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背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栽培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干家万户种植。黄背木耳既适合鲜货销售,也可干制出口,且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目前黄背木耳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黄背木耳的开发,使之成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  相似文献   

2.
黄背木耳是四川栽培规模最大的大宗食用菌之一,主要集中在什邡、彭州、中江、金堂、绵竹等地,全省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5亿袋左右,产值超过13亿元,是广大食用菌种植户的一条重要致富途径。近年来,在广大黄背木耳老产区,出现了病虫害为害严重,木耳产量、质量大幅下滑的趋势,导致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针对目前黄背木耳生产现状,从原料处理、生产环节、出菇管理等方面入手,经过近两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了发酵料栽培黄背  相似文献   

3.
地震重灾区什邡湔底镇、彭州红岩镇黄背木耳生产规模3亿袋以上,占全省生产总量的75%.当前正是黄背木耳刚开始出耳之际,四川"5.12"地震造成该片区黄背木耳产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相似文献   

4.
1995年,剑阁县高观乡发展黄背木耳的消息在<四川农村报>刊载后,食用菌黄背木耳的生产迅速成了高观乡的支柱产业和山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特色产业.年产值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农户不少,全乡1000多农户投入生产,使该乡成了远近闻名的黄背木耳之乡.并且带动了附近几个乡镇发展黄背木耳.重庆、成都、南充等地的商家每年都云集高观乡租房建站收购.去年黄背木耳销售不畅,价格从过去的13~14元1公斤下降到3~4元还无人问津.黄背木耳生产今年已灰飞烟灭,几个乡的农民收入陡然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6月20日,香港昊阳国际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昊阳集团)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新闻发布会暨高品质黄背木耳繁育中心落成仪式在四川省什邡市举行。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农办、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共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什邡栽培黄背木耳已有30多年的历史,黄背木耳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什邡黄背木耳已达到年产1.5亿袋的规  相似文献   

6.
黄背木耳覆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背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栽培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干家万户种植.目前黄背木耳国内外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快黄背木耳的开发,使之成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产业.但是近几年黄背木耳栽培技术、单袋产量没有大的突破,经济效益上不去,影响了其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季节安排、品种与配方选择、菌棒制作、培菌与出耳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黄背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对成都平原发展黄背木耳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背木耳具有易栽培、抗病性强、经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由于黄背木耳栽培规模一般较大且相对集中,同一地区的栽培配方又基本相同,因此常常导致原料成本偏高.据调查,四川省黄背木耳产区的栽培配方主要是:棉籽壳30%,杂木屑30%,玉米芯30%,麦麸或米糠8%及石灰1%~2%.  相似文献   

9.
<正> 黄背木耳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菌之一。自古以来,它不但被列为“山珍之一”也是烹调各种高级菜肴的佐料。传统栽培木耳的原材料是段木、棉子壳和木屑等。而平原地区,段木缺乏,若用棉子壳作主要原料栽培黄背木耳,成本太高,难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多年来一些菇农都想尝试一下用稻草种耳,但屡种屡败,使之望草兴叹。为了满足市场和外贸出口木耳的需求,笔者利用稻草栽培黄背木耳进行了数次研究。总结了一套黄背木耳高产栽培模式。现将栽培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引进5个毛木耳品种木耳99丰、黄背810、毛木耳杂交34、丰收一号、黄背2号与广西贵港市本地常栽品种台毛一号进行袋料栽培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背810和木耳99丰菌丝长势最好,黄背2号、毛木耳杂交34和黄背810较高产,黄背2号、黄背810、毛木耳杂交34后期抗杂菌与流耳较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濮阳市黄河滩区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由于黄河滩区土质原因,种植作物产量不高,因此本市根据滩区实际情况大面积推广种植了速生林。随着速生林树木的生长,林间形成不透光的环境,林地已无法施行林农间作,农民的收益下降。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林地中搭建小拱棚,进行黄背木耳栽培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林地栽培模式。林地夏秋季凉爽,通风良好,光线均匀适度,这种气候条件为黄背木耳栽培提供了优质高产的可靠保证,栽培黄背木耳操作简单,产量高,木耳品质好。林地栽培黄背木耳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资源,同时用过的废料直接为林木生长提供了有机肥,可以促进林木的生长,起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什邡市黄背木耳产业发展拥有的优势条件与不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威胁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策的选择,实现当地黄背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背木耳是一种大众化食用菌,具有易栽培、抗病力强、经济产量高、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全国年栽培量一直稳定在5亿袋左右.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不仅产量高低悬殊,而且质量差异大.笔者在黄背木耳主产区四川省金堂县、简阳县、崇州市以及河南省鲁山县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同样的菌种、同样的配方、等量的干料(约110克),有的每袋产干耳210克,有的则仅50克左右;另一方面同品种的黄背木耳即使是同一潮菇其价格也差异很大.凡是价格高的黄耳都具有色泽好、耳基相对较小的特点.笔者比较各地的栽培技术和木耳品质后,总结出了黄背木耳的无耳基高产栽培技术.在此分别就传统的栽培方式和这种栽培技术作一比较,突出其中的不同点和无耳基栽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背木耳的形态特性 黄背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它的菌丝纤细洁白,有分枝,粗细不匀,菌丝分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  相似文献   

15.
黄背木耳、黑木耳代料生产时做套环出耳,耳基一形成就如乒乓球大小的原基.……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9,(3):16-19
<正>木耳是我国食用菌中产量排第二的菌类,约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7%。我国人工栽培的木耳分为黑木耳和毛木耳(图1),其中毛木耳又根据绒毛的颜色分为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培育出白色玉木耳,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出糯木耳。我国生产量最大的是黑木耳,2017年总产量为638.84万吨,其中黑龙江省2017年产量达到333.54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52.  相似文献   

17.
黄背木耳,学名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l,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主要食用菌之一,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黄背木耳营养丰富,质脆可口,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有医疗保健作用,既适鲜销,又可干制出口,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极具发展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黄背木耳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菌之一。自古以来,它被列为“山珍“之一,又是烹调高级菜肴的佐料。传统栽培木耳的原材料是段木、棉子壳和木屑等。平原地区段木缺乏,若用棉子壳作主要原料栽培黄背木  相似文献   

19.
<正>黄背木耳营养丰富,食味鲜美,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菌之一。自古以来,它被列为"山珍"之一,又是烹调高级菜肴的佐料。传统栽培木耳的原材料是段木、棉子壳和木屑等。平原地区段木缺乏,若用棉子壳作主要原料栽培黄背木  相似文献   

20.
木耳是国人餐桌上的常客,因其脆嫩爽口的口感备受欢迎,有着"树上蜇皮"的称号,凉拌、烹炒、煲汤各种菜式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20世纪80年代初,什邡市湔氐镇成功引进适合四川平原丘陵地带种植的黄背木耳品种.通过近40年的发展,黄背木耳的种植规模达1.5亿袋左右,占全国种植规模的65%以上.年产干木耳3.2万吨左右,销售收入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