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
4.
用淀粉-聚丙烯酸型及聚丙烯酸型两种高吸水性树脂对地表水和水中几种离子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具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对阳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阴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弱;吸附能力因吸水剂种类,离子性质及度而异。 相似文献
5.
6.
竹胶合板表层浸渍纸工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粘剂的浓度、粘度、浸渍温度及浸渍时间是影响竹胶合板表层浸渍纸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艺特性,提出了优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依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价与表示》的方法,对浸渍纸层压木地板内结合强度测量试验中影响其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浸渍纸层压木地板内结合强度为:σ=(1.04±0.01)MPa,其中扩展不确定度的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p=95%。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论述了葵花秆刨花板的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分析了单层浸渍纸贴面用基材板的性能,并与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填补了几项指标要求。研究中对国产刨花板设备及其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生产出了符合单层浸渍纸贴面板性能要求的基材板,同时研制了改性三聚氰胺树脂胶、改性脲醛树脂胶,制定了单层浸渍纸贴面工艺,贴面板各项性能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甲醛中甲醇含量对低摩尔比脲醛树脂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对低醛化(低摩尔比)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含量提高,甲醛原料贮存期增长,树脂贮存稳定性提高,但同时导致树脂中游离甲醛升高,板材甲醛释放量上升。树脂用NH4Cl作固化剂适用期(活性期)和固化时间随甲醇含量的升高而缩短,但适用期和固化时间太长,不适合直接做固化剂。而用草酸和10%HCl作固化剂,适用期和固化时间随甲醇含量的升高而延长。对胶合强度的进一步测试表明: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提高,胶合板湿强度和木破率明显下降,当摩尔比(U∶F)为1∶1.1、甲醇含量>6.0%时,杨木芯板胶合强度就达不到GB/T9846-1988标准0.7MPa的要求,柳桉芯板胶合强度也显著HNMR核磁共振谱证实,原料甲醛中甲醇含量高,树脂中水合下降,而干状胶合强度几乎无影响。用400Hz1甲醛含量亦高,—OCH3基也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显示,甲醇含量低时树脂固化成树状物,甲醇含量高时树脂固化成松散状。 相似文献
15.
以CuCl2为催化剂,松节油、邻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简称TCR),对产物进行了红外、紫外光谱分析以及分子质量测定,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在CuCl2催化剂的作用下,邻苯二酚与萜烯发生聚合反应,产物TCR的数均分子质量为536,它易溶于有机溶剂,与萜烯酚树脂和萜烯树脂相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本实验较佳的反应条件为:n(萜烯) /n(邻苯二酚)为3: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4.59%,温度为158℃,反应时间24h。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产磨木浆的原料主要是马尾松,但由于其树脂含量高,在制浆造纸过程中产生树脂障碍,既影响纸机的正常运转,又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本研究用脂肪酶对磨木浆进行处理,以降低浆料中树脂含量。研究了脂肪酶处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脂肪酶脱除树脂的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磨木浆脂肪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6.0、温度70℃、浆浓10%、处理时间60min、酶用量0.8IU/g;在脂肪酶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磨木浆与原浆相比,树脂含量下降了52.58%。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重氮盐氨显影干法黑线晒图纸涂布液的配制技术及涂布工艺。目前,我国生产的晒图纸,多为蓝线晒图纸,黑线晒图纸有少量进口。经鉴定,认为本项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我国晒图纸的更新换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自由授粉混合种子子代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8年在腾冲县古永林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试验。通过7年的观测,试验已显示出天然优良林分子代具有干型通直、木纹理扭转度小、生长量大的特点,其树高、胸径、材积和木纹理扭转度的实际增益分别达到3749%、6560%、21984%和26957%,遗传增益分别为2014%、4046%、10711%和5979%,目前已远远超过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子代遗传增益3%的攻关考核指标。通过试验反馈表明了所制定的“云南松天然优良林分选择方法及标准(滇西)”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