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系统总结甘肃省自1996年开始实施“集雨节灌工程”以来,得到普遍推广应用的集水工程、蓄水工程以及灌溉工程建设利用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遍 适宜于在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的集雨节灌工程建设模式和适宜的单元工程发展规模;根据不同的降水量分区,分析确定了各利用模式下的工程建设投资水平;根据目前雨水灌溉农业的发展现状,选定代表作物,分析了集雨节灌工程不同利用模式的经济可行性,为今后制定雨水利用发展规划,实施集雨节灌工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集雨节灌是雨水集蓄利用与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机结合,集雨节灌工程的发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雨水利用、农业灌溉闯出了一条新路。介绍了山东省宜发展集雨节灌工程的区域情况,对山东省集雨节灌的现状和工程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山东省集雨节灌工程的发展需求、发展潜力、发展目标、投资水平、产出效益、并提出了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宁夏彭阳县雨水集蓄利用模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雨水集蓄利用是宁夏彭阳县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宁夏彭阳县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结合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实际,总结提出了5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模式:小流域集雨综合调配利用模式;坡面集雨与林草建设利用模式;道路集雨补灌农田利用模式;庭院经济集雨利用模式;旱作农田土壤水库扩蓄增容;高效集蓄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宁夏彭阳县集雨节灌工程投资、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山丘区集雨节灌工程模式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志宸 《节水灌溉》2007,(4):63-64,66
立足河南省山丘区实际,提出了具有河南省山丘区自身特点的集雨节灌工程模式,并对典型代表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了传统大田农业模式对集雨节灌工程发展的制约,强调集雨节灌应与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紧密结合,优质高效,突出效益.  相似文献   

5.
高塬沟壑区集雨节灌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高塬沟壑区塬、坡、沟、川自然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多种集雨节灌形式的适宜范围,提出了各个地貌单元适宜发展集雨节灌的模式,对集雨节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对集雨节灌研究工作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内蒙准格尔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投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目前集雨节灌工程投资、效益状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内蒙准格尔地区集雨工程进行了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旱井和水窖年收集1 m3水的成本分别为0.95元和1.56元,窖水滴灌玉米、蔬菜、果树的单方水平均产投比为6.14、12.52、9.10,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内蒙准格尔地区,由于集雨工程及配套设施投资较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近期内农民不可能成为集雨工程投资的主体。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纳入国家农村基本建设投资范畴,多方投入,加快工程发展速度,降低技术设备成本,完善集雨管理制度和办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依据甘肃省多年来开展大田粮食作物集雨节灌的研究和示范成果.分析提出了集雨节灌条件下,旱地大田作物的增产效益指标,并评价了集雨节灌对甘肃农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集雨节灌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对集雨节灌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的实用模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实例考核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它所给出的综合评价结果和相对排序,能客观地反映集雨节灌工程各方面的情况,还可以展现工程综合效益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地头水柜集雨节灌工程规划和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地头水柜集雨节灌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个人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巴州区 2 0 0 2年以来 ,以实施集雨节灌工程项目为契机 ,采取典型引路 ,组织发动 ,项目启动 ,利益驱动的办法 ,调动了干部群众治水积极性 ,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税费改革的有机结合。一是坚持“谁建设、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因地制宜地推行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农户申请 ,村社审批 ,政府扶持 ,行业指导 ,公示监督 ,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 ,调动了农民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 ,使农民真正成为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和中坚力量。化成镇罗家河村 2 0 0 2年春组织受益农户投劳2 .4万个 ,筹资 1.2万元 ,仅 5个月时间就新…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山西吕梁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工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总结了成功的4种模式:①屋顶庭院双层面立体高效集蓄雨水模式;②就地集雨灌溉模式;③以路面、果园空地为集雨场兴建的“一井两园”模式;④以小流域为单元,四荒地为集雨场的雨水集流工程生态建设模式。在总结4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研究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山区、丘陵区干旱缺水,农业效益低下。集雨灌溉工程能有效地利用当地降水资源,提升农业种植水平,只要抓好集雨场、水窖建设,配置好提水、输灌设备,落实工程主体,调整产业结构,集雨灌溉工程就能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雨水资源利用的特点,研究和筛选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旱地农业配套栽培技术,形成集雨节灌工程技术应用模式、旱地农业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提出适合彭阳县乃至宁南山区集雨补灌的高效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并在彭阳县王洼镇集雨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区进行示范.  相似文献   

14.
集雨节水灌溉工程能有效地拦蓄大气降水,是干旱山区发展旱作农田补灌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以集雨窖为主体的集雨节水灌溉工程混凝土用量大,一些偏远山区没有砂石料,要在几十公里以外靠人挑畜驮备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工程费用,而且劳动强度极大。同时,因混凝土集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等领导陪同下到蒲江长秋乡石马村考察农村集雨节灌工程时,对成都市农机研究所研制的NYJ-100系列农用饮水净化机给予了赞扬和肯定。近年来,蒲江长秋山区的干旱尾水段通过实施集雨节灌工程和微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但由于饮用水中地表径流较多,导致铁、锰元素和大肠杆菌超标,为让村民喝上健康卫生且经济实惠的饮用水,针对此情况,成都市农机研究所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农用饮水净化设备,可将农村缺水地区无工业污染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准格尔旗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该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年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不平衡,造成降雨与作物需水期的严重错位,修建集雨蓄水工程进行集雨补灌有效缓解了水分供需错位的矛盾且为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采用工程集水、覆膜坐水、滴灌等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减少田间土壤水分损失,增加产量,达到防旱抗旱的目的。为此探讨了集雨补灌条件下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以及灌溉制度的拟定,为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宁南干旱山区的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宁夏南部干旱区农业产生最突出的矛盾是干旱缺水,近年,发展节水灌溉在宁南山区农业生产与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重点推广集雨节灌(滴灌,喷灌,膜上膜下点灌及窖,井下微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集雨节灌区生态经济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雨节灌区生态经济系统优化发展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集雨节灌区生态经济系统规划模型,对设定的各种方案进行优劣性评价,以指导实际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合理有效,适应性较强,可为解决集雨节灌区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规划提供一种手段;将为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优势、经济优势、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决策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国外集雨技术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雨水初始利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大发展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系统研究阶段,而国内集雨技术研究则相对较晚,20世纪60年代为初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为系统研究阶段。目前集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干旱地区生活饮水、集流节灌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上,已从单项集雨技术走向农业系统集雨的高效利用,从理论探讨、技术攻关逐步走向推广应用并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是将少耕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穴灌保苗的抗旱播种技术、开穴集流的集雨技术、保温增墒的地膜覆盖技术、光热资源高效利用的稀穴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融为一体,以集开穴、灌水、施肥、播种、覆膜为一体的多功能播种机为载体,确保春播作物出苗,增强作物幼苗抗逆性,大幅度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