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毛竹出笋及增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毛竹笋期过程,调查毛竹出笋规律,研究其增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竹笋的出笋历期持续16 d左右,其出笋的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6~11 d,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56%。毛竹的增粗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期,毛竹茎秆直径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2.
对料慈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竹笋出土时间持续45天左右,以7月下旬至8月初为出笋高峰;竹笋—幼竹高生长时期为100天左右,遵循"慢—快—慢"的规律,且高生长的昼夜节律明显;地径生长期为32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屏边空竹的发笋、退笋和幼竹生长规律。[方法]定点观测了30丛屏边空竹周年的出笋、退笋、秆高及地径生长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评价了不同季节出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1)屏边空竹笋期历时9个月左右(从9月至次年5月),根据出笋量的差异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春季最多而夏季最少;其中5丛(16. 67%)每季出笋,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2)退笋率随着笋期逐渐增加,在出笋末期达到最高,为87. 76%。(3)笋-幼竹高生长约130 d完成,平均秆高达6. 36 m;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可用三次曲线方程描述:H=0. 806-0. 029t+0. 001t2-5. 894×10-6t3,R2=0. 980。(4)地径的生长历时16 d左右,平均地径为18. 50 mm,也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结论]屏边空竹发笋期长约9个月,具有四季发笋的习性,但各季节出笋量差异显著;秆高和地径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国重要经济竹种龙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和黄金碧玉竹4种大型丛生竹种,研究了这些竹种的发笋情况、笋高生长规律以及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竹种的竹笋形态均呈锥形,笋体颜色深浅不一,个体大小不一,龙竹笋体最大,黄金碧玉竹笋体最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黄金碧玉竹退笋率最低(17%),其他依次为版纳甜龙竹(19%)、云南甜龙竹(22%)、龙竹(25%);黄金碧玉竹的出笋期最长(222 d),其他依次为龙竹(170 d)、云南甜龙竹(153 d)、版纳甜龙竹(100 d);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各竹种竹笋出土后30 d内高生长缓慢,30~80 d高生长较快,80 d以后高生长趋缓直至停止生长;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年降雨量大的地区,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好;施肥能明显降低退笋率,延长发笋期,增加笋直径;不同肥料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不同,各竹种均表现为施用尿素的竹笋生长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复合肥,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石竹笋期至幼竹的高生长规律以及竹秆由基部向上节间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及各节间的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石竹出笋后12 d左右高生长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石竹由基部向上1~4节为短节,平均节长6.9 cm;5~12节为中节,平均节长16.0 cm;13~23节为长节,平均节长23.2 cm;24节以后又为中节,平均节长15.1 cm。根据石竹笋期的高生长规律,在竹林的经营中应适时进行强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早园竹高生长规律及出笋长竹期的养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北京地区生长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早园竹的高度生长及竹林出笋规律。结果表明:竹笋的出笋时间不同,其成竹率也不同。出笋早的竹笋的成竹率较高;出笋越晚,竹笋的成竹率越低。据此可将早园竹的出笋期分为3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的时间大致相等,约为6-7d。前期笋的高生长期长、后期笋的高生长期短,它们高生长期的结束时间基本一致。早园竹的高生长遵循“慢一快一慢”规律,竹笋破土后14d和36d左右是高生长期的2个转折点,由此可将早园竹的高生长分为始期、盛期、末期3个阶段。早园竹的日最大高度生长量为51~75cm,占成竹平均高度的6.96%~9.04%。同时对早园竹出笋长竹期的养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极度濒危物种毛环方竹的天然分布区(中国贵州斗蓬山),对毛环方竹的出笋规律、退笋数量分布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环方竹的出笋期从9月初—9月底,历时25 d;出笋的数量呈少—多—少的动态变化规律,9月13—21日为出笋盛期。对于整个出笋期而言,退笋数量占出笋总数量的83.3%,盛期退笋最多,其数量达总出笋数的58.5%。在出笋盛期当期出笋数量有85.7%退笋,初期和末期当期的退笋率分别为77.8%、75.0%。人为因素是退笋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引起退笋的高度均在40 cm以下,主要分布范围为10~19 cm;人为因素引起退笋的高度在7个高度级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40~99 cm。竹笋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的高生长规律,Logistic方程的拟合度为0.9959。  相似文献   

8.
三种地被竹出笋成竹生长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鸡毛竹(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和南平倭竹(S.nanpingensis)3种地被竹的出笋、退笋和高生长3种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金刚竹出笋期历时24 d,出笋后第6天至第16天进入出笋高峰期;鸡毛竹出笋期历时37 d,出笋后第6天至第25天进入出笋高峰期;南平倭竹出笋期历时33 d,出笋后第6天至第21天进入出笋高峰期;3竹种出笋数量和退笋数都呈"少—多—少"的趋势,出笋数:鸡毛竹(278株/m2)>南平倭竹(253株/m2)>黄条金刚竹(141株/m2);退笋数:南平倭竹(74株/m2)>鸡毛竹(63株/m2)>黄条金刚竹(33株/m2);3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logistic增长;3竹种昼生长量总体上高于夜生长量,在昼夜24h黄条金刚竹出现2次生长高峰,鸡毛竹出现3次生长高峰,南平倭竹出现1次生长高峰。  相似文献   

9.
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圣音竹出笋、退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圣音竹发笋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历期30 d,明显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2014年总发笋53支,3个发笋时期的发笋数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退笋率为15.09%,在发笋初期和盛期的萌发笋退笋原因主要是人为机械损伤,发笋末期萌发笋的退笋原因是营养供应不足;发笋初期、盛期和末期的萌发笋竹笋—幼竹高生长过程均呈"S"型生长曲线,符合"慢—快—慢"生长规律,相应的Logistic方程都很好的拟合了各个时期萌发笋幼竹的平均高生长数据,发笋初期和盛期萌发笋在幼竹高生长历期和株高方面均优于发笋末期萌发笋,留笋养竹时选择初期和盛期的萌发笋为宜;发笋盛期的圣音竹竹笋在生长快速期时,昼夜生长呈现一定节律,且昼夜总平均生长量达16.48 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1倍。  相似文献   

10.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花叶女竹的笋竹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花叶女竹从4月中旬开始陆续出笋,直到6月上旬结束,共持续52天左右;退笋发生在盛期和末期,退笋高度一般小于20 cm;竹秆的高生长节律遵循"慢—快—慢"的规律,昼夜高生长量差异不明显;光照充足的林地四周,新生叶片保持白色条纹特性,但条纹长短、宽窄、位置不同;林地密集的中间地带,多具大叶秆型,叶片恢复绿色。  相似文献   

12.
四川麻竹引种区麻竹发笋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经济价值极高。以四川麻竹引种区已造林4年的麻竹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麻竹的出笋时间持续约为250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90天左右,生长呈Logistic方式增长;麻竹的发笋期呈现始发期、增进期、旺盛期、渐衰期和末期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竹类植物生长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竹类植物地下茎、芽、根、笋、秆、枝和叶等部分的生长规律,探讨了笋和幼竹的生长规律,以期为竹类研究者提供参考,并推进对竹类植物生长规律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花绿竹是近年选育的浙南夏秋笋新品种。与当地传统主栽种绿竹相比,有以下特点:(1)秆色为花色,绿底黄条,传统主栽种绿竹竹秆为绿色。(2)物候上抽枝发叶早,当年生新竹于高生长停止后即萌芽抽枝,抽枝率达80%;而传统种绿竹当年抽发枝叶相对较少。(3)习性上分枝低,多数竹株只要光线合适,即从地上部分第2~3节就开始抽枝,节间长度为两头小,中间长,11~32cm不等。(4)成竹高3~7m,胸径2.7~4.4cm。高生长期历时45~70天,夜生长量大于日生长量。径生长历时14天。高生长满足三次曲线方程:y=0.000 09x3+0.014 6x2+1.238 1x(R2=0.989 1)。(5)在浙南地区,花绿竹在海拔300 m以下、最低气温-5℃以上均可生长并形成经济产量。出笋初期6月初,末期10月中旬,7—8月为盛期,出笋量占总量的83%以上。(6)丰产早产性能好(3~4年生竹丛,产量在5.25~6.00 t/hm2,较对照种高25%),笋体品质优(糖分含量高、出土笋苦味轻)、质地脆、口感佳。花绿竹可作为笋用竹推广应用,也可考虑兼作笋用、观赏竹开发。  相似文献   

15.
梁山慈竹笋—幼竹生长规律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山慈竹分布于西南各省,广泛用于造纸、人造板及园林绿化等。本文研究了梁山慈竹笋—幼竹的生长规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梁山慈竹的出笋时间持续为73天左右;竹笋-幼竹的生长需要104天左右,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梁山慈竹的高生长昼夜差异不明显;地径生长需要42天左右完成;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是竹笋-幼竹生长的限制因子;梁山慈竹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为104t/hm2。  相似文献   

16.
茶秆竹新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茶秆竹的鞭芽及幼竹--成竹生长规律的观测,结果表明:茶秆竹的鞭芽于8月上旬开始分化,鞭芽数随着鞭龄的增大而降低。当年的鞭可以分化成鞭芽和笋芽,茶秆竹立竹主要集中在壮龄和中龄鞭上,立竹的着生部位以鞭的中、后段为主。竹笋出土可分为3个时期,高生长可分为4个阶段,高生长节律呈S形,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理种源的麻竹笋-幼竹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漳州与永安开展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分析地理种源出笋物候期、秆高生长、枝叶生长的变异规律,及高生长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漳州点以中带种源适应能力最强,笋期长,笋量分散,成竹率高.永安点则北带种源笋期长,以飞鸾种源尤为突出.各种源幼竹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较高.种源枝叶生长的变异以北带种源南移种植后,上抽时间提早,生长期延长.影响秆高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旬降雨量.中带种源在漳州点受气象因子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