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巢温进行连续自动测量,划分出巢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分布温区,以研究巢温分布变化规律,为探索巢温调节机制奠定基础。采用精密温度测试仪对福州中华蜜蜂春季繁殖增长期不同环境温度下各位置巢温准确地进行了连续自动检测,并在测量期间详细观察和记录了蜂群发展及行为活动,对所测数据进行温区划分。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5.030.0℃下,中蜂路各点巢温高于相应边蜂路各点巢温,靠近隔板的边蜂路巢温高于靠近箱壁的边蜂路巢温,各蜂路下部巢温高于上中部巢温;环境温度越高,巢温分布越均匀,较高温区范围和所占比例扩大,随着温度降低,较低温区比例不断增大,各温区间平均温度降低,温度梯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一、浅继箱生产的主要做法近几年来,随着中蜂养殖热的兴起,蜂业管理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一部分年轻人加入养中蜂的行列,在养殖技术、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下面将中蜂活框箱加浅继箱生产的做法总结如下。1月上中旬当外界气温达到10℃以上时,蜂王开始产子,这时要收紧蜂路,保持蜂多于脾,有利保温。将多余的脾紧出放在隔板外,不加内外保温物,也不饲喂白糖和花粉(这就需要做到越冬前取蜜时留足),发现饲料缺乏时将保存的蜜粉脾割盖后加入。  相似文献   

3.
蜂箱巢门朝南向阳背风气温高,早春有利蜂群繁殖,能增加巢温;越冬安全省饲料,死亡率低。夏季气温高,正午蜂箱向阳面的温度可达50℃-60℃以上,箱盖热得烫手,放在箱盖上的蜂蜡及赘脾很快被熔化。这时就会有大量工蜂在巢内外扇风,以降低巢温,工蜂消耗大量的体力和饲料,蜂王产卵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蜂越冬,若包装过暖,易造成蜜蜂外出飞行受冻;若过冷,则遇寒潮时会严重死蜂;群势太强,蜂大量出巢采集,到早春则群势下降。据我初步摸索,对中蜂越冬期的管理和包装谈几点看法。1.在立冬至小雪这段时间,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长江中下游),仍可利用山花蜜源继续保温繁殖。随着气温的下降,采取人工饲喂并使蜂脾相称,逐渐用蜜压卵圈的办法来迫其蜂王停止产卵。进入小雪以后,放宽蜂路冻蜂,蜂王就会自行停产。气温下降到0℃再进行包装。  相似文献   

5.
薛超雄 《蜜蜂杂志》2012,32(4):20-20
2010年4月中旬,摇过2次荔枝蜜后,我检查1群中蜂,在靠近箱壁第一二框的蜂路中间,发现箱底下有1个自然王台,再仔细看,蜂王已被咬出。这个王台平躺在箱底,王台下部朝箱后壁,王台上部向巢门前壁,我右手用力才把这个王台扣起来。于是我再仔细逐脾检查这群蜂,发现有2只蜂王。母女蜂王同箱是常见的,怪就怪在王台在箱底上。我把这事说给韦蜂友听,  相似文献   

6.
追花夺蜜 ,可大幅度提高中蜂的效益。由于中蜂怕震 ,易离脾等特性 ,决定了用传统方法转运中蜂不易成功。近年来 ,我试用意标箱、从化式箱、GN式蜂箱等的水泥蜂箱转运中蜂 10余次 ,每次都获得成功。到达目的地后 ,打开箱盖看 ,蜂群十分安静 ,不离脾 ,像未运过一样。现将我的几点经验介绍给广大蜂友参考。a .制作水泥蜂箱 ,必须使用整体出模的方式 ,要求坚固耐用。箱围要设计护边条 ,箱底、箱盖要布放钢丝网 ;规格要求统一 ,以便于通用 ;为防止巢虫危害 ,箱底不用开设气窗。b .转运前首先要联系好场地和运输车辆 :场地要求宽阔 ,平整 ,遮…  相似文献   

7.
我用意蜂标准箱加上中蜂框式隔王板饲养中蜂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 2 0 0 2年收到的 1群中蜂 ,现发展为几群 ;虽有蜂想飞逃 ,但没得逞。现我把方法介绍给大家 ,有类似情况的蜂友不妨试一试。用意蜂标准箱 ,在箱中用中蜂框式隔王板隔开 ,蜂箱两边各开一个巢门。刚收捕来的中蜂 ,把蜂群带王放在一边 ,这边的巢门关上 ,让工蜂通过隔王板从另一个巢门进出。通过观察两三天 ,如果蜜蜂工作正常 ,则除去隔王板 ,这边的巢门也可以打开 ;如果蜜蜂工作不正常 ,则用隔王板隔着 ,让工蜂从隔王板进出 ,过几天蜂王就要带蜂飞逃 ,因蜂王出不来 ,蜜蜂吵一阵…  相似文献   

8.
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工蜂的侵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的侵染性,本试验将纯化自中蜂的微孢子虫,以每只蜂1×105个和5×105个孢子的接种量,分别给2日、5日、8日、11日龄无微孢子虫感染的意蜂成年工蜂接种,在30℃±0.5℃,65%~80%RH,黑暗中隔离饲养10日后,各日龄工蜂的平均感染率达86.3%~100%,每只蜂中肠的平均产孢量为5.60×105~3.39×106个。在两接种量下,2日、5日龄意蜂工蜂的产孢量均显著(P<0.05)高于8日、11日龄的产孢量。试验首次证实了中蜂来源的微孢子虫对意蜂成年工蜂具较强的侵染性。  相似文献   

9.
戴元高 《蜜蜂杂志》2005,25(10):25-25
中蜂,其生物学特性与西方蜜蜂不同,因而在越冬过程中(特别是越冬期长的地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高温中蜂飞翔的临界温度一般为7℃左右;越冬最佳温度为0~4℃,在这样的温度下,蜜蜂呈半蛰伏状态,运动微弱,耗蜜量少,寿命较长。若箱内温度增高,蜜蜂将增强运动、加大耗蜜量,促使蜜蜂早衰和死亡。如:当温度长期处于5~7℃,西蜂仍能安全越冬,而中蜂群就有部分群出现蜂王产卵。2长期低温中蜂在-10℃以下低温的适应方法是加强蜂团的紧缩。随着外界温度下降,工蜂活动量减弱,蜂团内部温度下降。在长期低温的情况下,蜂团无法向饲料区转移而出现全群冻…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南北气温差异很大,各地春繁的时间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大致以外界有零星蜜源现花为准。为使春繁顺利进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春繁前,选晴天及时让蜜蜂爽飞、排泄。②强群春繁,每群蜂紧脾后至少要有4框足蜂,每张脾上附有3000只以上蜜蜂,坚决合并弱小蜂群。③为了让蜂群长期保持35℃巢温,以使卵和虫蛹得到正常发育,必须人工对蜂箱内外严密保温。箱内巢脾上覆盖棉片,空处用稻草塞满;箱底垫塑料薄膜,箱左右及后面用稻草包裹,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晚上将箱前塑料薄膜放下(必须有透气孔),…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中华蜜蜂蜂群里不同时间段的卵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卵人工转移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24~36h卵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12~24h的卵;0~12h卵的存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通过测定神农架6个不同采样点的6群东方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38个形态特征,并结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集合分析和区辨分析;形态性状与生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并与周边省份东方蜜蜂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神农架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而背板3、4的色素度、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神农架东方蜜蜂种群形态性状的多态性、多型性及其生态地理变异式样,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腾冲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人工授粉、东方蜜蜂自由式授粉、东方蜜蜂强制性授粉处理,以期为提高腾冲红花油茶的产量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东方蜜蜂自由式授粉油茶座果率为30.3%,与人工授粉和强制性授粉差异不显著;结实率达24.6%,极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强制性授粉,分别提高了10.6%和15.2%;自由式授粉油茶平均每株鲜果重为4.16kg,极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中蜂强制性授粉;平均每株鲜籽重为1087.7g,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和中蜂强制性授粉。因此,中蜂自由式授粉是提高油茶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相似文献   

15.
触角作为蜜蜂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实现个体间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亦是一类经济昆虫。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与雄蜂触角及其表面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蜂触角呈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工蜂柄节比雄蜂的修长,而雄蜂鞭节较工蜂的粗壮,且多一节。工蜂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多,雄蜂触角上有6种感器,其中板形感器分布最多。在雄蜂触角上发现了一类新的感器为栓锥形感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和触角节数上,其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不同地方中华蜜蜂外部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测定了江西省 8个县 (市 )中蜂工蜂的吻长、右前翅长与宽、背板长、肘脉指数和跗节指数等主要外部形态指标 ,结果表明 ,浮梁中蜂为最理想选育材料。同时 ,对江西省中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9,29(10):6-7
蜜蜂是多雄性社会昆虫.在分蜂过程中它们主要通过信息素和蜂舞进行交流.不同种的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以同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观察在自然分蜂中意大利蜜蜂是否能解读并参与中华蜜蜂的自然分蜂.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会参与中华蜜蜂的分蜂.说明意大利蜜蜂具有解读中华蜜蜂自然分蜂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在高度近亲繁殖(兄妹交配的蜂王)条件下,中华蜜蜂产生二倍体雄蜂,二倍体雄蜂的成虫率高于西方蜜蜂和印度蜜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单倍体雄蜂存在明显差异。中蜂二倍体雄蜂排精量少,精子密度低,精子总数少,精子活力较差,死精率高。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调查和了解江西省中蜂蜂蜜品质情况,以“2019年全省中蜂蜂蜜品质评审”大赛为契机,采集全省中蜂蜜样品;参照蜂蜜团体标准(T/CBPA 0001-2015蜂蜜)进行初审评分,评选出50~60个中蜂蜜样品;依据GB 14963-2011,送检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中蜂蜜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全省中蜂蜜样品整体品质良好,66.67%的中蜂蜜样品浓度在40~42波美度范围内;因中蜂蜜品种因素,其中90%以上的山乌桕蜜样品的淀粉酶值偏低,需要后续研究分析原因;其它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E对中华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蜜蜂姐pisce僦cerosa)为试验材料,在培育中华蜜蜂蜂王的过程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溶剂,检测其对中华蜜蜂处女蜂王初生重和卵巢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蜂王初生重没有影响,差异不显著;过高剂量地补充维生素E会降低处女王的卵巢重,不利于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