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猪患弓形体病的感染途径同题,一般认为有垂直感染与水平感染两方式。垂直感染是通过胎盘、子宫、阴道和初乳而引起。从母猪的流产胎儿和出生后的虚弱胎儿中检出原虫,已有报道。关于水平感染问题,目前已证实弓形体的包囊、卵囊可通过消化道感染猪只。滋养体能否从病猪体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以及与病猪接触的方式使健猪感染发病,则尚未完全明确,为此进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感染猪后,宿主的免疫应答是决定感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在感染早期,机体通过激活天然免疫来抵抗沙门氏菌感染。由于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分泌毒力因子等来逃避宿主的杀菌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其中,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清除病原体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猪免疫系统和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情况的综述,以期为沙门氏菌感染的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血清型不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羔羊接触染疫病羊、被污染的环境、吸吮母羊不卫生的乳头时均可感染,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少部分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1流行特点引起禽曲霉菌病的曲霉主要以烟曲霉和黄曲霉为主。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感禽类吸入曲霉孢子即可引起肺和气囊的感染,并且感染可通过血液转移到禽脑、肝、骨等部位,引起炎症及结节,也可通过眼睛感染,引起眼炎。曲霉菌孢子也可穿透蛋壳感染孵化中的胚胎,胚胎感染常引起胚的中死或出壳不久的雏鸡发病死亡。本病的特征是形成霉菌性肉芽肿,在受感染的器官引起霉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5.
羔羊大肠杆菌病,俗称羔羊白痢,是由一些血清型不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羔羊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很高,本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羔羊接触病羊、不卫生的环境、吸吮母羊不干净的乳汁时均可感染。少部分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6.
(一)流行特点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生,该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7、8、9月高温、闷热、潮湿的暑天多发。该病通过下列感染途径感染:1.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感染。2.通过采食被弓形虫包囊、卵囊污染的饮料、饮水或捕食患  相似文献   

7.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型布鲁氏杆菌感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常通过采食被病源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结膜、交配感染。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氏杆菌后,多表现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的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或腱鞘炎,有跛行症状,孕牛发生流产是本病的特征症状。牛布氏杆  相似文献   

8.
对青州地区发生了非典型新城疫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鸡场进行调查,通过分析非典型新城疫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发病原因以及通过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别、支原体检查等实验室鉴别手段,诊断确定为非典型新城疫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并区分与其他疾病的不同。同时采取了中药、西药、预防性治疗以及综合性治疗对该混合感染进行了治疗,为兽医临床控制此混合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特性,进而优化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建立的条件,本试验设计了不同小鼠处理方式感染试验(A试验)、不同病原形式感染试验(B试验)、冻存病原感染试验(C试验)和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小鼠试验(D试验)。通过对每个试验中各组小鼠血液感染情况、感染首现时间、临床症状和平均感染时间的综合评估,分析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冻存病原及小鼠模型血液再感染是否对小鼠模型的建立有影响。通过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进一步鉴定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是否一致。结果显示,A试验中,昆明小鼠切除脾脏组感染效果最优;B试验中,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样本组感染效果最优;C试验中,阳性血液未冻存组感染效果优于冻存组;D试验中,猪阳性血液样本组、小鼠模型阳性血液样本组无明显差异。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特异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小鼠模型感染的病原与猪附红细胞体一致。结果表明,不同小鼠处理方式、不同病原形式和病原的冻存等条件对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的感染效果均有影响,通过对比,以猪阳性血液感染切除脾脏的昆明小鼠的方式建立小鼠感染模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正>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血清型不同的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羔羊接触染疫病羊、被污染的环境、吸吮母羊不卫生的乳头时均可感染,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少部分通过子宫内感染或经脐带和损伤的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11.
蒋慧 《兽医导刊》2020,(7):13-13
猪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所有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都能感染,日龄越小,感染后发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成年猪感染后多表现一过性,母猪感染后表现繁殖障碍;实验室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法、血清学检查法和分子生物学法来对本病进行确诊;本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临床需通过提升猪场管理水平和加强猪群免疫的方法来防控。  相似文献   

12.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急,死亡快,各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尤其容易侵害2~6周龄雏鸭,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1]。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感染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和种蛋等途径传播。该病既可单一感染也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无论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都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病是致病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各型疾病,可引起人、野生动物和家畜发病,是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病.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感染,而且可长期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成为主要贮存宿主.如鼠类感染后,大多是健康带菌者,并可通过尿液向外排菌,成为重要传染源.当犬接触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过破损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感染.通过交配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因公犬有用鼻和舌舔自己或母犬生殖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正模拟感染环境,在雾化的抗原环境内吸入活病毒,少量病毒进入体内繁殖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喷雾主要是用于嗜呼吸道类的疫苗,例如新城疫、传支等疫苗,这一类病原均通过呼吸道感染传播,而通过喷雾,可以最大程度的模拟这种感染环境,因此产生的局部保护更坚强,更有针对性,疫苗免疫更均匀,个体差异小,针对早期的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病学 弓形虫广泛流行主要取决于易感动物多,感染来源广,卵囊,包囊和滋养体的抵抗力,易感途径多。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以肉猪多发,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以7-9月高温、闷热、潮湿的暑天多发,大多为散发。本病一般可通过胎盘、子宫、产道、初乳感染。通过采食被弓形虫包囊、卵囊污染的饮料、饮水或捕食患弓形虫病的鼠雀等感染。还可通过猪呼吸道和皮肤伤品感染。  相似文献   

16.
1流行特点 引起禽曲霉菌病的曲霉主要以烟曲霉和黄曲霉为主。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感禽类吸入曲霉孢子即可引起肺和气囊的感染,并且感染可通过血液转移到禽脑、肝、骨等部位,引起炎症及结节,也可通过眼睛感染,引起眼炎。曲霉菌孢子也可穿透蛋壳感染孵化中的胚胎,胚胎感染常引起胚的中死或出壳不久的雏鸡发病死亡。本病的特征是形成霉菌性肉芽肿,在受感染的器官引起霉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定菌动物感染模型感染猪肺炎吏原体,研究了几种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在试验中发现,用热灭活的猪肺炎支原体全抗原感染无菌仔猪后,在无菌仔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发现了几种炎性因子(IL-1β、IL-8、IL-18、TNF-α)和抗炎性因子IL-10,但是没有发现炎性因子IFN-γ和IL-4。通过鼻内感染途径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在仔猪支气管帅泡灌洗液中也检测出了炎性因子(IL-1β、IL-8、IL-18、IFN-γ)。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抗原特异性IFN-γ、IL-10免疫应答及感染早期的刀豆素和脂多糖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样逐渐受到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通过诱导几种细胞因子调节猪的免疫应答,在定菌条件下会造成猪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8.
论谈一: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与空气传播 主持人: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 黄毓茂:猪蓝耳病可经过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传播途径传播,传播途径有两种,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指蓝耳病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气溶胶(空气)、针头、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及人工授精感染易感猪只.垂直传播主要指蓝耳病病毒通过怀孕后期胎盘感染胎儿.自然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人为感染包括肌注、外伤感染和人工授精等.不同途径感染所需要的感染剂量不同.如:经口感染的半数感染量(ID50)为104.0~5.3个病毒粒子,气溶胶的ID50为10~103个病毒粒子,肌肉注射只要少于或者等于20个病毒粒子即可使猪只感染发病.从半数感染量角度看,肌肉注射更容易感染蓝耳病,提示人们注射疫苗时应保持针头清洁无菌并及时更换针头.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例如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及其蛋筐、蛋盘、气管、气囊、鼻腔、眼结膜、口腔、泄殖腔、腹腔及静脉等途径感染鸡群。因此自然传播中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皮肤等都有可能受到感染。禽流感病禽可以从呼吸道、结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感染方式包括呼吸道感染、机械性传染。目前为止,还未有证据表明禽流感有垂直感染的传染途径(种鸡-种蛋-雏鸡)的危险性,但种禽场的禽类受到感染时,所产的蛋和孵出的雏禽,应全部销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一起鸽蛔虫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病例,介绍了这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这两种病原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可为鸽蛔虫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