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种间杂交遗传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泡桐属内10个种的双列杂交材料,用遗传值评定亲本和杂交组合,分析遗传值的表现规律得知,亲本对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有较大影响。杂交育种中,母本的遗传作用大于父本;父母本的交互作用因性状而异,对树高影响最大,胸径其次,对枝下高和冠幅则没有影响。根据遗传值,可以评选出优良的亲本和杂种组合,取得一定的遗传改良效果,为泡桐杂交亲本的选配和杂种组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给硫华菊新品种选育及确定合理的杂交组合奠定基础,利用多种硫华菊和波斯菊种质资源,采用有性杂交技术,进行了15个不同组合的杂交育种试验。试验于2016年11月采收259粒杂交种子。试验得出了不同杂交组合的平均结实率,初步确定了不同亲本材料间的杂交亲和力,其中硫华菊橙色×大花波斯菊'暗恋'组合的单果结实率最高,为49.20%,表现亲和。  相似文献   

3.
<正>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为了避免重复和提出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方案,以准确地选择优良无性系,我们对1975-1981年泡桐杂交株系第一代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并计算了泡桐胸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本试验有6个泡桐种间杂交组合(毛泡桐×  相似文献   

4.
贵州白花泡桐种源试验苗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是泡桐属内分布区域最广的树种,我省现有四种泡桐也以白花泡桐分布最广。白花泡桐由于长期自然条件的影响及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群体问及群体内个体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把白花泡桐自然分布各地理区域的地方群体和优良单株集中于一个或多个地点进行试验,就可以比较鉴定种源间及种源内个体间变异的差异,并为选择最优种源及单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取以人工杂交为主的选、育、引常规育种结合辐射等新技术,在河南、浙江、辽宁选育优良亲本,人工杂交81个组合(亲本单株158个组合),克服了某些泡桐种间花期不遇的困难,人工授粉24186朵花,采杂交果947个。从1218个无性系测定试验中培育出豫桐1一5号泡桐,为具有优质、抗病、速生、丰产、于良等综合柱状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 木麻黄原产澳洲,约有40余种。我国引种的主要有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细枝木麻黄三种。为了选择和培育速生、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类型,利用杂种优势,从1974年开始,我们在广东湛江市郊南三林场进行了木麻黄有性杂交试验。几年来,以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种间杂交为主,人工授粉17个组合,授粉花穗  相似文献   

7.
油茶杂交育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油茶新品种选育及确定合理的杂交组合奠定基础,利用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山茶属种质基因库丰富的油茶种质资源,采用有性杂交技术,于2005年选用12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优良农家品种、油茶物种作为亲本,进行了12个不同组合的杂交育种试验,并于2006年10月采收杂交果实83个。通过试验得出不同杂交组合的平均坐果率,初步确定了不同亲本材料之间的杂交亲和力。其中,白皮中子×赣无1组合平均坐果率最高,为90%,表现亲和。  相似文献   

8.
(一)通过人工控制授粉进行有性杂交育种,是培育林木良种重要途径之一。我所从1974年以来,在中央、省地林木良种会议精神鼓舞下,根据桉树种间易于杂交的特性,做了一些桉树人工控制授粉的有性杂交试验工作,目的为培育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产桉油多的桉树新良种或新类型。近几年来,进行桉树种间杂交或种内配合力测定的组合数14——20个,处理去雄授粉花朵数达7000多朵。收到的桉树杂交蒴果800多个(不包括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育耐下湿盐碱地的速生丰产优质品种,解决下湿盐碱地的四旁绿化和造林对树种的需要,进行杨、柳属间远缘有性杂交育种工作。同时为了扩大泡桐的栽培范围,解决泡桐的北移,培育抗寒、耐旱的速生丰产优质树种,并探索科间远缘有性杂交育种的方法和途径,开展了杨树与泡桐的远缘杂交育种工作。关于杨柳属间远缘杂交工作,辽宁省林科所1979年以来,进行了银白杨与旱柳的杂  相似文献   

10.
泡桐优良资源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树种,适应性强,适生范围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笔者收集了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185个县的12个泡桐种类,进行优良资源选择试验,从中选出了在南阳速生、抗性强、适应性强的优良泡桐种类-白花泡桐和兰考泡桐.  相似文献   

11.
一、有性杂交育种的经济意义有性杂交是指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进行人工授粉,而产生后代的一种杂交方式,其后代称为有性杂种。根据杂交双亲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种内杂交、种间和属间杂交。种内杂交是指品  相似文献   

12.
红松有性杂交,分为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种内杂交是红松种内不同类型、生态型、地理型之间的交配。种间杂交是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交配。文章介绍了红松杂交育种技术及研究进展,以期为红松杂交育种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各杂交组合的生长表现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表现好的杂交组合,其组合的双亲至少有一个是优良亲本。组合间的遗传差异来源有2个:一是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一是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二者没有相关关系,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但组合的生长表现由二者的综合效应所决定。双列杂交中的5个亲本中有2个亲本一般配合力较高,是优良亲本,10个正交组合中有3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配合力高的亲本是建立和改建种子园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泡桐为我国特产。近几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种苗的远距离调运,泡桐害虫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本文对泡桐分布区内的泡桐害虫进行了考察,並对其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泡桐的害虫种类很多,但专食性害虫较少,泡桐害虫尚未形成稳定的群落。针对目前危害加重的情况,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以防止泡桐害虫的造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5.
泡桐组织培养系统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就11个起源的24个无性系,探讨了泡桐组培的系统性问题。试验表明,泡桐种间、无性系间在接种成活率、扩繁系数、叶片分化及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而成活率和扩繁对培养基的种类要求不严,仅对生长素和分裂素的比例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创制广西油茶(Camellia oleifera)新种质,开展了普通油茶优良家系杂交育种试验,重点对杂交组合与亲本的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茶优良家系自花授粉呈明显不孕或孕性极低的现象;运用5个优良家系采用单交方式试验的15个杂交组合中,组合3、组合4在果实大小和单果鲜籽重方面表现出正向超亲优势,而其他组合的主要性状指标均趋向于某一亲本。普通油茶优良家系间杂交可以创制出超越亲本的杂种优势,通过组合亲本,获得具有特异性状的油茶新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桤木属种间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是选配桤木属种间杂交亲本的主要遗传参数。选用2份桤木、4份台湾桤木和3份欧洲桤木作为亲本,按照不完全随机交配设计(NCⅡ)配置18份(3×6)杂交组合,估算9个种实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等遗传参数和竞争优势。结果显示桤木属种间杂交组合种实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各种实性状均主要表现为基因加性效应遗传,种子长度、宽度和千粒重表现为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种实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FWHFWHFLWTSSLSWCLSSFSA。亲本间的GCA和杂交组合间的SCA均存在较大的差异,GCA和SCA之间没有相关性。在供试的18份杂交组合材料中,ACjt04、ACjg00和AFhlt01、AGtc02在种实性状上的GCA和SCA值均较高,是优良的亲本材料。18个杂交组合的9个种实性状的竞争优势与GCA和SCA均具有正相关性,与SCA的相关性高于GCA。综合分析,桤木属种间杂交种的竞争优势与GCA和SCA具有紧密的遗传相关,对高GCA亲本和优势SCA杂交组合的选择,是组配强优势桤木属种间杂交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 兰考泡桐是泡桐属中一个优良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因此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很快。我们于1979年从河南引进桐根121万株,进行了大面积育苗试验,育苗1,000余亩。为了探讨引种兰考泡桐的育苗方法,确定其推广价值,固定了四个试验观察点,观察苗期的性状表现。引种结果,出圃苗80万株,高4米、地径5厘米以上的壮苗占57%,最高达6.13米,最大地径12.3厘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引种目的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速生特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比本地南方泡桐生长快。因此,企图通过引种手段,改变它对生态条件的遗传反应,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泡桐无菌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糖及浓度对毛泡桐组培苗不定芽增殖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激素的种类不同导致增殖培养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在基本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增殖培养中,以WPM和BAP相结合是最适宜的培养基。在调查糖的种类对增殖培养的影响中,还是以蔗糖效果最好。不同蔗糖浓度的培养试验中,随着糖浓度的增加,其增殖诱导数增多,但小苗的伸长在20 g·L-1区间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采用毛竹与较为耐寒的刚竹进行有性杂交,以期为南竹北移培育优良竹种,为此对其亲本染色体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日本上田弘一郎在竹学生理研究中表明“大多数单轴型的日本竹种与变种,染色体为36或48”,而我国刚竹属竹种染色体则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细胞压片法对亲本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现将所得结果简述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验用的毛竹、刚竹花穗采自本所树木园竹子杂交圃内。压片用的毛竹种子由广西林科所提供。毛竹、刚竹体细胞染色体的检查,采用根尖压片法。在大量的片子中挑选其中分裂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