2%;成林后,鱼鳞坑汇集径流可使降水利用率提高到42.5%,加上旱季节水包膜下补灌,避免了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水分蒸发,可使杏、枣产量比穴灌分别提高10.32%和19.61%。  相似文献   

7.
干旱风沙区退耕地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奇台县退耕还林树种单一、品质低、效益差的问题,以适宜树种选择和林种配置,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培育林地后续产业为目的,开展了干旱风沙区退耕地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干旱风沙区造林成活率较传统造林方法成活率提高20%-30%,保存率提高40%-50%;林草、林粮、林园(果)、林药等造林经营使林地直接经济效益提高达50%以上;梭梭更新复壮与节水灌溉造林组装配套,造林成活率提高了30%,造林成本为普通灌溉造林的20%;山杏嫁接更新改造直接经济效益提高50%以上;文冠果直播造林不仅提高了干旱区人工造林成活率加%以上,而且降低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利用植物源对日本落叶松、樟子松两树种进行浸根造林,与非浸根造林相比,可提高造林成活率9%~26%。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大量应用推广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由过去50% -60%,提高到现在90%以上,现将近几年在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应用。一、覆膜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西部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影响辽西干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探索这一生态问题,进行了采取竹节壕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竹节壕整地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促进幼树生长具有显的作用,土壤含水量提高58.8%~64.3%,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1.5%~45.9%,幼树高生长提高158%以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三北”地区风沙干旱比较严重,樟子松造林的成果不够稳定,成活率较低。但是,只要我们用科学方法造林,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是可以提高的。吉林省长岭县采用樟子松雨季容器苗造林取得成功就是例证。用此法造林。樟子松成活率达到85%以上,比一般方法提高成活率30~50%。  相似文献   

12.
“三北”地区风沙干旱严重地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影响防护林体系建设。解决抗旱造林是该地区林业建设当务之急。修剪侧枝可提高造林成活率9%左右;浸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9%~11%;深栽可节约用水,促进幼林生长。1978~1987年间,辽西地区,采用此技术营造的近333333hm2杨树速生丰产林,成活率高达98%,一次成林,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13.
“三北”叶区风沙干旱严重地影响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影响防护林体系建设。解决抗旱造林浊该地区林业建设当务之急。修剪侧枝可提高造林成活率9%左右;浸根可提高造林成活率9%~11%;深栽可节约用水,促进幼林生长。1978~19087年间,辽西地区,采用此技术营造的近3333.33hm^2杨树速生丰产林,成活率高达98%,一次成林,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扦插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应用ABT生根粉50×10(-6)溶液浸枝、浸根处理,经验收测定,与对照比,扦插育苗、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50、5%~12%;侧根、根幅分别增加38.5%、13.6%;平均树高、新梢生长量分别提高14%~71%、17%~125.2%。试验证明,ABT生根粉应用,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应用范围广、效益显著,而且无毒、无残留、无污染,是一种值得推广、较为理想的植物生根促进剂和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造林地建立临时苗圃的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彬 《林业科技》2003,28(5):18-20
榆林沙区樟子松造林。在造林地建立临时苗圃。为大面积造林提供优质苗木。随时起苗随时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达到98%。比运输苗造林成活率高出10%~35%。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新技术在荒山造林中的应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季植苗造林的黄栌和火炬树2个树种分别应用保水剂、灌草覆盖的造林新技术与常规造林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栌的成活率分别提高8.8%和2.5%,火炬树的成活率分别提高72.4%和2.3%,以应用保水剂植苗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1~4年生的毛竹母竹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母竹对毛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有极显著影响,以2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最高,分别达93.3%、76.9%、83.7%;3年生母竹次之;1年生、4年生母竹的造林成活率和出笋率、成竹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地区平缓地退耕还林组合造林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旱节水、提高造林效果为出发点,在借鉴单项造林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科学地组装创新了机械大坑整地+打浆造林,机械大坑整地十ABT3号生根粉+植物保水剂+打浆造林。ABT3号生根粉+打浆造林+地膜覆盖,ABT3号生根粉+DJS造林等4种造林新技术组合方法,通过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组合方法显著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当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3%、49.2%、23.1%和37.3%。  相似文献   

20.
杨树不同方法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杨树不同方法造林试验,适当的造林方法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提高其生长量,用一年生扦插苗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2%;苗高和地径均比对照和其他造林方法有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