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我国林业生产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生产是进一步发展高效林业、创汇林业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林比其它林种能获得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见效快受益期长,能够为林业建设积累转化资金,以短养长迅速搞活林业经济,从而大大提高林业产业的社会地位,加快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巴盟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 ,土地肥沃 ,是自治区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境内各级渠沟星罗棋布 ,形成了良好的灌排体系。在市场经济调节下 ,全县综合农业开发迅速发展 ,林业生产特别是经济林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 ,县第九次党代会和十二届三次人代会通过决议 ,建立20万亩商品经济林基地 ,经济林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一、五原县经济林现状 :经济林是林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直接经济效益最显著的林种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在培植资源发展高效林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原县现有经济林面积112260亩 ,其中果树89130亩 ,枸…  相似文献   

3.
安辉 《广西林业科学》2000,29(3):162-164
针对防城港市林业综合开发的现状及存在林种结构不够合理问题,提出了适地适树,科学有序地进行林种结构的调整,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用林的结构调整到4:3:2:1,同时加快基地建设,做好水源林资源保护工作等对策。2003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6.8%。  相似文献   

4.
广西林业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林业产业的现状 广西是个林业大省,林业用地的面积、蓄积量、采伐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速丰林、经济林居全国第一."十五"期间,广西林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种植速生丰产林、经济林为代表的林业第一产业迅猛发展.在宣传发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市场拉动、产业推动等多种因素联动作用下,全区速丰林种植"十五"期间年完成1 000万亩,奠定了速生丰产林面积全国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三高”林业吴欣地处黄土高原北部边缘的和林格尔县,把林业生产作为兴县富民达小康的重要一环,常抓不懈。他们依靠科学技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林种、树种结构进一步合理,经济林比重明显增加.林区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6.
龙泉驿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色彩。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察,龙泉驿区林业必须实行“一转、两化、三调”,即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从单纯的水果经济林模式向生态林业转变,大力推进林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实施林业产业结构、林种结构和树种结构的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7.
针对太平农业试验区现有森林产量低、质量劣,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低的现状,提出了调整林种比例,发展经济林,改造低产林,发展林业第二产业等生态林业发展的优良模式,使目前单纯的马尾松疏残林改变为效益高、多功能、多树种的经济林和用材林森林结构,显著增加林业主、副产品的收入,有效地改变整个试区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林种结构优化和森林蓄积量预测,是根据生态规律优化森林的生态结构和经营目标,为综合分析林业的开发潜力,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节选《吉林省东部次生林区柳河县生态林业建设总体规划》部份内容,介绍林种优化和森林蓄积量预测的方法。一、林种结构优化林种是指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特用林五大林种。林种结构是一项战  相似文献   

9.
蒋勖名 《经济林研究》1992,10(2):92-93,97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调整林业结构,提高经济林比重,着重发展名特优经济果木林,是我市发展高效林业的必由之路。1 林业现状 全市总面积7522437亩,林业用地3453585亩,占总面积的45.9%。有林地面积2670443亩,占总面积的35.5%,覆盖率达36.05%。按林种分:用材林1577304亩,防护林29975亩,薪炭林125573亩,特用林189236亩,经济林581270亩,竹林167085亩。活立木蓄积量2182494m~3,用材林多为中幼林,杉木亩均蓄积1.85m~3,松树0.81m~3,阔叶树1.3m~3,楠竹106根,茶油亩平产油3.1kg,油桐4 kg。  相似文献   

10.
衢州市林业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70%,是浙江省的林业重点市。林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衢州市农村公有制林业改革起始于80年代初期,基本上是照搬了农田家庭联产承包的做法,将山林均分到户经营。具体做法是:一部分荒山以自留地的形式分到各户;用材林、经济林及其他林地,根据林种树种、立地条件、山场远近等不同,分类搭配,以责任山的形式按人口承包到户经营。据1985年统计,农户家庭经营的山林面积占农村集体山林面积的75%左右,形成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林业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形势及国家扶持政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准确认识经济林从基本定义看,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定位看,经济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的五大林种之一,与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等林种,共同构成五位一体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布局,成为我国林业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由此可见,栽种经济林就是造林绿化,就是发展森林资源;发展经济林产业,就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武义县森林资源调查分析,武义县林种结构不尽合理,用材林比重偏高,经济林、竹林比重偏低,薪炭林比重基本合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比重大大偏低。根据《武义县林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及近年武义林业生产发展趋势,对武义县林种结构作一调整;钐要比重,适当提高经济林、竹林比重,大幅度提高防护林、特用林比重,使武义县林种结构趋合理,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经济林是《森林法》划定的五大林种之一,是我省林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其资源丰富、树种众多、分布广泛,不仅能为市场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而且能绿化荒山、荒滩、美化环境提高森林覆被率,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我省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支撑。经济林集三大效益于一身,是发展林业产业的基础,多样的产品是提高农民收入振兴一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改善人民饮食结构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十五”以来,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划布局,全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速度、建设规模、质量水平、产…  相似文献   

14.
经济林及其产业概述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类、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非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以其产品众多、用途广泛,并可增收创汇而被人们认为是我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得较好的重要林种。实践证明,发展山区经济潜力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经济林,也可以说,经济林是山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林种,经济林自身也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部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经济林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民致富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林发展的总趋势是产业化,基地化和现代化。经济林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经济林增加林业经济效益乌盟经济林工作站张旭1989年以来,乌盟围绕“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生产目标,在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上,把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作为突破口,大幅度提高经济林的比例,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具有乌盟特色和优势的经济林树种。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丹东地区林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后的林种结构为:防护林36.1%,用材林24.5%,特用林21.6%,经济林11.8%,薪炭林5.9%,为本类型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林种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现有经济林经营面积0.2×10~8hm~2,有近200个树种和多种经营方式,有包括干鲜果及其制品、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等在内的近100种产品,1994年总产值达60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3),其中年出口量达100×10~4t,年创汇12亿多美元,在国民经济和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林是我国林业5大林种之一,要实现我国林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图根据经济林经营不同于大林业经营的特点,参考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资料,探讨我国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效林业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目标,中心要求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高效林业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推行珍稀乡土树种,发展油茶、茶叶、水果、木本药材等经济林;发展林下产业,实施林下种养以及森林食品开发利用;提高森林经营强度,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间伐;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等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等等。就安化而言,优化树种结构,大力培育珍稀树种,是发展高效林业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经济林是林业上的重要林种。近几年来,由于振兴经济和扩大市场商品生产的需要,经济林发展迅速,年年扩大规模。我们根据实地调查,参阅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我省当前发展经济林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改进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谬误之处,尚祈指正。 一、发展经济林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调整优化林种结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安市洪濑镇遵循现代林业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采用人工造林与现有林定向培育、改造相结合,经过10年时间,完成了合理林种结构的调整与建立,即用材林面积占12%、经济林占45%、防护林占40%、竹林占2%、薪炭林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