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韩日畴  刘秀玲 《昆虫天敌》1996,18(3):99-105
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对荔枝园中龟背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的影响不明显。该虫的空间分布仍符合负二项分布,同时也符合核心分布和复合波松分布;空间图式是聚集型。天牛幼虫于试验果园中的分布也与园的方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荔枝龟背天牛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标勋 《植物医生》1997,10(1):17-17
荔枝龟背天牛的防治方法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龟背天牛又名荔枝天牛,俗称“牛角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华南各荔枝产区。我县同海南岛中心山地,常见有发生,据调查:为害的果园,发生为害株率为9~10%,严重的15%左右,为害程度1...  相似文献   

3.
应用苹果蠹蛾线虫防治荔枝龟背天牛幼虫的研究徐洁莲(广东昆虫研究所510260)韩日畴,刘秀玲等/植物保护学报-1995(22)-01由于荔枝龟背天牛的垂直分布及为害习性,使长期以来沿用的砍受害枝、铁丝钩杀或注入高浓度敌百虫于坑道等防治方法效果欠佳,而...  相似文献   

4.
荔枝尖细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奎 《广西植保》2002,15(1):1-3
通过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和2种回归方法对荔枝尖细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荔枝尖细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并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表明Z字型法抽样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5.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园林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Taylor等10种方法,对双条杉天牛初期幼虫空间分布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初期幼虫在林间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由此得出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其抽样方式以Z字形取样方法最佳。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初期幼虫种群的资料代换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所采用的4种代换方法中,以平方根的代换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6.
应用苹果蠹蛾线虫防治荔枝龟背天牛幼虫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荔枝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Voet)是岭南重要经济果品荔枝的重要钻蛀害虫,现用的防治手段效果欠佳。1988-1993年间,作者利用苹果蠹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Agriotes品系注射于受害枝条末端排粪孔,试验面积约20ha,防治效果达73.3%-100%。研究证明,应用苹果蠹蛾线虫防治龟背天牛是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柠条锦鸡儿上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柠条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caragana Xie & Wang)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揭示其幼虫的行为、习性、活动规律以及确定其在林间的适宜抽样调查方法.[方法]应用分布型指数法和回归模型法,对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柠条绿虎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Iwao (*m)-m关系的序贯抽样决策模型确定了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公式及最大理论抽样公式,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表,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在幼虫为1、2、3头/株时,累计虫口数的上下限分别为536和134、281和70、197和49.[结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可在天牛幼虫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中推广应用,对生产防治指标的制定及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荔枝龟背天牛的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等平  冯钦明 《昆虫天敌》1990,12(3):123-128
根据1984~1990年在广州、东莞、中山的调查,为害荔枝的天牛为龟背天牛 Aristo-bia testudo(voet)。龟背天牛一年发生一代。成虫于7月大量羽化,在7、8月间咬食枝梢皮层以补充营养,造成枯梢。8月卵盛见。幼虫于9月盛孵,直至12月仍在皮下取食,其体长仅0.4~0.7cm。越冬后,幼虫依荔枝品种的熟期迟早而先后恢复活动,大量取食并迅速钻入木质部发展坑道。老熟幼虫体长5~6cm,坑道50~70cm。6月后陆续化蛹。主栽的荔枝品种以黑叶、妃子笑受害较重,糯米糍受害较轻,在品种较单一的条件下,桂味、淮枝受害也不轻。幼树较老树受害重。7月至12月是防治龟背天牛的关键时期。药剂防治试验效果不理想。在目前的科技水平条件下,经几年的实践表明,掌握成虫盛见期、卵期及低龄幼虫期进行人工捕杀的方法防治龟背天牛,效果、效率相当理想,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辣木赤斑白条天牛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 De Geer)是一种为害辣木(Moringa spp. Lam)的蛀干害虫。2018年5—7月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4个辣木试验样地里赤斑白条天牛卵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5种聚集度指标检测和2个回归模型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卵在辣木单株上的垂直分布具显著性差异;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主要集中聚集分布在高度为100~150 cm树段,聚集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也可能是其本身的聚集特性引起。建立了赤斑白条天牛卵理论抽样数公式:n=1.96~2/D~2×(2.392 9/m+0.125 8)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_0′,T_(0(n))″=4n±6.6710 n~(1/2)。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测报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并对其精准防控,2022年采用Z形抽样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设施番茄基地内番茄潜叶蛾虫口密度进行调查,通过适合度检验、聚集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并建立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模型。结果显示,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虫口密度为0~4头/叶,其中虫口密度为0和1头/叶的频次较多,且频次与虫口密度负相关;经空间分布型适合度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的空间分布型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经聚集度指标检验,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呈聚集分布;经m*-m回归分析,西夏区番茄上番茄潜叶蛾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个体成分为个体群;根据建立的番茄潜叶蛾田间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可为该害虫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高磊  李丽  田龚  罗萝  徐冰  路广亮  王凤  罗卿权  徐颖 《植物保护》2017,43(2):117-121
本文采用扩散指标法和Iwao、Taylo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辰山植物园内‘矮生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C.transvaalensis‘Tifdwarf’和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上的中喙丽金龟Adoretus sinicus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中喙丽金龟幼虫在两种草坪草根部土壤中不同区域的密度相差较大(5~139头/m~2);幼虫在两种草坪草土壤中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Kuno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χ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板栗园中全部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还利用了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番茄地烟粉虱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通过对春季番茄烟粉虱不同发生密度地块调查,取得了11组样本资料,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烟粉虱成虫在番茄上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栽培条件、植株生育状况等所引起的;当m≥2.9638时,其聚集是由害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比较几种抽样方式以五点式为最佳,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N=1.962/D2[1.007 9/m+0.0633],Tn=1.0079/[D20-0.0633/n]。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模型法和Taylor幂法等,对甘蔗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卵块在秋植蔗田的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条螟卵块在田间呈现负二项分布的聚集型分布;在单位样方(5 m行长,1.3m行距)内,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强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加;条螟卵块聚集原因同卵块密度相关;在田间抽样方式上,以五点取样效果最佳;卵块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1.098/m+0.147).  相似文献   

15.
椰子木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是近年入侵中国的有害生物,严重为害多种棕榈科植物。为了确定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2015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海南省儋州市对椰子树上的椰子木蛾幼虫进行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对椰子木蛾幼虫在椰子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对聚集均数(λ)进行检验,分析幼虫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椰子木蛾的幼虫主要在椰子树的中下部叶片为害,有87.17%的幼虫分布在第3层、第4层和第5层叶片上,其中第4层叶片上幼虫数最多,平均每片大叶上有幼虫(22±7.42)头,占总数的42.62%;椰子木蛾的幼虫在椰子树上呈聚集分布,理论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根据Iwao的回归关系,确定椰子木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及序贯抽样公式,建立不同密度下的理论和序贯抽样数表。椰子木蛾幼虫主要分布椰子树中下部叶片上并呈聚集分布,本研究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建立了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抽样方法,成虫应采用大五点、对角线法;幼虫最适应采用Z字型法;卵最适应采用对角线法。  相似文献   

17.
刘政  孙艳  王少山  李国英 《植物保护》2010,36(6):125-127
应用平均拥挤度指标、扩散指数等6种聚集度指标以及Iwao回归法、Taylor幂函数法等方法分析了白星花金龟种群在玉米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星花金龟种群呈现聚集分布特征,并且聚集程度较高;分析拟合了白星花金龟在玉米田中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已于2019年1月侵入中国云南省西部地区,对当地主要经济作物鲜食玉米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调查了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鲜食玉米田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分析了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环境是导致聚集分布的主要因素。基于空间分布型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幼虫密度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幼虫密度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本研究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抽样方法,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王昆  王兴亚 《昆虫天敌》1998,20(2):56-63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测定以及Iwar‘sM-x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和Taylor’s幂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棉蚜,小枕异绒螨幼螨及其寄生棉蚜的个体间均相互吸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的系个体群,在低密度下,个体群均呈普通聚集格局,聚集速率均随种群密度的提高而下降,顺序为小枕异绒螨幼螨〉棉蚜〉被寄生棉蚜,但在一切条件下,其聚集强度均随种群密度的提高而加强,顺序为棉蚜〉小枕异绒螨幼螨〉被寄生棉蚜,本文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