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碳城市南昌主干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低碳城市南昌道路植物景观的现状和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的重要因子,为南昌及中国其他低碳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采用描述因子法,选择若干对道路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指标,建立了整体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模型,通过评价因子的权值确定和指标的量化,对南昌城市主干道路植物景观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建设水平较好,57.14%的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结果在Ⅱ级以上,III级占35.71%,但也有7.14%的道路在Ⅳ级以下。在所评价的8个因子中,得分最高的是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和谐性,其次是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植物生活型结构得分排第3位,这说明南昌城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植物与道路和周边硬质景观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多数路段“乔-灌-草”搭配较为合理;物种多样性和植物观赏特性得分低。南昌城市道路植物景观仍然存在单位空间绿量较低、植物种类应用欠丰富,以及地域特色不太突出等问题。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南昌城市道路低碳植物景观和地域特色植物景观营建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景观往往最能贴近人的心灵。不论是公园、道路、住宅区还是商业场所,有了植物,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植物景观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城市植物景观的缔造者,规划设计师们对植物景观是如何认识的,他们有哪些困惑,景观行业的发展有哪些新趋势?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  相似文献   

3.
基于原生境的景观温室多肉植物区设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中国现有8座典型景观温室的考察发现,景观温室多肉植物区以美学为原理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体验不丰富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遵循植物原生境的设计方法,即在设计中模仿多肉植物原生境典型的地形地貌、基质、色彩、植物等特征,据此提出景观温室多肉植物区的生境主题设计模式,旨在为后期景观温室多肉植物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石油研究院位于河北省,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园区内现有绿化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植物生长良好。全园植物种类有50余种,法桐、槐树、白蜡等行道树已形成林荫大道景观效果。园区绿地能满足基本见绿的要求,但种植凌乱,缺少花灌木、地被植物,没有形成相应的植物群落,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园区地形、水体、铺装、园林小品等设计不够细致。场所功能不够健全,缺少必要的室外活动空间及休息场所。针对以上现状,中石油研究院对14.3万平方米的景观进行了改造,其中绿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植物配置的含义及其与城镇道路绿化的关系,归纳了城镇道路绿化的作用:改善环境、疏导交通、提升城镇品位;给出了城镇道路绿化设计原则:性质与功能相适应、兼顾交通安全需求、整体与局部配合、注重文化地域性、生态与美化相结合;指出了我国城镇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存在问题:片面追求绿化效果、色彩单调、种类单一;提出了我国城镇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建议:科学规划、和谐发展、合理选择、自然群落搭配,以期为提升我国城镇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初步分析了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景观生态建设指标,探讨了4种景观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种数、层次、色彩在郑州市道路绿化带上的应用以及对道路绿化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上看,郑州市各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多样性差异不大,整体组成单一,类型较少;从种数上看,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植物种数差别较大;从层次上看,多样性指数偏低,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层次差别不大;从色彩上看,多样性指数偏高,说明不同路段绿化带色彩上差异较大,而且色彩的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道路绿化带中某一类色彩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瑞雪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246-7250
本研究以郑州市城市公园为例,对其植物资源与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索景观构建与设计的优化策略。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郑州市城市公园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资源,共计273种,主要包括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草本等多种植物类型。其中,乔木和灌木类植物占据绝对优势,构建了公园的植物景观主体。而在群落结构方面,郑州市城市公园采用了多样的植物搭配,形成了复层植物景观结构,使得景观效果更加层次丰富和美观。为优化郑州市城市公园的植物景观,本研究提出了地域文化融合的设计策略。然而,在实际景观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园的地域文化色彩并不明显,需要在后期景观优化过程中加强对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合,提高景观的历史文化韵味。此外,我们还发现公园的水体植物景观相对不突出,水域内水生植物配置较少,需要增加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浮水花卉植物,增强水体区域的美感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型校园是解决校园绿化,水资源短缺,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在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生态型作为研究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导向,对当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采用查阅文献、相关书籍并结合实践,指出当前绿化在总体规划、植物群落建造、物种多样性、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本身的意境美、及养护过程中存在问题。将生态设计的理念深入到植物造景中,强调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最后以生态学为基础,从建设生态群落、科学绿化、生态设计、人文精神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校园植物景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程鹏 《种子科技》2017,(9):93-94
随着园林工程的不断发展,城市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在风景园林工程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非常重要。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通过对各种园林植物的运用,采用艺术手法,使园林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同时,获得生态、文化与社会效益。首先分析了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然后对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园林设计中经常使用彩色叶植物进行园林景观建设,以期丰富的彩色叶子植物增加园林设计的美观,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本研究针对彩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了彩色植物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使用原则,主要包括:适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各个植物的生长习性不同,它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在利用彩色植物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它的色彩、形体、意境、姿态等进行设计,之后再分析使用彩色植物的意义和价值,为景观园林设计中使用彩色叶子植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绿化园林植物的差异与关系,为太原市绿化园林植物的优化配置和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抽样地调查的方法,以太原市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3种类型园林植物为对象,对三者物种的组成、多样性以及相似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居住区绿地的多样性系数整体要高于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地,而道路绿地的各项指标都位于较低水平。说明由于不同类型绿地的功能和需求不同,太原市城区的不同类型的绿化园林植物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对台地基址特征充分认识及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思想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博山雪浪清音台地园区的景观设计进行实践研究,探讨在台地园景观设计中,如何结合地形,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创造出独特的中国台地园林景观,使中国园林造园手法与台地场所的利用统一起来,希望为中国台地园林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和格局的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技术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在村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居民点分布现状与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GIS多因素叠加模型,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前进村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受坡度、河流、道路和耕作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道路指向更为紧密。前进村就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可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保留发展、搬迁区4种类型,该研究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现阶段农村景观现状存在问题,并以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吉村为例,分别从居住建筑用地景观、公共设施用地景观、道路广场用地景观、水域和其他用地景观4个方面展开相关的研究,寻找景观利用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设计策略,研究成果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灰空间研究——以哈尔滨太阳岛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洁  杨阳  王崑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303-310
"灰空间"作为一个建筑概念被提出,主要指连接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近年来,灰空间也逐渐被应用到园林领域。基于建筑和园林灰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公园灰空间的定义,确定了其属性、形态、密度和类型,并以哈尔滨太阳岛公园内12处灰空间为研究对象,按形态将其分为4类,结合属性、密度、类型3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以期通过分析对未来城市公园的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Taking"Lotus Garden Residential Area"in Dayi County,Chengdu City,on the west Sichuan Plain for example,the signifi cance of combining ecological technologies and landscape design was elaborated,and the means of controlling urban fl ood and waterlogging we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asic unit of urban construction,the residential area,so as to offer a new sustainable thought for the environment design of future residential areas.  相似文献   

17.
"Digital City" has gradually emerged,promoting the digitaliz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and meanwhile,virtual reality (VR) technology allowing us to create and experience the virtual world has come into reality.The use of VR technology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and interactive 3D dynamic view,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and system simulation of the entity behavior will be beneficial to generate the simulation environment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n the computer,and guid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On this basis,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VR technology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landscape artistic design based on the over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n multiple aspects,and further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y in the VR-based simul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artistic design,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and idea for urban landscape design,and improve overall effect of urban landscape artistic design.  相似文献   

18.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对艺术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在日益的增长。现代艺术设计是新时代的产物,而设计与艺术是无法分隔开的。城市园林设计是现代最为综合的艺术,它与现代艺术形式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如今,城市园林设计飞速发展,艺术设计在艺术学领域也在蓬勃兴起。本文简要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内涵做了界定,阐述了城市园林设计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从园林中的小品、雕塑、植物造景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现代艺术影响下的城市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19.
The urban green landscape in Chongqing wa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landscape ecology.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urban green landscape w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cluding mainly: (1) the structure of green landscape was unreasonable, (2) the quality of green patches was low, and (3) the function of green corridors was incomplet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some urban regions there were lack of green patches, furthermore, some patches wer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due to lack of green corridors. In the last, taking account of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about patch and corridor, some aspects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 landscape in Chongqing were proposed: connecting the river and road green corridors and increasing the green patches at the ecological strategic po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