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5龄蚕立体条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龄立体饲育架制作,条桑收获及饲养技术,明确了全年采用立体条桑育对蚕茧产质量及桑树秋末生长的关系,条桑收获及饲育是一项省工高效的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湖桑品种的枝条剪伐与桑叶收获方式,设计了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的技术体系,桑树枝叶生长量满足条桑收获的要求,春,夏,秋桑叶收获量之比为1:0.91:1.33,全年产叶量比片叶收获增加21%。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湖桑品种的枝条剪伐与桑叶收获方式.设计了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的技术体系。桑树枝叶生长量满足条桑收获的要求。春、夏、秋桑叶收获量之比为1:0.91:1.33,全年产叶量比什叶收获增加21%。  相似文献   

4.
针对全年条桑收获模式和安康蚕区桑树虫害加剧,防控难度增大的实际,分析了近年来安康蚕区桑树虫害发生的原因及为害特点,介绍了全年条桑收获的桑园管理模式,提出了综合防范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实行桑树条桑收获是桑树收获技术的重大突破。本研究指出了必须把握的关键技术环节选栽适宜品种是基础,培养树型建骨架,转型阶段把好关,收获阶段应得法,配套措施要完善;提出了一套适合山西特点的桑树条桑收获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桑园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其累积值,全年干物质的收获量,田间氮素养分的贮存量等方面,研究了湖桑全年3次等量条桑收获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桑园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累积值.全年干物质的收获量,田间氮素养分的贮存量等方面.研究了湖桑全年3次等量条桑收获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著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全年条桑收获留干 0 4~ 0 .6m ,一留多年 ,且全年收获条桑。经过小区近 10年的试验及几年的农村示范表明 ,该收获法的收获工效比收获叶片提高 2倍以上 ,小区 9年平均产量比传统的冬根刈收获法增长 9 7个百分点 ,条桑饲养大蚕成绩明显比片叶饲养好。留干几年后根刈 ,桑树的再生长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每667 m2桑园桑叶增产414.6 kg,增加了16.5%,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养蚕工效提升1.0倍以上,提出了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具有操作易、投入少、省力多、工效高、效益好的特点,为新时代稳定蚕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对11个不同果桑品种的物候期、果实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发芽成熟早、口感好的品种为大十,发芽迟成熟晚的品种为大白珍珠,收获期长的品种为四季果桑,收获期短、果形大、产量高的品种为8632,果色特别的品种为桂花蜜、白玉王、大白珍珠。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养兔产区。笔者对山西省养兔生产历史、现状、科研等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山西省兔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定位样方调查法和牧草收割法对五台山蓝花棘豆-苔草草甸和白羊草草丛的群落学特征、生物量和优势种的株高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7282.98和4184.68g/m2,其中地上部分(茎、叶、花)生物量分别为1018.34和890.08g/m2,地下部分(细根、中根、粗根)生物量分别为6264.64和3294.6g/m2。此外,对2个群落的优势种蓝花棘豆、苔草、白羊草和黄背草从返青期到开花期的株高动态采用Logistic拟合,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而在成熟期和枯萎期,蓝花棘豆和苔草的株高由于种子脱落或顶端茎秆干枯折断而迅速降低,不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14.
“晋南牛饲养管理配套技术推广”是山西省科委1999年度下达“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项目,其目的是针对我区广大农户养牛饲养管理粗放、商品牛出栏率低、产肉率低、母牛繁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等缺点,通过采用肉牛杂交改良,改良肉牛饲养管理、加强母牛饲养营养、犊牛培育、秸杆氨化、放牧牛冬春补饲等配套技术,达到提高养牛业科技含量,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山西省奶业发展的状况,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山西省13个县区,2006年前完成的基本草地、人工种草、草种基地、飞播牧草、围栏封育等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依据学者提出的9种生态服务功能,结合生物量因子等校正,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地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山西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建植或恢复的草地植被,能够为13个县区带来0.754~2.493×108元/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构成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体调节、原材料、娱乐文化,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9%、22.0%、13.0%、12.8%、11.0%、9.0%、7.8%、1.3%、0.2%。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总计可为山西省产生2.338×109元/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山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碳、氮密度的区域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本试验以山西省铁杆蒿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晋北半干旱地区和晋南半湿润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碳(C)、氮(N)密度,分析了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南北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晋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651.83 g C·m-2和20.63 g N·m-2,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418.89 g C·m-2和13.90 g N·m-2。以群落各组分碳、氮密度代表样点进行RDA(Redundancy analysis)冗余分析排序得出造成两地区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主要生态因子均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可见,山西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差异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驱动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环境因素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  相似文献   

18.
(方法)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山西省5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目的)以预测波尔山羊与地方山羊品种的杂种优势,为山西省肉用山羊新品种培育及波尔山羊在山西省合理杂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5个山羊品种共检测到70.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9.0~21.0之间;经群体遗传统计分析,5个山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4.94~6.0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7053~0.7982,平均基因杂合度0.7592~0.8316。5个山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0.0607;波尔山羊与吕梁黑山羊的标准遗传距离最大(0.5083),其余依次为阳城白山羊(0.4474)、洪洞奶山羊(0.4332)、黎城大青羊(0.3301)。(结论)5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用于5个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评估;5个山羊品种在5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丰富,遗传变异大,品种间遗传分化小。据品种间遗传距离推测,波尔山羊与吕梁黑山羊的杂种优势最大,与阳城白山羊和洪洞奶山羊的杂种优势次之,与黎城大青羊的杂种优势最小。  相似文献   

19.
陕西知识密集型草业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及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陕西知识密集型草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7年以来,全省每年人工种草都在20万hm2以上,建立牧草种子繁殖基地0.67万hm2,牧草种子包衣处理、旱作种草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封山禁牧、设施养畜全面推行,草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并形成了以草兴畜、以畜促草、草畜联动等草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