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杂1号是农一师阿拉尔市农科所2001年利用海陆三系杂交法育成的中绒棉。通过几年的种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现就科杂1号在阿拉尔的种植表现小结如下。1产量表现该品种全生育期144d。在2001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小区平均每公顷产子棉5694kg,比中棉所35增产1.8  相似文献   

2.
中棉所40(原代号:中957182)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2001年4月通过河南、山东两省鉴定.该品种在2000年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但在不同年份和试点间产量表现有一定差异(表1).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4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1年引入我市小面积试种表现较好,2002年大面积生产示范,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当地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2003年重点推广,2004年达到2万多公顷,成为漯河市棉花生产的当家品种。1产量表现2001年在大区品比试验中,在未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中棉所43霜前子棉产量每公顷4385.6kg,比对照新棉33B增产29.6%,子棉总产每公顷4789.3kg,比对照增产20.5%。大田示范6.6公顷,4月3日方块育苗,5月6日移栽,每公顷4万株左右,常规管理情况下,平均单株成铃22.8个,子棉产量每公顷4712.…  相似文献   

4.
鄂杂棉9号(原代号荆97-28)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该品种2000-2001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2001-2003年通过了长江流域区试和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区试中该组合均表现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2004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鄂杂棉9号。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鄂杂棉9号的母本为荆“038”,是从GS鄂抗棉7号经多年在病圃中进行抗病筛选而成,父本荆66002表现早熟、抗病、结铃性较强、配合力高,经自交后配组而成。2特征特性生育期120天。该品种出苗整齐,棉苗健壮。各生育期均长势较强,植株呈塔形,茎秆粗壮,…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40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中熟棉花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南、山东两省审定.2001年引入河南镇平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试验和大田示范,以评价该品种的综合表现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标杂棉在新疆的种植表现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杂A1、标记杂交棉一号(以下统称标杂棉)从2001年在新疆试验示范以来,表现出了超常优势,比生产品种增产30%~35%,深受当地棉农欢迎及兵团领导的重视。1新疆标杂棉的试种及表现2001年河南鹿邑县棉麻公司将标杂A1引到博乐农五师八十九团试验示范,2003年、2004年标杂棉的育种人又将标记杂交棉一号引入石河子、南疆阿克苏等地示范。2003年新疆示范种植标杂棉20多hm2,2004年示范种植333hm2,2005年发展到1660多hm2。2003年农五师八十九团种植标杂A120多hm2,平均公顷产皮棉2448kg;2004年种植330多hm2,其中2.8hm2皮棉单产达3255kg,创北疆棉花单产…  相似文献   

7.
科棉1号在张家港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品质杂交棉科棉1号(原名YH-1)于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引进我市,经连续3年的试种和示范,该组合具有品质优、抗性好、产量高、效益高等特点.1种植表现1.1种子大,出苗好、出苗整齐.科棉1号种子饱满,子指10.6g,比对照泗棉3号高1.6g左右.出苗整齐、出苗率高.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4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棉花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2003年在安阳县和内黄县开始小面积示范30 hm2,2004年种植面积超过1000 hm2,经过近年来的种植实践证明: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铃较大、衣分较高、霜前花率高等高产、稳产特性,且抗病虫性强,纤维品质综合指标好,易采摘,经济效益显著,深受棉农喜爱。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春棉抗病品种区域试验,在内黄县试点平均公顷产子棉3432.5kg,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10.0%,居参试品种(系)首位。2002年在安阳县示范田最高公顷产子棉4500…  相似文献   

9.
鄂杂棉10号(原名太97d5-1,GKz33)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联合育成的抗虫杂交棉优势组合。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父本太D-3具有Bt基因,是由GK19系选而成的,表现植株较矮,节间短,果枝着生节位低,铃中等偏小,结铃性强,早熟等特点。母本太96167为自育的常规棉品系,来源为[(鄂棉16×中棉所12F1×中棉所12],表现植株高大,节间长,茎秆较粗果枝着生节位较高,铃大,结铃中等,后劲足等特点,2001-2002年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2002-2003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2004年进行生产试验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5年3月8…  相似文献   

10.
湘棉3号(湘SK-5)为湖南省棉花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性好等特点,2000~2001年连续两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区试,表现十分突出,2000年引入浙江沿海地区试验试种后,综合性状表现好.  相似文献   

11.
国审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丰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选系971201为母本,综合性状较好的棕色彩色棉RILB263102为父本,杂交制种而成的彩色、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中BZ12)。2001-2002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在两年区域试验中,作为彩色棉表现出优质、高产和抗虫,被推荐参加2003年国家黄河流域抗虫棉的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证书,同年4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07)。因此,中棉所51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审彩色棉品种。1特征特性该杂交种生育期131天左右…  相似文献   

12.
sGK棉乡69是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用(锦科S98-124×sGK958)F1×sGK36的后代经病圃地系选而成.2001年组合杂交,后经南繁北育,2004年所内成系.2005年进行省内多点比较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特别突出.2008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棉2008001.  相似文献   

13.
国抗22号是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以泗棉3号为授体,通过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导入外源抗虫(Bt)基因,经过多代抗虫、抗病、丰产性鉴定定向选择而成的抗虫棉新品种,是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的产物,2001年6月通过国家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该品种继承了泗棉3号的丰产性、抗病性、丰富了抗虫性,提高了原棉内在品质。经过2001、2002两年在江西都昌、九江、永修等县及省棉科所布点示范,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江西棉区种植。1 江西棉区种植表现1 1 产量形成因子表现两年多点调查结果:国抗22号单株成铃一般为22~28个,单铃重5 …  相似文献   

14.
1选育过程 2001年以抗病优质新品系301(314×新海15号)为母本,以丰产优质品系107为父本杂交,经过连续多年在重病田进行定向选择,并在海南加代选育新品系,2004-2006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该品系抗病性、丰产性、品质均表现较好.2007年参加自治区南疆早熟组长绒棉预备试验;2008-2009年参加自治区南疆早熟组长绒棉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自治区南疆早熟组长绒棉生产试验.2011年4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11年51号.  相似文献   

15.
中棉所49在西北内陆棉区的稳定性与丰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及其双标图分析了中棉所49在2002-2003年和2008-2013年共8年西北内陆棉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2年西北内陆国家棉花区试早中熟组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优劣顺序依次为:中棉所49〉98—60〉K31〉中棉所35〉9—2005〉E3—8—12〉新创1号〉SGK9688〉SGK1779。(2)中棉所49在8年区域试验中的稳定性表现为:在5年试验中表现居第一位、1年试验中表现居第二位、2年试验中居第三位,其稳定性综合表现优良。(3)中棉所49的皮棉产量水平在8年区域试验中总体上稳中有升,体现了较好的丰产性能。可见,中棉所49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41系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最新培育的,首批通过国家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该品种2002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并在鲁西北进行引种示范,其早熟性、丰产性、抗病性以及纤维品质表现突出,适合在鲁西北地区发展种植.  相似文献   

17.
皖棉27号是皖棉133与皖棉17号配置的杂交组合。2000年进入株行试验,表现高产、优质、抗病。2001年进入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都显著超过对照皖杂40F1,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表现优质、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4年继续参加安徽省棉花区试,同步进入生产试验。2005年1月30日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特征特性该组合属中熟偏早型品种,生育期128天,株高110cm左右,株型较紧凑,呈塔形;第一果枝节位为7.9,果枝17.5个;叶片中等大小,茎秆粗壮,光滑;整齐度较好,长势较强;铃较大,铃重5.58g;子…  相似文献   

18.
川杂棉14系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抗病核不育两用系GA5为母本、抗虫品系R27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配制的抗虫杂交一代种。1998年测配组合,1999-2000年进行新组合筛选评价试验,2001-2002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区试,2003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四川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棉2005002。1特征特性川杂棉14生育期133天,与对照川棉56相当,中熟;植株塔形,生长稳健,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大;结铃性强,铃卵圆较大,铃重5.8g,吐絮畅,纤维洁白;衣分41.01%,衣指6.95g,子指9.72g。2产量表现两年区试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355…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专用催熟脱叶剂哈威达在机采棉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脱叶催熟技术是机械采棉综合农艺配套技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前提。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122团场是新疆的优质棉生产重要基地,棉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于2001年开始试验推广机采棉,通过5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机采棉的推广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在化学脱叶催熟技术上总结出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应用棉花专用催熟脱叶剂哈威达的技术上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1试验示范效果农八师122团场自2001年开始实施机采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以来,在化学脱叶催熟剂的选择、使用及大面积推广应用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01-2003年,分别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江西省主产棉县安排5个试点11个品种的抗虫杂交棉生产比较试验。分析比较得出赣棉杂1号、鄂杂棉10号(太D5)、中棉所55(中CJ-9)3个品种的综合性能表现突出。可作为2009年江西省棉花生产主推品种;赣杂棉3号、红鹤3号、金农棉2号、赣棉杂11、鄂杂棉24号5个品种的综合性能表现优良.可作为2009年江西塔棉花生产宜种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