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闽北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生长动态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闽北地区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77块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资料,运用Weibull分布参数预测模型(PPM)对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进行预测。为林业部门制定科学的生产规划,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稳定的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经营措施下水胡黄阔叶混交林林下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中等程度间伐的林分,土壤的全P、水解N和速效K含量较高,采伐后进行林下更新能够更好的促进土壤中全量元素的转化,促进水胡黄阔叶混交林更好的生长,对水胡黄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渔梁村30年生杉阔混交林进行林分蓄积结构与林分蓄积量的数据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杉阔混交林择伐强度、择伐周期及采伐木选择的方案与策略。利用蓄积结构信息指导杉阔混交林择伐经营,从而达到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高了林分质量与优化树种配置,为杉阔混交林择伐经营提供数据储备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按天然针阔混交林实际分化的林层,研究其林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层的林分结构与人工同龄纯林的林分结构基本相同。这不仅对复层混交林的林分调查,也为编制林业经营用表,建立生长收获预估体系和制订合理技术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林分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杉木纯林、杉木巨尾桉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桉混交林林分的总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出26.41%,生物量则是纯林的1.6倍,大大地提高林分生产力。两种林分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相差不大,混交林土壤肥力略有下降,但混交林增加了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而营造杉木巨尾桉混交林是科学经营杉木连栽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工混交林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受到各级林业部门的重视并置于重要地位。本文在概述我国人工混交林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人工混交林培育和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培育和营建人工混交林提出自己的观点、原则和方法,对今后我国发展人工混交林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竹木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针对福建长期以来盲目推广毛竹纯林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特别是加速了天然阔叶林的毁灭,严重阻碍了天保工程的实施,毛竹病虫害,雪压,冰挂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分析毛竹纯林和竹木混交林的生境差异和经营特点,经营条件,提出怎样根据竹木混交林的类型,分类指导,制定科学的经营方案,实行生态培育和生态系统管理,确保竹木混交林丰产稳产,生态平衡趋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涵水固土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者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4省(市)调查收集了8种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林分类型的科研标准地95块,并在典型标准地内设置了10个简易径流场,进行了为期3-8a的定位观测;在研究探讨了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林分结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其涵养水源、固持土壤功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我县营造杉檫混交林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的,当时因缺乏经验,营造了式样繁多的混交林,如有横行状一檫二杉,直行状一檫三杉、一檫四杉、二檫三杉、三檫三杉,还有星状散生、小块状等。为了求得合理的混交方式,提供比较科学的经营依据,对我县现有杉檫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一、混交方式与效果(一) 星状混交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人工经营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3种人工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纯林,杉-竹混交林和粗放经营毛竹纯林,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人工经营对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3种类型林地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土壤容重表现为集约经营竹林>杉-竹混交林>粗放经营竹林,孔隙度及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粗放经营纯林>杉-竹混交林>集约经营竹林:说明粗放经营的毛竹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具有较好的水文生态功能.粗放经营的毛竹纯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混交林和集约经营竹林,集约经营竹林土壤全氮含量最低,水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则为混交林最高,说明集约经营竹林由于产出的增加,导致土壤肥力耗损,应加强平衡施肥等生态经营技术在毛竹林经营实践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