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我乡村的城市,我一直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位农民,一位从乡村来的居住在城市里的乡下人。 我的身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我祖居在乡村,只不过眼下生活在城市里而已。  相似文献   

2.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我国乡村地区还存在着乡村文化产业薄弱、乡村人才队伍紧缺、乡村文化主体缺位以及组织引导力量不强等问题,使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存在一些风险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健全乡村地区人才队伍、坚持乡村人民主体地位、加强基层组织文化引领,对于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在批判传统乡村教育脱离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方法,造就一大批热爱乡村、适应乡村生活的教师,以培养千百万乡村建设的人才,进而改造乡村、建设乡村。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体验乡村生活,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逐渐成为人们舒 缓生活压力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旅游经济——体验性乡村旅游模式应运而生,乡村体验性旅游是一个既能保护生态 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双赢产业。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 点”等称号,对于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此类乡村旅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将通过对 桂峰村的乡村体验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综合其乡村体验性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对 桂峰村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对于桂峰村乡村体验性旅游项目开发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时代发展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式和观念,现阶段的乡村建设也越发注重自然生态和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新时代美丽乡村绿化工程的建设展开思考,希望能促进乡村生态建设的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家参谋》2008,(5):39
我是山西省垣曲县的一位农民,去年我飞赴美国探亲,其中所见所闻的美国乡村生活,给我很多感触.……  相似文献   

7.
乡村住宅小区绿化是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园林绿化设计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个人认为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灿  白树超 《河南农业》2023,(27):41-43
促进乡村精神富有意义重大。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乡村正大跨步地向前发展。但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精神富有的建设还存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不协调、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限、思想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后劲不足、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性缺失等问题。杭州市临安区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地区之一,在精神富有的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临安范本可为乡村建设精神富有提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农户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保证。根据理性行为理论,通过对镇平县杨营镇农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活幸福感提升对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越高,其参与乡村建设意愿就越强;农户对村部建设效果越满意,其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反而降低。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意愿并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出明确农户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与权利、着重围绕提升农户生活幸福感开展建设、重点开展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铁民 《新农业》2001,(8):51-51
我出生在吉林一个偏远的乡村,在一个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农民家族中长大。看惯了土里刨食、饥一顿饱一顿的艰苦生活使我自小就下定了努力学习、“鲤鱼”跳“农门”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已成为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风景园林不仅简单追求城市现代化,更追求生态平衡与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逐步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便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还可以保留独特的乡村景观,提高风景园林规划的艺术审美,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乡村居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快速完善,乡村旅游事业也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 让人们对安详宁静的乡村风光更为向往,人们迫切希望缓解肉体与精神上的疲劳,并回归大自然。在本文中,笔者将 会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实施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决策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冯灿  蔡露  王杰 《河南农业》2023,(36):48-49
乡村振兴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数字乡村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通过对数字乡村相关部分文献进行整理,将其大致归为三大类:一是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概况,二是发展数字乡村的动因,三是发展数字乡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孩子的暑假生活 暑假里,许多城市孩子去上特长学习班、在家里玩游戏、跟家人去旅游……而乡村孩子的另类暑假生活则让人们不再轻松。  相似文献   

15.
谢志贤 《河南农业》2023,(15):37-39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自身感受,这就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大活力,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乡村旅游业品质化及特色化的代表,乡村民宿已经成为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乡村老旧宅居打造极具特色的品质民宿,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下对原本的乡村环境空间进行优化改进,以形成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就非常有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体验型乡村民宿环境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久居在钢筋混凝土的樊笼里,内心渴望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心在向往,可难以付诸行动。每当这时,我便会想起记忆中的美丽乡村,那可爱、宁静的乡村。记忆中的美丽乡村是禹州市方岗镇方南村,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她虽然不是中外驰名,世人皆知,但她一年四季的美丽给我留下了一串串回忆。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春天,如同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刻认识乡村价值,促进乡村价值和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以环巢湖乡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借助符号学理论,研究建构环巢湖乡村价值符号化体系。结果表明,环巢湖乡村价值符号包括本源的生产价值符号、生活价值符号和生态价值符号,以及衍生的社会价值符号和文化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18.
冯楠  鲁琪  李绒 《现代农业》2023,(1):35-37
为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过上小康富裕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平稳高速发展则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本文对四川省东北地区的南充高坪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法对高坪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状况进行剖析,梳理出高坪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题,并依此提出相对应的发展路径和对策,助推乡村旅游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贫乏.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就不错了.露天电影是我这个"60后"人的永恒记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中暴露出的空心化、虚置化等短板问题,研究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道路的内在机理与推进策略。结果表明,应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议从政策建设、党建引领、产业基础、创新发展、农民主体等多个方面着手,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保障、指明方向,实现乡村文明的创造转换以及纵深发展,进而切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