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影响草坪种子萌发的内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坪建植中,种子萌发特性直接影响建坪的速度和质量。本文从种子自身结构、内源激素及胚的休眠与后熟等方面综述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为种子自身是影响胚萌发的主要因素,且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应重视种子对严酷环境适应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对严酷生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兰花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兰花的种子离体萌发、利用生化技术和分子标记进行兰花种质资源分类和种间品种间鉴别.同时概述了调控花色素合成酶、花器官形成、子房发育和胚珠发育以及构成建兰花叶病毒(CyMV)等特异基因分离克隆,以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兰花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 《中国蔬菜》2013,1(13):20-21
瓜类种子性状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王敏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3(14)种子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品器官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环境适应性等密切相关。探究种子性状遗传和发育调控机制对作物种质改良、提高产量与解决生物能源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种子性状研究在瓜类蔬菜作物上取得较快进展,本文综述了瓜类种子性状的遗传特性、发育调控机制及分子  相似文献   

4.
《蔬菜》2017,(12):82-82
正2017年11月7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ant Cell》发表了北京大学钟上威课题组与首都师范大学施慧课题组题为"EIN3 and PIF3 Form an Interdependent Module that Represses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in Buried Seedl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怎样整合土壤条件的多重环境因子信息,精确调控叶绿体发育的关键元件,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植物幼苗在土壤中萌发后,同时承受着土壤机械压力与光信号等多重环境因子的调控,依靠种子中存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华重楼种子萌发前后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合成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旨在初步揭示GA_3和IAA组合处理华重楼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600 mg·L~(-1) GA_3+40mg·L~(-1)IAA可使华重楼种子萌发率在8个月时达到87.33%。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将差异表达基因与KEGG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外源施加GA_3和IAA可使GA分解代谢基因GA_(2ox)下调表达,GA合成基因GA_(20ox)上调表达,GA信号转导通路中GID_1下调表达,PIF4上调表达,推测在外源施加的GA_3和内源GA增加的共同作用下GA信号转导增强。外源施加IAA可使IAA合成通路中YUCCA和ALDH上调表达,IAA信号转导通路中生长素的受体蛋白基因AUX1、AUX/IAA、SAUR等上调表达,推测在外源施加IAA和内源IAA增加的共同作用下IAA信号转导增强。GA_3和IAA组合促进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可能与GA、IAA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  相似文献   

6.
《蔬菜》2018,(4):51-51
正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发育阶段的转换和特定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生长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产量,阐明植物发育时期的分子调控机理对于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8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在调控植物发育的协同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通过分析2个表观遗传调控复合体Polycomb Group(PcG)和tirthorax Group(trxG)基因功能缺失的三突变体,首次发现trxG和PcG复合体的功能在苗期的种子基因调  相似文献   

7.
株型可影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及其机械化生产程度,而分枝是植物株型性状之一.分枝形成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人们对植物分枝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植物分枝发育有关环境、植物激素和基因调控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植物分枝性相关研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旨在为相关蔬菜作物分枝调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十字花科植物花序发育受内源因子和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调控,其中开花基因和植物激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发现糖也是该调控网络的核心因子。综述了拟南芥和十字花科蔬菜中开花基因、激素和糖等内源因子调控花序发育的分子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十字花科蔬菜花序发育调控及分子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7,(3):1-4
不定根的形成是一种受到基因型、生理状况及所处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对该过程的研究不仅可揭示不定根的发育机制,而且可促进植物种苗的商业化发展。与生长素合成、转运、信号响应及降解相关的生理生化及分子调控机制已有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将从植物激素、下游信号分子、相关基因和蛋白等几个方面综述蔬菜不定根形成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辣椒野生和栽培种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人工驯化对辣椒野生种种子的影响,对辣椒野生种和相应的栽培种在萌发过程中萌发指标、内含物和酶活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种子明显小于栽培种,吸水和萌发速率高于栽培种;萌发前中期,野生种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高,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表明野生种种子偏小,方便传播;较高的酶活性能加快淀粉分解,促进种子萌发;同时,辣椒栽培种种子变大导致了萌发速率和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降低,说明野生种的一些优秀基因在人工驯化过程中丢失。因此,在辣椒的杂交育种中应加强野生种资源的引入,达到提高产量和品种的抗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种子做试验材料,以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全株干重、G值、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作为指标,考查不同浓度的CuSO4、MnSO4、ZnSO4等常用浸种药剂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所有CuSO4处理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呈抑制作用,而浓度为0.1 g/L和0.5 g/L的MnSO4与ZnSO4浸种提高了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3种试剂浸种均能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幼苗的质量;其中浓度为0.1 g/L的MnSO4处理浸种效果最佳,其全株干重、G值和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增加了76.01%、75.29%和85.75%.既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又促进了其幼苗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申承环 《长江蔬菜》2011,(10):40-42
以豌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青霉素的不同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方法等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先用水浸2 h再用300 mg/L的青霉素溶液浸泡豌豆种子6 h有利于促进种子迅速萌发,并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以当年采收的荸荠种子为材料,探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低温层积、摩擦去种皮、98 %浓硫酸浸泡、热水浸泡、不同浓度GA3和6-BA浸泡、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发芽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品种等对荸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荸荠种子4 ℃低温水藏48 d后,98 %浓硫酸浸泡10 min+40 ℃水浸泡50 min对提高荸荠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发芽温度以25 ℃最好,30 ℃下种子不发芽;贮藏方式以湿沙藏最好,其次是水藏;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较好,黑暗条件下发芽率较低,不同品种之间以沙洋荸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对引种在苏州的9个路易斯安娜鸢尾品种的自交结实性、种子出苗率等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人工辅助授粉阶段气温保持在25~30℃,结实率较高,但品种间有差异;用1g/L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20min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当年的出苗率与总出苗率;人工辅助自交授粉获得的种子比天然结实的种子出苗率高;‘Noble Moment’品种种苗白化苗率达8.69%,3个品种白化苗率1%以下,其余品种无白化苗。  相似文献   

15.
匙叶翼首草不同海拔地区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海拔地区匙叶翼首草种子在不同处理下的种子活力及最佳的发芽温度、光照等条件,为了大田生产的种子发芽和育苗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处理下,不同海拔地区的翼首草种子经过50℃水浴处理20 min,在暗培养箱25℃恒温下培养,都能极好地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同时,在发芽与育苗试验中选用甘南碌曲双岔海拔较低地区的翼首草种子,种子的活力最高,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更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黍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浓度为0.4%、0.8%、1.2%、1.6%、2.0%、2.4%的NaCl、MgCl2和Na2SO4对黍子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黍子种子在不同种类的盐胁迫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NaCl、Na2SO4及MgCl2胁迫下,黍子种子萌发可忍耐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1.2%、0%~1.6%、0%~2.0%。3种单盐胁迫条件下对黍子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依次为NaClNa2SO4MgCl2。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Hg和Atrazine处理对泽泻种子萌发胁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汞和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Atrazine)对泽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汞对泽泻种子有抑制,未能诱发出芽来,其根源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在一定浓度下却促进了泽泻种子的萌发,除了低浓度的T1处理比CK发芽率低以外,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逐渐升高,当阿特拉津浓度为50mg/L时,为泽泻种子发芽率最大值。尽管高浓度的阿特拉津处理促使泽泻发芽率升高但是生长势方面并没有优势和低浓度及CK基本一致,但是T3处理出现了一个突长现象,该现象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各地引种的不同蛇莓为试材,通过蒸馏水、自来水、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洗洁精、光照、40℃保温、无菌培养、含生长素和多种元素的培养基培养、摩擦除去部分果皮等方法打破蛇莓种子休眠,研究其种子萌发因素及休眠原因。结果表明:蛇莓种子存在较明显的休眠现象和多种休眠原因,但用加热、氢氧化钠、光照等条件组合办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发芽率可达90%,种子休眠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处理对3种草花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色金鸡菊、八宝景天、舞草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在不同基质、不同pH值以及不同浓度植物生长激素GA3、IAA的预处理下对其萌芽率的影响,旨在摸索出最适合上述几种花卉种子萌发的条件。结果表明: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双色金鸡菊种子在pH值为弱酸、弱碱时的萌芽率最高,八宝景天和舞草种子在pH值为弱酸时萌芽率最高。3个浓度的GA3对双色金鸡菊、八宝景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舞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3个浓度的IAA对双色金鸡菊、八宝景天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IAA对舞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在珍珠岩的环境中,双色金鸡菊种子萌发率最高;在细沙环境中,八宝景天种子萌发率最高;在草炭灰的环境中,舞草的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酚酸处理对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平  郭玉海 《北方园艺》2011,(12):159-160
为了缩短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整齐度,分别选用阿魏酸、没食子酸、香草醛、水杨酸分别对管花肉苁蓉种子进行处理,设置105、01、00 mg/L 3个浓度梯度,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酚酸处理对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效应与酚酸的浓度及种类有关。阿魏酸处理过的管花肉苁蓉种子发芽率最高(75.33%),水杨酸(70.00%)和香草醛(68.00%)处理过的种子次之,没食子酸(66.00%)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